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23例体会

刘晓哲

关键词:视频鼻内镜, 泪前隐窝, 上颌窦
摘要:目的:探讨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经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行切除术的23例病例,包括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加轴位CT扫描,选择的病例为病变位于上颌窦内壁及泪前隐窝区,考虑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而病变不能完整切除者;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术前行MRI检查,并明确为上颌窦病变。结果23例病例经试探性手术证明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不能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改行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并随访6~24个月。术后鼻后滴漏、流涕、鼻腔臭味、头痛、头晕症状逐渐消退,其中1例由于病变累及鼻泪管而将鼻泪管切除,导致术后发生溢泪现象,继而给予视频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而好转,至术后第6个月时,溢泪现象消失。1例患者术后于术侧上颌中、侧切牙部位有麻木感,1个月后消退。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变,经院外放射治疗失访,余下随访的22病例中,1例下鼻甲形态略有缩小,其余病例均形态良好,上颌窦光滑,下鼻道开窗形态良好。结论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损伤小,便于病变观察和切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形态及功能。同时为开展翼腭窝等侧颅底区域手术提供了一种入路方法。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259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用干预前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59例,比较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经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

    作者:陆耘;颜海斌;吴利云;应成龙;罗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效果的比较

    目的:拟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咪达唑仑组负荷量0.03m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0.04mg/kg.h;Ⅱ组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1μ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分钟时,静脉注射芬太尼负荷量0.5μg/kg。病人行为疼痛评分>2分或者Ramsay镇静评分<2分,追加芬太尼0.25μg/kg,注射时间为5分钟。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0.5罗哌卡因3~5ml。记录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追加芬太尼量。结果两组在血压、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芬太尼用量,Ⅱ组在总量和追加量均低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

    作者:吴捷;黄彩鹏;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7月到2014年6月,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50例。结果切除单侧甲状腺叶加峡部用时25~45分钟,平均30分钟,显露隧道区喉返神经长度1.2~2.0cm,平均为1.8 cm,随后完成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用时10~25分钟,平均15分钟,无器质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颗数4~13颗,平均7颗。2例因肿瘤浸润切除小段喉返神经,Ⅰ期修复,6月后声带恢复正常运动。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有助于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赵伟军;代明盛;陈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术后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有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乳头部组(81例)和非乳头部组(39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72例(60.0%),低蛋白血症59例(49.2%),感染13例(10.8%),出血8例(6.7%),胰瘘7例(5.8%),胆瘘5例(4.2%),胃排空障碍2例(1.7%),肝衰、肾衰1例(0.8%),吻合口瘘7例(5.8%),肠梗阻、肠粘连1例(0.8%),切口裂开4例(3.3%),住院死亡5例(4.2%)。分析发现乳头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乳头部组;年龄(OR=4.398,P=0.013)、Cr(OR=0.962,P=0.044)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部位、术中输血量、手术方式、总胆红素、肌酐、手术时间等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的并发症是:低蛋白血症、感染、出血。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肿瘤部位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加上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强化手术组医师的熟练程度、手术技巧及配合默契,以及围手术期积极详尽的治疗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陈自强;王欢;唐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的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10至2013年间,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膝关节根据HS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暴露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李贤海;胡起文;赵嘉懿;徐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腕部挤压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腕部挤压伤的治疗方法,为腕部挤压伤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腕部挤压伤患者先运用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减压、重建骨骼结构、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清除坏死组织,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Ⅰ期封闭创而、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创面。结果19例患者腕部肿胀快速消退,通过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的彻底减压、尽可能Ⅰ期修复组织及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使腕部挤压伤修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针刀神经根内口减压结合颈神经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探索

    目的:探索小针刀神经根管内口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神经根内口阻滞结合小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以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标准,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复发情况进行调查记录,随访12~24个月。结果其中优良率83.7%,有效率94.6%。1例出现低颅压头痛症状,经卧床休息、补液、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便快捷、疗效显著,优势明显。但其潜在风险较高,操作失误时可能的不良反应较重,对施术医生的技术能力要求高,推广有一定的困难。

    作者:吴士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CT定位抽吸联合术后中医辩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联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40例作为保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患者作为传统手术组。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确实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长忠;朱平;徐鸿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后对记忆的影响

    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被证实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但手术同时可能会造成术后记忆力的下降,出现严重的顺行性遗忘。如何权衡手术所带来的收益和副作用,做出一个对患者有利的医疗抉择成为一项重要难题。本文就手术对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记忆力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医疗抉择提供帮助。

    作者:吴建跃;王卫民;肖国民;袁云鹏;丁皓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并发MRSA感染的比较性观察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基础上,比较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开颅术后并发MRSA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夫西地酸钠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各13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8.9%(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0%、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P>0.05),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肺MRSA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相当。

    作者:张锦贤;楼永锋;黄君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阑尾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进行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于小儿阑尾手术后24小时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行阑尾择期手术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手术时所采取的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全身麻醉后,对照组患儿应用0.2ml/kg 0.25%的罗哌卡因进行手术切口部位的局部浸润;而实验组组患儿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的阻滞麻醉,注入0.5ml/kg 0.25%的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后应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CA)后送回病房。详细记录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值、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术后48小时芬太尼总用量,以及患儿在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结果手术后第1小时内,对照组的镇痛效果相对较好,患者的芬太尼消耗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VAS评分值低于实验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芬太尼总消耗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VAS评分较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穿刺引起的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小儿阑尾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定位准确,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蔚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Devine术治疗隐匿性阴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的Devien术在治疗隐匿性阴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5例,年龄8~14岁,均采用改良Devine手术矫正。结果33例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当日、3个月时及6~12个月(平均10月)时,34例阴茎显露满意,包皮自然上翻,无狭窄环,阴茎头完全裸露,1例阴茎回缩,无阴茎包皮顽固性水肿及阴茎勃起疼痛等并发症。阴茎长度由术前0.5~2.0cm增长到4~6cm,患者及其家长均感到满意。所有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活学检查,提示为异常纤维组织,3例含有脂肪组织。其中2例术后3天发生阴茎皮肤缺血性坏死,经换药及氦氖激光照射后12~15天创面Ⅱ/乙愈合。1例阴茎回缩患者拒绝作进一步治疗。结论采用改良Devine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术后阴茎显露满意,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林;张常银;陈静辉;席广君;张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部穿透性锐器伤病情评估与手术探查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性锐器伤的病情评估与手术探查。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探查的腹部穿透性锐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剖腹探查54例,腹腔镜探查6例,共有13例探查阴性,总阴性探查率为21.7%。1例死亡,主要死因为下腔静脉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结论腹部穿透性锐器伤患者的病情评估需注重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准确的病情评估是降低手术阴性探查率的前提,腹腔镜探查在部分病人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沈坤彪;陈友法;陈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临床应用30例体会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患者(开颅或介入栓塞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5例)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结果22例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障碍好转,头痛明显减轻至消失,无脑积水发生;3例脑脊液漏停止;5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广泛用于治疗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漏等疾病。

    作者:张行泉;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直肠后肿瘤6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直肠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直肠后肿瘤患者65例均行直肠指检、B超检查、CT或MRI检查作出诊断。6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单纯经骶入路手术35例,单纯经腹入路手术17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手术13例。结果本组肿瘤完全切除有59例,部分切除6例,肿瘤切除率90.8%。术后直肠瘘1例,切口Ⅰ期愈合58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骶前脓肿3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65例中有56例获得随访6月~4年。3例术后复发,再手术后治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方式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关键,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也是需要重视的。

    作者:刘源炜;盛勤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沟通术加带蒂颞肌瓣填塞在复发性硬膜下积液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发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例复发性硬膜下积液采用蛛网膜下腔沟通术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术治疗。结果20例病人术后2周内均行CT复查,显效18例,有效2例。随诊6~24月,均恢复良好,无硬膜下积液复发。结论采用蛛网膜下腔沟通术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治疗复发性硬膜下积液,术式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一种较好临床方法。

    作者:褚纪发;潘海洲;郜宪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左肾旁前间隙入路在胰岛细胞瘤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左肾旁前间隙入路在胰岛细胞瘤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行左肾旁前间隙入路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62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胰岛细胞瘤患者均顺利完成左肾旁前间隙入路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2例患者全为良性,21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1例为胰岛素瘤。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病情良好,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214.32±32.52)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2.42±41.73)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2.13±0.73)天,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平均为(2.21±0.28)天,住院时间平均为(7.21±1.26)天。术中及术后情况,术中无输血病例,术后胰瘘2例,切口感染4例,无腹腔感染和脾梗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左肾旁前间隙入路在胰岛细胞瘤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作者:戴启强;王爱东;张法标;方哲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方法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0例,术后并发症:肾功能不全1例,脊髓缺血0例,其中轻瘫0例,截瘫0例,感染0例。结论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士要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存活质量。

    作者:吴徐红;龚青梅;黄丽君;奚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分析

    目的:总结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的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5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49例(87.5%),死亡7例(12.5%)。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3例、颅脑损伤脑疝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MODS 1例。结论早期的快速急救与准确诊断、合理选择各部位和各脏器损伤的手术处理顺序、合理采用损伤控制、逐步建立多发伤的急诊一体化救治体系等,对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金成;孙华山;陈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伤性天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探讨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分析22例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6例天幕与大脑凸面硬膜下复合血肿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清除沟通的凸面与天幕血肿;2例单纯巨大天幕硬膜下血肿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清除;1例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大脑纵裂及天幕硬膜下血肿经枕叶小脑幕清除血肿。其余13例伤情较轻、血肿不大的均保守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6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2例,2例均为合并凸面的硬膜下血肿。结论对于平铺于天幕表面的天幕硬膜下血肿,CT多平面重建有利于明确诊断。单纯天幕硬膜下血肿通常预后较好,而天幕与大脑纵裂或与大脑凸面巨大的复合硬膜下血肿病情复杂,治疗棘手。应根据血肿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该处血肿。

    作者:陈彦飞;李常伟;周斌;罗晨;鲍欢;徐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