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杰;张玉光;陈加伟
目的:评估分层手术理念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00例被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乳晕分层切口肿瘤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肿物表面放射状切口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质量(手术时间、乳房凹陷率、乳头歪斜率、术后1周硬块感率、硬块感时间)、Ⅰ期愈合率、以及随访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外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37+12.5)分钟,较对照组(28+10.7)分钟显著延长(χ2=3.245,P=0.031);研究组乳房凹陷率和乳头歪斜率分别为1%和0,显著低于对照组(8%和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17,P=0.029与χ2=3.319,P=0.025);研究组术后1周硬块感率和硬块感时间分别为25.4%和(29+10.1天),显著低于对照组(36.4%和35+9.8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41,P=0.016与χ2=3.229, P=0.035);研究组Ⅰ期愈合率为99%,显著高于对照组90%(χ2=3.215;P=0.021);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感染、4例血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214;P=0.016);随访中发现研究组患者乳房外观无显著变化,瘢痕小,99%的患者满意,其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部分形变和疤痕,满意度为83%)(P<0.05)。结论运用分层手术理念指导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乳晕分层切口肿瘤切除术),不但能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持切口美观,操作简单、安全,避免单一切口造成乳房损伤,促进组织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金希彪;杨永志;朱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TKTL1 mRNA表达水平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上调,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比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表达增强,推测TKTL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密切相关。
作者:杨明;周岩方;陶崇清;刘丽;陈敏江;徐锦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经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行切除术的23例病例,包括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加轴位CT扫描,选择的病例为病变位于上颌窦内壁及泪前隐窝区,考虑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而病变不能完整切除者;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术前行MRI检查,并明确为上颌窦病变。结果23例病例经试探性手术证明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不能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改行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并随访6~24个月。术后鼻后滴漏、流涕、鼻腔臭味、头痛、头晕症状逐渐消退,其中1例由于病变累及鼻泪管而将鼻泪管切除,导致术后发生溢泪现象,继而给予视频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而好转,至术后第6个月时,溢泪现象消失。1例患者术后于术侧上颌中、侧切牙部位有麻木感,1个月后消退。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变,经院外放射治疗失访,余下随访的22病例中,1例下鼻甲形态略有缩小,其余病例均形态良好,上颌窦光滑,下鼻道开窗形态良好。结论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损伤小,便于病变观察和切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形态及功能。同时为开展翼腭窝等侧颅底区域手术提供了一种入路方法。
作者:刘晓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角膜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角膜外伤患者68例6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34眼。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0天后的上皮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角膜上皮缺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0天,治疗组角膜上皮缺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角膜外伤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作者:施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超低位直肠癌ISR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内括约肌切除术的2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及改行Miles术者,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2.5±12.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60±15)毫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1.5)天;术后住院时间为(12.5±4.5)天;术后共出现1例(5%)吻合口瘘、1例(5%)血栓性外痔、2例(10%)吻合口狭窄;所有病人的末端回肠造口均在(8±2)月内还纳;造口还纳术后1、3、6、12月分别对患者的肛门功能进行评估,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肛门功能总体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内括约肌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只要病人条件符合,均可尝试行该手术。
作者:余森龙;王治国;阮灿平;游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探讨中度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术对血气分配系数较低的吸入麻醉药肺摄取和排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瑞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C组,n=30)、乳酸林格氏液组(R组,n=30)及万汶组(H组,n=30)。术中检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并各时点FA与FAO的比值(FA∶FAO),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在吸入时,3组患者在吸入七氟烷30秒后被检测到浓度,且随着时间延长,FA∶FI值逐渐升高;但在各时点3组间比较,FA∶F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吸入后,FA∶FAO逐渐降低,在各时点3组间比较,FA∶FA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D对七氟烷的肺摄取与排出无影响。
作者:朱文清;赵梓煜;张序忠;赵敏;吴安生;汤呈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肿块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对2009至2013年,收治的46例以下颌下区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的病例的术前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来源于下颌下淋巴结及颌下腺的肿块占绝大多数,约为78.26%。慢性炎症、良性肿瘤发生率高,占91.3%;恶性肿瘤较少,占8.7%。结论应用B超、CT、MRI、细针穿吸细胞学等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红;刘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4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情况及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1.89%,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1.0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建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曲马多用于单侧经皮肾镜碎石术瑞芬太尼麻醉后抗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9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P:生理盐水5ml组,T:曲马多1 mg/kg组,TL:利多卡因1.5mg/kg+曲马多1mg/kg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术毕前15分钟分别静注生理盐水或镇痛剂,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呼吸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的VAS:T、TL组低于P组(P<0.05),TL组低于T组(P<0.05);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T、TL组均高于P组(P<0.05),TL组高于T组(均P<0.05);T组和TL组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低于P组(13.4±2.6次/分),而自主呼吸完全恢复的时间(6.8±1.8,7.0±1.9)相当(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1.5mg/kg能增强曲马多1 mg/kg用于单侧经皮肾镜碎石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的镇痛及抗痛觉过敏作用,有一定的镇静效果,不影响麻醉复苏,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陈超;汪卫星;胡四平;何焕钟;吴鹤芬;刘洋;单汉民;余亮;潘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相关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67例应用钛网三维适型颅骨修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结果共发生各类少见并发症9例,其中面瘫1例,张口困难1例,失血性休克1例,脑梗塞1例,头皮缝合困难1例,眉毛上扬困难1例,颞部不整1例,皮瓣中心坏死1例,面部畸形1例。结论使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术前定制钛网、术中选切口、分离头皮、放置固定钛网、术后处理均需掌握一定经验技巧,除有效减少或控制常见并发症外,还要考虑到可能的少见并发症。
作者:万默各;钱佳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n=3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0)。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切皮后60分钟(T4)、术毕拔管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手术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麻醉后各时期的HR、MAP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中及拔管时HR、MAP明显上升,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使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安全性高。
作者:林小勇;杨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的74例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DL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Ⅳ级、Ⅴ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晖;娄晓辉;余一骏;郑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予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测两组病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其术后出血量、出血倾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结果80例病例中,共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例,发生率均为5%。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出血倾向发生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DVT的发生,而且比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苏嘉;戴寿旺;郭晓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基础上,比较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开颅术后并发MRSA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夫西地酸钠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各13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8.9%(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0%、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P>0.05),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肺MRSA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相当。
作者:张锦贤;楼永锋;黄君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中新生儿产伤(birth injury,BI)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孕妇80例,经检测出现产伤,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待产的经检测发生产伤的非剖宫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新生儿产伤类型,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新生儿发生产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产伤主要集中在皮肤软组织损伤、颅内出血以及头颅血肿方面,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产次与产伤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新生儿体重、5分钟Apgar评分以及出生地与产伤发生明显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产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胎龄、新生儿体重以及接产技术是新生儿发生产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新生儿体重以及接产技术与剖宫产中新生儿发生产伤密切相关,对照以上因素,产前进行全面检查,准确评估胎儿胎龄以及体重,提高接产技术,加强相关干预措施对新生儿以及孕妇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匡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腕部挤压伤的治疗方法,为腕部挤压伤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腕部挤压伤患者先运用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减压、重建骨骼结构、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清除坏死组织,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Ⅰ期封闭创而、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创面。结果19例患者腕部肿胀快速消退,通过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的彻底减压、尽可能Ⅰ期修复组织及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使腕部挤压伤修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创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麻醉的手术老年创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其中A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B组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观测手术前和期间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包括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情况、PQRS评分、MMSE评分和POCD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麻醉方式的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实施前后采用PQRS评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手术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术后15、40分钟以及手术1、3、7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比B组评分有显著性的提高;而术后1个月的情况显示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手术结束后的第7天和1个月的MMSE评分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手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手术后7天和1个月,B组要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B组的发生率要高于A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对于老年创伤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伤较小,可以极大降低老年患者的POCD发生率。
作者:何燕娜;张县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成人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生的高危因素,并针对主要因素进行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病患319例。其中并发PTE病患78例,记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癫痫症状的病患24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以及颅脑损伤类型,并记录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在319例颅脑损伤病患中出现PTE症状占24.45%(78/319),且晚期癫痫病患更多,达到83.33%(65/78)。再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重度损伤、硬脑膜破裂、大脑皮层损伤以及凹陷性颅骨骨折等因素,是导致PTE并发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PTE的发生受颅脑损伤程度、硬脑膜是否破裂等影响。因此,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对PTE并发症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
作者:李伟;朱岁军;单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使用缝线锚钉缝合固定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9例。切开于尺骨鹰嘴内侧置入缝线锚钉,缝合冠状突碎骨块周围包括前关节囊等软组织并打结固定。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20月。本组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骨折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2.5~3月。根据HSS2[1]评分,对肘关节在疼痛(50分)、活动度(30分)、持久性(8分)、整体使用情况(12分)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较差60~69分,差<60分。本组9例:优1例,良6例,一般2例。结论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罗斌;毛金朝;朱仰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8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受伤的原因,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检查资料及手术时机、死亡原因;钝性伤22例,锐器穿透伤16例;左膈疝32例,右膈疝6例;经腹手术23例,经胸手术15例。结果32例(84.21%)术后痊愈,6例死亡,死亡率15.79%。结论创伤性膈疝是胸腹部创伤患者较为隐秘、易漏诊的损伤之一,临床表现常被合并伤的表现所掩盖,应仔细询问受伤的原因,体位及外力作用的方向,全面认真的体检,及时、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创伤性膈疝一经发现,应尽快给予手术治疗。
作者:黄永祥;吕荣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