学术投稿

两种肉桂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董志超;何际婵;王天群;王新春;晏小霞;王建荣

关键词:高糖高脂, 胰岛素抵抗, 大鼠, 锡兰肉桂, 肉桂
摘要:目的:比较锡兰肉桂和肉桂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n=12),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锡兰肉桂组和肉桂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共喂养14周.第10周后锡兰肉桂组给予锡兰肉桂提取物600 mg/kg·d、肉桂组给予肉桂提取物600 mg/kg·d,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1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水平(FBG)、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大鼠内脏脂肪及附睾脂肪重量、肝糖原含量及肝脏葡萄糖转运体2(GLUT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PGTT中,锡兰肉桂组和肉桂组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15.2±16.1) mmol·min/L和(112.0±13.6) mmol·min/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锡兰肉桂组的FIns、HOMA-IR、TNF-α和TG分别为(17.89±3.15) μIU/mL、5.96±0.93、(1.38±0.37) μg/L和(0.67±0.25) mmol/L,肉桂组则分别为(18.02±2.56) μIU/mL、6.36±1.22、(1.45±0.31) μg/L和(0.66±0.21)mmol/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锡兰肉桂组的内脏脂肪和附睾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分别为(0.83±0.13)%和(0.55±0.16)%,肉桂组则分别为(0.79±0.15)%和(0.56±0.13)%,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锡兰肉桂组的肝糖原含量和GLUT2蛋白表达分别为(1.66±0.27) mg/g和(49.8±5.4)mg/g protein,肉桂组则分别为(1.65±0.23) mg/g和(50.9±3.2) mg/g protein,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锡兰肉桂组和肉桂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锡兰肉桂和肉桂提取物均能够减轻高糖高脂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两种肉桂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别.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广东地区胃癌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型与miR-449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症候临床分型胃癌患者癌变组织miR-449表达差异,探讨胃癌患者中医证候临床分型与miR-449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患者,其中以“胃脘痛”为中医诊断并确断为“胃癌”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中医四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胃镜下钳取胃癌组织及癌旁周围正常组织为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标本miR-449表达情况.结果:①60名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型”为主,占46.6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比率.②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所有患者胃癌组织miR-449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为32.367±7.318(P =0.001).③“脾胃湿热型”患者胃癌组织miR-449相对表达量为26.250±2.287,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广东地区胃癌患者中医症候临床分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癌组织内miR-449表达下调,表明湿热之邪可能通过诱导组织miR-449表达下调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立平;吴炜景;邱娴;李晓;赵亚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肾衰泻浊丸对UUO模型大鼠肾组织CTGF和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肾衰泻浊丸对UUO大鼠模型肾组织CTGF和α-SMA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泻浊丸高剂量组、肾衰泻浊丸中剂量组、肾衰泻浊丸低剂量组、洛汀新组,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第14、21、28天各组的CTGF和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剂量的肾衰泻浊丸组和洛汀新组可明显下调α-SMA和CTGF在实验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中剂量组效果优,与洛汀新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泻浊丸可以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CTGF的表达水平,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杨馨;张佩青;黄彦彬;吕波;刘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基于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的糖尿病中医药研究思路

    系统生物学是一种整合型大科学,它从系统水平来理解和研究生物学系统,这与以往的以研究个别基因和蛋白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不同;我国的传统医学强调机体自身的整体平衡及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蕴含着更丰富的系统论思想.基于两者本质的一致性,试对系统生物学的组学技术在糖尿病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和对进一步研究的一些设想.

    作者:柴可夫;齐方洲;涂继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帝内经素问》中修辞格英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综述

    修辞在中医文献中比比皆是,而修辞格的翻译也一直是个难题.《内经》中修辞格的英译研究大都简单举例,浅尝辄止,没有提出合适的翻译原则.通过对该研究现状的综述,认为对《内经》修辞格英译异化与归化的研究亟待开展.

    作者:侯跃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模型大鼠RANKL、E2及骨矿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用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雌性模型大鼠RANKL、E2水平及股骨BMC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雌激素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去卵巢造模成功后予灌胃,并于造模成功后即刻、3个月、6个月每组处死4只大鼠,测定血清RANKL、E2水平,测定右股骨BMC.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各治疗组及雌激素组与造模即刻时大鼠血清RANKL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与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E2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及雌激素组与造模即刻时BMC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BMC、降低血清RANKL水平,但不能提高血清E2水平.

    作者:吴连国;倪力刚;刘康;史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六味地黄丸联合西药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E2、FSH、LH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E2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FSH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疗效显著,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血清LH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和5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对卵巢功能早衰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治愈率高,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杜丹;魏洁玲;陈妙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瘦素、脂联素对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影响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究瘦素、脂联素对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髓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通过观察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PN)水平,探究瘦素、脂联素生理病理学特性.结果:实验组大鼠第10周,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肪肝病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以致肝脏摄取脂肪增加,加速肝脏脂变、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马晓燕;张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隐丹参酮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隐丹参酮是丹参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并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综述了隐丹参酮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葛宇清;程汝滨;陈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典籍中句层转喻的认知理解与英译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并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作;转喻由相对突显的原则提供理据;同一认知框架中的概念实体以结点连锁激活相关概念实体.试从转喻的认知角度简单分析几本中医典籍中的转喻数例,继而附以相对合适的英译,旨在总结出符合中医典籍中转喻的认知模式的英译方法,为其它中医典籍中相关的翻译提供指导.

    作者:王少男;姚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降脂饮降血脂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降脂饮(FFDSJZY)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FFDSJZY,以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为检测指标,进行FFDSJZY降胆固醇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的研究.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测定小鼠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采用灌胃给予高脂乳剂的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在给予高脂乳剂的同时,经灌胃途径给予FFDSJZY,连续7d,并检测7d后粪便中TC的含量.结果: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灌胃复方丹参降脂饮4000 mg/kg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C水平与模型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时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复方丹参降脂饮7d组的小鼠血清中的TC水平与模型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H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组大鼠粪便中TC排出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4000 mg/kg为复方丹参降脂饮的佳给药剂量;给药7d为复方丹参降脂饮的佳给药天数;复方丹参降脂饮降低血清中胆固醇作用与降低血清中LDL-C、升高HDL-C和促进体内的TC随粪便排泄有关.

    作者:王智;侯立强;王爽;高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欣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制备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欣胃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维霉素对照组,空白组(未予造模).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12周后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欣胃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活动度、进食水量等一般状态好转;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胃泌素下降;欣胃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胃泌素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以达到治疗CAG的作用.

    作者:谢晶日;葛阳;张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针刺血清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针刺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内Ca2+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分别观察正常大鼠血清、模型大鼠血清和针刺大鼠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Ca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血清组和针刺血清组Ca2+平均荧光强度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血清组相比,针刺血清组Ca2+平均荧光强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中有某种活性物质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而针刺降低了血清中该物质含量,从而起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马贤德;韩涛;田国伟;荆秦;张小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产地鹿衔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鹿衔草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往: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274nm;柱温:室温;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没食子酸在16.28~ 195.36 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5),加样回收率为101.55%,RSD为2.50%;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鹿衔草药材的质量控制,为鹿衔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陈木水;梁文能;谭丽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地龙提取物中甲醇残留量

    目的:建立地龙提取物中甲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FFAP(30 m×0.25 mm×0.50 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5 min,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00℃.结果: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1),平均回收率为98.22% ~ 108.38%,精密度实验RSD为1.5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地龙提取物中甲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邢俊波;曹红;崔晓飞;陈玉敏;水彩红;单婷婷;胡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合剂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合剂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mRNA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槲皮素组、异鼠李素组、β谷甾醇组.以浓度为2 ng/mL的TNF-α刺激HUVECs 6 h后,分别再加入各药物成分(黄芪甲苷80 μg/mL、槲皮素30 μg/mL、异鼠李素20μg/mL、β谷甾醇20 μg/mL),与HUVECs共培养18 h后,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组均可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s的ICAM-l、VCAM-l mRNA表达(P <0.01、P<0.01、P<0.01),其中黄芪甲苷组较其他三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β谷甾醇组与各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合剂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等对TNF-α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源于对ICAM-l、VCAM-1 mRNA表达的抑制.

    作者:祝光礼;陈铁龙;方伟;毛立华;刘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榄香烯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目的:制备榄香烯缓释片剂,并评价其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片剂的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制备榄香烯缓释片剂,测定其释放特性.结果:正交设计获优处方为A3B2C2,即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为HPMC (K4M),用量为5%,微晶纤维素与乳糖的比例为2∶1.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ich方程.结论:该方法制得的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作者:范海珠;刘艳莉;谢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活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ERK通路、JNK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40% 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ERK1、JNK2、P38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ERK1/2、JNK2、P38的总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ERK1、JNK2、P38基因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磷酸化的ERK1/2、JNK2、P38蛋白水平也较正常组显著增加.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信号途径中的ERK、JNK及p38MAPK三条信号通路均被激活,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叶蕾;陈芝芸;严茂祥;赵振中;李剑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心气虚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验证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心气虚的疗效,并探讨穴位注射不同穴位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余24只采用基础进食量、负重游泳及大剂量灌服心得安的综合方法成功建立心气虚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足三里穴注组、曲池穴注组,每组8只.1个疗程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血清SOD及心肌病理切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SOD活性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穴注组治疗各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及血清SOD活性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穴注组间比较,足三里穴注组在提高SOD活性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曲池穴注组,除大心室内压、小心室内压外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P<0.01).病理切片示:足三里穴注组在改善心肌纤维排列、炎性浸润、心肌细胞肥大、萎缩等方面明显优于曲池穴注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疗法对大鼠心气虚的改善作用显著,且不同穴位对穴位注射效应具有差异性.

    作者:陈华德;王燕;郑燕青;赵兴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蛞蝓提取物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HCCLM3的凋亡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蛞蝓提取物(Limax Extracts,LE)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CCLM3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LE组、5-Fu组、LE +5-Fu联合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活化表达.结果:(1)LE和5-Fu单用或联用组对正常人肝细胞L-02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但可抑制肝癌细胞HCCLM3的增殖并明显诱导其凋亡.(2)LE和联用组作用HCCLM3细胞早期凋亡率比5-Fu组高,而中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却相反.(3)联用组在低浓度时具有很好的促凋亡作用,其促凋亡活力优于LE或5-Fu单用组,而且联用时可起到显著减毒增效作用.(4)LE和5-Fu单用或联用均可促进Caspase-3蛋白的活化,具有时间正效应,且LE组和联合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高于5-Fu组.结论:LE和5-Fu联合或单用均能有效抑制HCCLM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吴波明;曾芳;黎运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分布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调研,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查量表收集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作出经验辨证与量化诊断,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结果:肾虚髓亏证、痰蒙清窍证、肝肾阴虚证、瘀阻清窍证是血管性痴呆常见的证候,出现比率分别为35.5%、20.4%、19.4%、12.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虚髓亏成主要的证候,且患者MMSE总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ADL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在病情属轻中度的患者中,肾虚髓亏为核心证型,临床用药当遵循益肾填髓、化痰活血的治疗大法.

    作者:彭敏;马宏博;张小艺;司国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