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水;梁文能;谭丽盈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降脂饮(FFDSJZY)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FFDSJZY,以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为检测指标,进行FFDSJZY降胆固醇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的研究.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测定小鼠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采用灌胃给予高脂乳剂的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在给予高脂乳剂的同时,经灌胃途径给予FFDSJZY,连续7d,并检测7d后粪便中TC的含量.结果: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灌胃复方丹参降脂饮4000 mg/kg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C水平与模型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时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复方丹参降脂饮7d组的小鼠血清中的TC水平与模型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H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组大鼠粪便中TC排出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4000 mg/kg为复方丹参降脂饮的佳给药剂量;给药7d为复方丹参降脂饮的佳给药天数;复方丹参降脂饮降低血清中胆固醇作用与降低血清中LDL-C、升高HDL-C和促进体内的TC随粪便排泄有关.
作者:王智;侯立强;王爽;高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整体考察补阳还五汤总黄酮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检测补阳还五汤总黄酮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方法.方法:芦丁为对照品,波长272 nm,采用UV-VIS检测补阳还五汤总黄酮含量;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纯化后的总黄酮纯度为63.1%,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8 ~2.40 μg·mL-1(R2 =0.9991),0.93 ~4.66μg·mL-1 (R2 =0.9991),3.20 ~ 16.00 μg·mL-1 (R2 =0.99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2%,99.44%,98.59%,RSD为0.81%,0.78%,1.48%.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简单便捷,重现性好,有利于补阳还五汤中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惠芬;邢攀科;张宇燕;杨洁红;葛立军;韩进;万海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辅以中药内服对患者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择96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步放疗及DF方案化疗,中药组自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中药.治疗结束后进行症状改善程度评价,血液毒副反应评价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放化疗辅助中药治疗对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放化疗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小与单纯放化疗组,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KPS评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单纯放化疗的对照组.结论: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辅以中药内服在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叶鸿;周陈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ERK通路、JNK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40% 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ERK1、JNK2、P38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ERK1/2、JNK2、P38的总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ERK1、JNK2、P38基因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磷酸化的ERK1/2、JNK2、P38蛋白水平也较正常组显著增加.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信号途径中的ERK、JNK及p38MAPK三条信号通路均被激活,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叶蕾;陈芝芸;严茂祥;赵振中;李剑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鹿衔草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往: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274nm;柱温:室温;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没食子酸在16.28~ 195.36 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5),加样回收率为101.55%,RSD为2.50%;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鹿衔草药材的质量控制,为鹿衔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陈木水;梁文能;谭丽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眼压和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青光安有效组份作用于滤过性手术术后兔眼(A.B.C.D组),通过与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MMC组(C组)的比较,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眼压和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术后MMC组(C)及有效组份两组(E组)眼压回升缓慢,第4周时眼压仍为小,该两组眼压值与其他组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纤维细胞个数组间比较,除组份1组与组份3组组间比较P >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意义.结论:(1)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术后眼压异常回升,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2)青光安有效组份2和MMC都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
作者:刘艳;彭清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隐丹参酮是丹参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并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综述了隐丹参酮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葛宇清;程汝滨;陈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借鉴中医学的思想,中医学现代化也是医学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光子具有整体性、量子化的特点,因此是解决传统中医中药定量化问题的可行和必要手段.利用超微弱生物光子检测仪,探测14种单归经与14种双归经中药的延迟发光对激发光频率的响应谱,发现14种单归经药材中13种有单响应峰,14种双归经药材12种有双响应峰,说明归经与中药材生物光子的频谱分析确实有关,为归经的科学内涵是机体与药材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频率匹配吻合观点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佐证.
作者:马千里;黄金昭;庞靖祥;杨美娜;韩金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OPG/RANKL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OPG/RANK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OPG及RANKL,表明正常骨组织中存在OPG/RANK/RANKL系统,此系统可能在骨组织维持骨密度的作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影响骨组织中OPG/RANK/RANKL系统,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影响骨形成诱发骨质疏松症.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OPG/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可缓解糖皮质激素对骨组织中OPG/RANK/RANKL系统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联合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灶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200只SD雄性大鼠采用插线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制性运动组(CIMT组),高压氧组和强制性运动联合高压氧组各40只,每组随机分为7d、14 d、21 d、28 d和35 d5个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大鼠.造模24h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动物自然饲养,不作特殊处理,其他组行相应治疗,分别于相应天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GFAP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造模后各时间点强制性运动联合高压氧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CIM组和高压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CIMT组、高压氧组在28 d和3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P<0.05),CIM组在造模后35 d与高压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在各时间段GFAP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强制性运动联合高压氧组与CIM组和高压氧组比较在造模后7d、14 d、21 d和28 d缺血区周围GFAP表达明显减少(P<0.05),在35 d缺血区周围GFAP表达减少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联合高压氧可抑制脑梗死灶周围GFAP的表达,改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作者:樊留博;田瑛;卢战;王灵芝;马利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瘦素、脂联素对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髓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通过观察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PN)水平,探究瘦素、脂联素生理病理学特性.结果:实验组大鼠第10周,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肪肝病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以致肝脏摄取脂肪增加,加速肝脏脂变、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马晓燕;张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及小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5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其中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及小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30例,C臂透视引导下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30例,C臂透视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30例;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6月进行评分.结果: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776 >0.05);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评分显示注射型针刀组疗效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治疗后6月的评分显示注射型针刀组的疗效虽也有下降,但仍优于单纯阻滞组和单纯针刀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05).结论:采用C臂透视引导下注射型针刀颈后侧入路椎旁神经阻滞及小关节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单纯阻滞治疗和针刀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卢笛;徐卫星;丁伟国;朱华东;郭峭峰;马苟平;祝卫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锡兰肉桂和肉桂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n=12),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锡兰肉桂组和肉桂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共喂养14周.第10周后锡兰肉桂组给予锡兰肉桂提取物600 mg/kg·d、肉桂组给予肉桂提取物600 mg/kg·d,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1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水平(FBG)、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大鼠内脏脂肪及附睾脂肪重量、肝糖原含量及肝脏葡萄糖转运体2(GLUT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PGTT中,锡兰肉桂组和肉桂组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15.2±16.1) mmol·min/L和(112.0±13.6) mmol·min/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锡兰肉桂组的FIns、HOMA-IR、TNF-α和TG分别为(17.89±3.15) μIU/mL、5.96±0.93、(1.38±0.37) μg/L和(0.67±0.25) mmol/L,肉桂组则分别为(18.02±2.56) μIU/mL、6.36±1.22、(1.45±0.31) μg/L和(0.66±0.21)mmol/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锡兰肉桂组的内脏脂肪和附睾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分别为(0.83±0.13)%和(0.55±0.16)%,肉桂组则分别为(0.79±0.15)%和(0.56±0.13)%,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锡兰肉桂组的肝糖原含量和GLUT2蛋白表达分别为(1.66±0.27) mg/g和(49.8±5.4)mg/g protein,肉桂组则分别为(1.65±0.23) mg/g和(50.9±3.2) mg/g protein,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锡兰肉桂组和肉桂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锡兰肉桂和肉桂提取物均能够减轻高糖高脂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两种肉桂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别.
作者:董志超;何际婵;王天群;王新春;晏小霞;王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症候临床分型胃癌患者癌变组织miR-449表达差异,探讨胃癌患者中医证候临床分型与miR-449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患者,其中以“胃脘痛”为中医诊断并确断为“胃癌”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中医四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胃镜下钳取胃癌组织及癌旁周围正常组织为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标本miR-449表达情况.结果:①60名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型”为主,占46.6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比率.②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所有患者胃癌组织miR-449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为32.367±7.318(P =0.001).③“脾胃湿热型”患者胃癌组织miR-449相对表达量为26.250±2.287,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广东地区胃癌患者中医症候临床分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癌组织内miR-449表达下调,表明湿热之邪可能通过诱导组织miR-449表达下调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立平;吴炜景;邱娴;李晓;赵亚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地龙提取物中甲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FFAP(30 m×0.25 mm×0.50 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5 min,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00℃.结果: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1),平均回收率为98.22% ~ 108.38%,精密度实验RSD为1.5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地龙提取物中甲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邢俊波;曹红;崔晓飞;陈玉敏;水彩红;单婷婷;胡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酶消化法联合组织贴块法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后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组、低氧加芍药苷(0.2、2和20μ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芍药苷对低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芍药苷对低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抑制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芍药苷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芍药苷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调节Bcl-2和Bax蛋白表达,诱导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作者:钱国清;褚金国;李国祥;尹凤英;王良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HPLC建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条件:Allti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min,5%乙腈,35 min,50%乙腈,40 min,95%乙腈,45 min,95%乙腈,48min,5%乙腈.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35℃;流速:1.0 mL/min.结果:以芍药苷为参照峰,标示出黄芪桂枝五物汤13个共有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魏国利;曹鹏;霍介格;王小宁;鞠建明;李松林;吴海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调研,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查量表收集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作出经验辨证与量化诊断,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结果:肾虚髓亏证、痰蒙清窍证、肝肾阴虚证、瘀阻清窍证是血管性痴呆常见的证候,出现比率分别为35.5%、20.4%、19.4%、12.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虚髓亏成主要的证候,且患者MMSE总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ADL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在病情属轻中度的患者中,肾虚髓亏为核心证型,临床用药当遵循益肾填髓、化痰活血的治疗大法.
作者:彭敏;马宏博;张小艺;司国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雌性模型大鼠RANKL、E2水平及股骨BMC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雌激素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去卵巢造模成功后予灌胃,并于造模成功后即刻、3个月、6个月每组处死4只大鼠,测定血清RANKL、E2水平,测定右股骨BMC.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各治疗组及雌激素组与造模即刻时大鼠血清RANKL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与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E2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及雌激素组与造模即刻时BMC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BMC、降低血清RANKL水平,但不能提高血清E2水平.
作者:吴连国;倪力刚;刘康;史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对马建伟教授提出的“滋肾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法则进行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马建伟教授通过长达30年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文献研究、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基础是“肾虚血瘀络阻”,并提出以“滋肾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法则,从这一治法的理论依据、临床实践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作一探讨.
作者:张蕾;马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