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张常银;陈静辉;席广君;张淑英
目的:探讨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Rope治疗Rockwood Ⅲ型脱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30例,采用入院时随机分组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分别采用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Rope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参照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B组病例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等围手术期指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 Tail TightRope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是治疗该型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子仪;伍峻松;凌志恒;郑永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使用缝线锚钉缝合固定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9例。切开于尺骨鹰嘴内侧置入缝线锚钉,缝合冠状突碎骨块周围包括前关节囊等软组织并打结固定。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20月。本组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骨折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2.5~3月。根据HSS2[1]评分,对肘关节在疼痛(50分)、活动度(30分)、持久性(8分)、整体使用情况(12分)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较差60~69分,差<60分。本组9例:优1例,良6例,一般2例。结论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罗斌;毛金朝;朱仰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再次妊娠妇孕、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待产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200例,并根据其终的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者50例,对照组再次剖宫产者150例。监测比较各组孕妇再次妊娠后的产后总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新生儿5分钟内Apgar综合评分、新生儿出现感染、室息、颅内出血各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孕妇再次妊娠后的产后总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新生儿5分钟内Apgar综合评分以及出现感染、室息、颅内出血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妊振孕妇选择阴道分娩更利于产妇的围生期以及产后健康恢复,但其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健康影响没有区别,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罗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10至2013年间,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膝关节根据HS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暴露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李贤海;胡起文;赵嘉懿;徐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予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测两组病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其术后出血量、出血倾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结果80例病例中,共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例,发生率均为5%。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出血倾向发生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DVT的发生,而且比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苏嘉;戴寿旺;郭晓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的Devien术在治疗隐匿性阴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5例,年龄8~14岁,均采用改良Devine手术矫正。结果33例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当日、3个月时及6~12个月(平均10月)时,34例阴茎显露满意,包皮自然上翻,无狭窄环,阴茎头完全裸露,1例阴茎回缩,无阴茎包皮顽固性水肿及阴茎勃起疼痛等并发症。阴茎长度由术前0.5~2.0cm增长到4~6cm,患者及其家长均感到满意。所有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活学检查,提示为异常纤维组织,3例含有脂肪组织。其中2例术后3天发生阴茎皮肤缺血性坏死,经换药及氦氖激光照射后12~15天创面Ⅱ/乙愈合。1例阴茎回缩患者拒绝作进一步治疗。结论采用改良Devine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术后阴茎显露满意,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林;张常银;陈静辉;席广君;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用干预前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59例,比较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经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
作者:陆耘;颜海斌;吴利云;应成龙;罗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27例。结果本组27例,随访5~19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根据Mayo腕关节评分,优17例,良8例,尚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创伤小,能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满意。
作者:吕松浩;许关富;潘王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通过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3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共存活31例(83.8%)。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机制对患者恢复进行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8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死亡6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了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过宓;吕庆伟;章国海;杨松斌;沈良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在经皮内窥镜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火激光切除术(PELD)后的护理与康复过程中应用超声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并观察疗效。方法3年内符合要求的PELD术后患者8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同时采用超声药物导入疗法,对照组以基础护理为主,1疗程(10次)结束后将两组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护理评估等的评定比较。结果术后2组患者均出现有并发症,疗程结束后消失。试验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试验组直腿抬高、间歇性跛行(一次步行的距离)比对照组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总有效率:试验组93.2%,对照组85.4%,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F=0.077)。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能有效缓解PELD术后的疼痛、改善体征,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张兰君;赵正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止血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选择临床诊断为消化道粘膜下肿瘤需行ESD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中常规止血,实验组加用MPH喷洒于创面。记录5分钟止血率和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果实验组五分钟止血率为88%(44例),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1例);对照组五分钟止血率为42%(21例)(P值<0.05),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8%(4例)(P值<0.05)。结论胃镜下ESD手术采用MPH止血快速有效,且可能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作者:梁显军;朱临江;滕晓生;梁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静吸复合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17例;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的收缩压(SBP)在T2时点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HR均在T1、T3时点低于T0(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SBP在T1、T3时点低于T0(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在T1、T2、T3时点低于T0(P<0.05);两组DBP在T1时点低于T0(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均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OAA/S评分在拔管后1分钟及拔管后5分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在拔管后1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拔管后20分钟,全凭静脉麻醉组NRS评分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躁动,术后24小时后随访,均否认术中知晓,静吸复合麻醉组有1例出现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和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安全有效;且全凭静脉麻醉早于静吸复合麻醉发生术后疼痛。
作者:邱灿金;陈真;杨世忠;马伟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7月到2014年6月,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50例。结果切除单侧甲状腺叶加峡部用时25~45分钟,平均30分钟,显露隧道区喉返神经长度1.2~2.0cm,平均为1.8 cm,随后完成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用时10~25分钟,平均15分钟,无器质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颗数4~13颗,平均7颗。2例因肿瘤浸润切除小段喉返神经,Ⅰ期修复,6月后声带恢复正常运动。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有助于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赵伟军;代明盛;陈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之间的关系,了解儿童良性眩晕的发生部位以及愈后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并予分析结果。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双侧耳听力学检查,电测听未见异常,耳声发射通过,声导抗为A型曲线。其中12耳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其中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且波间期也延长,反应阈正常,均为单侧(其余38例患儿其双耳潜伏期及波间期、反应阈均在正常范围内)。12耳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后,其波间期及潜伏期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有统计学意义。听性脑干反应异常患儿经治疗后波形又恢复正常。结论 ABR是检测儿童眩晕的一种手段,对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可能有助于对其发生部位有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杨一晖;张建丽;张新钢;杨锡儿;丁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肿块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对2009至2013年,收治的46例以下颌下区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的病例的术前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来源于下颌下淋巴结及颌下腺的肿块占绝大多数,约为78.26%。慢性炎症、良性肿瘤发生率高,占91.3%;恶性肿瘤较少,占8.7%。结论应用B超、CT、MRI、细针穿吸细胞学等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红;刘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七氟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接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儿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并对围术期患儿的各项时间进行记录分析。术后,调查分析两组患儿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HR、MAP及SpO2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麻醉诱导时,两组患儿的HR、MAP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麻醉5分钟、10分钟后及拔管5分钟的HR、MAP值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SpO2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儿童在麻醉过程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长、术后睁眼时长以及拔管时间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配合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χ2=35.2083,P=0.0000),手术时口腔分泌物增多的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要低(χ2=5.3333,P=0.0209),不自主运动、喉痉挛、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没有很大区别(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相对于丙泊酚显著一些,患儿麻醉中血液流变学很稳定,安全性高,值得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应用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宝钏;何小燕;黄华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基层医院无痛胃镜检查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 A组仅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先用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后再静注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1)、苏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B组较A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头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镇痛效果好,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应用静脉泵镇痛,比较术后镇痛效果、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6、24和4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CRP及IL-6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但是对照组升高幅度较观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对照组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黄先杰;张玉光;陈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脑脊液中铁离子浓度与颅内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32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铁含量的变化,探讨脑外伤脑脊液中铁离子浓度与颅内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与颅高压明显相关(P<0.05),与脑脊液中红细胞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与脑水肿程度正相关,可为脑水肿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晓广;张科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的74例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DL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Ⅳ级、Ⅴ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晖;娄晓辉;余一骏;郑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