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锋;张雅玲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患者(开颅或介入栓塞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5例)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结果22例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障碍好转,头痛明显减轻至消失,无脑积水发生;3例脑脊液漏停止;5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广泛用于治疗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漏等疾病。
作者:张行泉;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数据分析总结,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为神经外科手术后避免感染提出相关循证依据。方法通过对本院在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共计84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感染人数为129例,约为15.35%;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伤口、上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影响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原发疾病、患者年龄、气管插管/切开、脑室外引流。结果在1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产生感染的因素以气管插管/切开和脑室外引流影响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新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成人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生的高危因素,并针对主要因素进行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病患319例。其中并发PTE病患78例,记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癫痫症状的病患24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以及颅脑损伤类型,并记录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在319例颅脑损伤病患中出现PTE症状占24.45%(78/319),且晚期癫痫病患更多,达到83.33%(65/78)。再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重度损伤、硬脑膜破裂、大脑皮层损伤以及凹陷性颅骨骨折等因素,是导致PTE并发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PTE的发生受颅脑损伤程度、硬脑膜是否破裂等影响。因此,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对PTE并发症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
作者:李伟;朱岁军;单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中新生儿产伤(birth injury,BI)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孕妇80例,经检测出现产伤,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待产的经检测发生产伤的非剖宫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新生儿产伤类型,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新生儿发生产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产伤主要集中在皮肤软组织损伤、颅内出血以及头颅血肿方面,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产次与产伤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新生儿体重、5分钟Apgar评分以及出生地与产伤发生明显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产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胎龄、新生儿体重以及接产技术是新生儿发生产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新生儿体重以及接产技术与剖宫产中新生儿发生产伤密切相关,对照以上因素,产前进行全面检查,准确评估胎儿胎龄以及体重,提高接产技术,加强相关干预措施对新生儿以及孕妇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匡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老年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08例收入ICU的老年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按照APACHE Ⅱ评分分值的高低分成3组(<15分组,15~20分组,>20分组),同时按照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不同组别间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转铁蛋白/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NAG/肌酐)的差异。结果危重症老年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转铁蛋白/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NAG/肌酐)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分值成正相关(r=0.636、0.694、0.533,P<0.01);按照A-PACHE Ⅱ评分<15分组、15~20分组、>20分组间的转铁蛋白/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NAG/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APACHE Ⅱ评分的分值较存活组明显增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对监测、治疗、改善危重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梦燕;牟利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通过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3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共存活31例(83.8%)。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机制对患者恢复进行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8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死亡6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了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过宓;吕庆伟;章国海;杨松斌;沈良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收缩压为(113.2±8.7)mmHg、舒张压为(64.3±9.7)mmHg、HR指标为(63.8±6.6)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pO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丙泊酚总用量为(220.2±24.2)分钟、意识恢复时间为(4.9±0.4)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清醒后5分钟VAS评分为(1.9±1.1)分、1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2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30分钟VAS评分为(1.8±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中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后踝骨折病人21例,均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病例均获得较完整的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按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良3例,差0例,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和切口缘皮肤坏死。结论采用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效果确切,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少兵;陈建良;张龙君;王水桥;郑晓东;许勇;万蕾;邵营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及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切口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0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不同年龄、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其他部位感染情况、手术时间、是否胎膜早破及BMI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9056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6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73%,且年龄较大、并发基础疾病、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手术时间较长、开腹手术及BMI值较高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是与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仍需进一步控制,而年龄较大、并发基础疾病、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手术时间较长、开腹手术及BMI值较高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桂君;张春华;王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并探讨颅骨多点钻孔治疗烟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例经外院DSA确诊而转入的烟雾病患者,全部行颅骨多点钻孔术治疗。结果5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例效果不佳,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颅骨多点钻孔术是近年来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特点。
作者:陈志成;揭波盛;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7月到2014年6月,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50例。结果切除单侧甲状腺叶加峡部用时25~45分钟,平均30分钟,显露隧道区喉返神经长度1.2~2.0cm,平均为1.8 cm,随后完成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用时10~25分钟,平均15分钟,无器质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颗数4~13颗,平均7颗。2例因肿瘤浸润切除小段喉返神经,Ⅰ期修复,6月后声带恢复正常运动。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有助于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赵伟军;代明盛;陈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MRI对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总结其MRI征象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关节镜证实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①直接征象:踝关节前外侧沟内及下胫腓关节前方软组织影增厚10例(83.3%);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者7例(58.3%),部分撕裂者2例(16.7%),难以判断有无撕裂者1例(8.3%);下胫腓韧带远侧束增厚5例(41.7%)。②间接征象:前外侧沟内积液增多7例(58.3%);局部脂肪间隙模糊不清6例(50.0%);骨软骨损伤6例(50.0%),皮下软组织肿胀4例(33.3%)。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病变程度,在踝关节前外侧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傅耀辉;钱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153名氢氟酸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突发事件救护重点:规范院前急救流程、树立急救护理理念、制定氢氟酸救治流程、建立应急预案,形成一套有序而紧张的救护体系、加强护理配合工作。结果153名患者入院后得到了及时的救护,148名患者在急诊留观4~24小时经临床观察,症状消失后离院,5名患者因病情严重经急诊抢救后收住ICU,其中3名患者经专家积极救治无效死于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合理规范的突发事件救护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燕君;张灵先;赵彩花;张丽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静吸复合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17例;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的收缩压(SBP)在T2时点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HR均在T1、T3时点低于T0(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SBP在T1、T3时点低于T0(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在T1、T2、T3时点低于T0(P<0.05);两组DBP在T1时点低于T0(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均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OAA/S评分在拔管后1分钟及拔管后5分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在拔管后1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拔管后20分钟,全凭静脉麻醉组NRS评分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躁动,术后24小时后随访,均否认术中知晓,静吸复合麻醉组有1例出现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和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安全有效;且全凭静脉麻醉早于静吸复合麻醉发生术后疼痛。
作者:邱灿金;陈真;杨世忠;马伟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小针刀神经根管内口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神经根内口阻滞结合小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以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标准,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复发情况进行调查记录,随访12~24个月。结果其中优良率83.7%,有效率94.6%。1例出现低颅压头痛症状,经卧床休息、补液、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便快捷、疗效显著,优势明显。但其潜在风险较高,操作失误时可能的不良反应较重,对施术医生的技术能力要求高,推广有一定的困难。
作者:吴士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对1例多发颅内外沟通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发颅内外沟通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论头颅部位存在多发颅内外沟通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提高了临床上对该类病种的认识。
作者:李谷;Coulibaly O.;Dama M.;Diallo O.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4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情况及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1.89%,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1.0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建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的Devien术在治疗隐匿性阴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5例,年龄8~14岁,均采用改良Devine手术矫正。结果33例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当日、3个月时及6~12个月(平均10月)时,34例阴茎显露满意,包皮自然上翻,无狭窄环,阴茎头完全裸露,1例阴茎回缩,无阴茎包皮顽固性水肿及阴茎勃起疼痛等并发症。阴茎长度由术前0.5~2.0cm增长到4~6cm,患者及其家长均感到满意。所有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活学检查,提示为异常纤维组织,3例含有脂肪组织。其中2例术后3天发生阴茎皮肤缺血性坏死,经换药及氦氖激光照射后12~15天创面Ⅱ/乙愈合。1例阴茎回缩患者拒绝作进一步治疗。结论采用改良Devine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术后阴茎显露满意,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林;张常银;陈静辉;席广君;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经后腹腔途径施行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5例)与开放手术肾切开取石术(30例)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统计分析后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平均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统计学上差别,结石清除率对比,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两组无统计学上差别(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肾结石可选择的一种相对微创手术,尤其适用于同时合并有其他上尿路疾病的患者。
作者:陈永良;叶利洪;樊彩斌;钱卫良;何建松;李王坚;尚庆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表精确定位进钉点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63例66髋,右侧34髋,左侧32髋。按Evans-Jensen分型:ⅠA型7髋,ⅠB型24髋,ⅡA型4髋,ⅡB型14髋,Ⅲ型17髋。采用在C型臂X线机体表精确定位进钉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26分钟,显性出血量平均36ml。切口总长度平均3.5cm。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5~3.5个月,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及螺钉松动断裂,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髋内翻股骨头坏死。按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55髋,良7髋,可4髋,差0髋。结论术前C型臂X线机下体表精确定位进钉点能通过两个小切口植入内固定,具有更小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稳定,更轻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更快的组织愈合和功能恢复等优点。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疗效确切。
作者:沈伟华;陈斌;周伟;吴超;叶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