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伐沙班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苏嘉;戴寿旺;郭晓山

关键词:利伐沙班, 胸腰椎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钙
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予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测两组病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其术后出血量、出血倾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结果80例病例中,共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例,发生率均为5%。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出血倾向发生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DVT的发生,而且比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收缩压为(113.2±8.7)mmHg、舒张压为(64.3±9.7)mmHg、HR指标为(63.8±6.6)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pO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丙泊酚总用量为(220.2±24.2)分钟、意识恢复时间为(4.9±0.4)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清醒后5分钟VAS评分为(1.9±1.1)分、1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2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30分钟VAS评分为(1.8±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中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TKTL1 mRNA表达水平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上调,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比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表达增强,推测TKTL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密切相关。

    作者:杨明;周岩方;陶崇清;刘丽;陈敏江;徐锦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效果的比较

    目的:拟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咪达唑仑组负荷量0.03m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0.04mg/kg.h;Ⅱ组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1μ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分钟时,静脉注射芬太尼负荷量0.5μg/kg。病人行为疼痛评分>2分或者Ramsay镇静评分<2分,追加芬太尼0.25μg/kg,注射时间为5分钟。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0.5罗哌卡因3~5ml。记录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追加芬太尼量。结果两组在血压、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芬太尼用量,Ⅱ组在总量和追加量均低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

    作者:吴捷;黄彩鹏;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疗效观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8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和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改善率为69.57%,高于对照组治疗改善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 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其疗效确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吴旻骅;吴伟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脊柱外科住院患者64例进行分析,按照临床试验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手术中采用异体输血,治疗组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输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似,但治疗组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230±360)ml,平均回收血量为(580±260)ml,平均回收量占失血量的47.15%;治疗组术后第1天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天和第7天相关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电解质(Na+、K+、HCO3-、PH值)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失血较多,应用自体血液回输能够减少自体血丢失及异体血输入,从而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感染性疾病传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燕;潘应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经验总结

    目的:总结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相关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67例应用钛网三维适型颅骨修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结果共发生各类少见并发症9例,其中面瘫1例,张口困难1例,失血性休克1例,脑梗塞1例,头皮缝合困难1例,眉毛上扬困难1例,颞部不整1例,皮瓣中心坏死1例,面部畸形1例。结论使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术前定制钛网、术中选切口、分离头皮、放置固定钛网、术后处理均需掌握一定经验技巧,除有效减少或控制常见并发症外,还要考虑到可能的少见并发症。

    作者:万默各;钱佳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62例危重症患者经皮气管切开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床旁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62例施行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其疗效。结果62例患者行PDT成功率100%。有1例出现术后出血,1例出现术后气囊破裂。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 PDT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方便,用时短,定位准确,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海燕;鲁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下颌下区肿块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肿块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对2009至2013年,收治的46例以下颌下区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的病例的术前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来源于下颌下淋巴结及颌下腺的肿块占绝大多数,约为78.26%。慢性炎症、良性肿瘤发生率高,占91.3%;恶性肿瘤较少,占8.7%。结论应用B超、CT、MRI、细针穿吸细胞学等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晓红;刘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的31例胎粪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儿多为足月儿,确诊29例,均予回流灌肠或口服胰酶肠溶胶囊联合开塞露灌肠保守治疗取得了成功。2例拟“新生儿肠梗阻”行手术治疗,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胎粪性肠梗阻确诊后大多可经保守治疗成功,很少数患儿保守治疗失败或怀疑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才需手术治疗。

    作者:娄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致病因素分析

    目的:对8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更年期功血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研究本院8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另选57例40岁以下育龄功血患者为育龄组,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同时分析更年期功血患者年龄、出血时间、内膜厚度的相互关系。结果功血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围绝经期妇女。本次研究中,内膜单纯性增生、内膜复杂性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分泌反应不佳、内膜不规则脱卸分别为70.0%、5.0%、10.0%、13.75%、1.25%;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出血时间呈递增趋势,内膜厚度为相同变化趋势,但复杂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比较无显著差异;出血时间与子宫内膜厚度负相关,出血时间较长、子宫内膜厚度上升可作为子宫内膜复杂型或不典型增生的判断依据。结论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与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相关,出血时间越长可导致内膜厚度变小,是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理进展的重要机制,同时内膜单纯性增生发生功血几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小娟;徐群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下方钢板治疗锁骨中1/3骨折

    目的:探讨前下方钢板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锁骨中1/3骨折的患者行前下方钢板固定治疗,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7周,所有患者均恢复受伤以前工作岗位。有8例骨折愈合行内固定拆除,无1例因内固定刺激,内固定失败等原因拆除内固定。结论前下方钢板治疗锁骨中1/3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避免内植物刺激、术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术式。

    作者:叶鹏翰;何贤峰;张峰;黄雷;阮永平;徐荣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在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92例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精心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分别于入院当天、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92例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SCL90测验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入院当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当天,92例患者均对护理满意度打分,无“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即满意度≤2分),3分者25例(27.1%),≥4分者共67例(72.8%)。结论对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较高。

    作者:刘英;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并发MRSA感染的比较性观察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基础上,比较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开颅术后并发MRSA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夫西地酸钠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各13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8.9%(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0%、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P>0.05),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肺MRSA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相当。

    作者:张锦贤;楼永锋;黄君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指入引导坐骨结节囊肿切除临床应用总结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囊肿切除的佳操作方法,既保证减少手术创伤,又保证对囊壁切除的彻底性,防止复发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指入引导方法切除坐骨结节囊肿,术中加强无菌操作及止血彻底,无需放置引流。结果本组住院3~5天,术后10天拆线,均获彻底治愈,无1例发生脂肪液化、积液、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指入引导方法在坐骨结节囊肿切除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肯定与推广。

    作者:章胜伟;陆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腕部挤压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腕部挤压伤的治疗方法,为腕部挤压伤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腕部挤压伤患者先运用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减压、重建骨骼结构、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清除坏死组织,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Ⅰ期封闭创而、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创面。结果19例患者腕部肿胀快速消退,通过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的彻底减压、尽可能Ⅰ期修复组织及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使腕部挤压伤修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13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9例患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6%。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另3例再次手术,均获治愈。结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病因素复杂,充分肠道准备、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其发生,抗感染、冲洗引流等保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少数病例需行剖腹探查肠造瘘术。

    作者:李文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部穿透性锐器伤病情评估与手术探查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性锐器伤的病情评估与手术探查。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探查的腹部穿透性锐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剖腹探查54例,腹腔镜探查6例,共有13例探查阴性,总阴性探查率为21.7%。1例死亡,主要死因为下腔静脉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结论腹部穿透性锐器伤患者的病情评估需注重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准确的病情评估是降低手术阴性探查率的前提,腹腔镜探查在部分病人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沈坤彪;陈友法;陈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后对记忆的影响

    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被证实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但手术同时可能会造成术后记忆力的下降,出现严重的顺行性遗忘。如何权衡手术所带来的收益和副作用,做出一个对患者有利的医疗抉择成为一项重要难题。本文就手术对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记忆力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医疗抉择提供帮助。

    作者:吴建跃;王卫民;肖国民;袁云鹏;丁皓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术野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麻醉手术期间血液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野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麻醉手术期间患者血液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的患者156例,按照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输血组80例和异体输血组76例,异体输血组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自体输血组输入术野自身回收洗涤红细胞。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输血方式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自体输血组术后Hb、Hct均高于异体输血组,输入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异体输血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术中回收自身血液以供手术中使用,可保证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同时也加快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作者:林锋;张雅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后踝骨折病人21例,均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病例均获得较完整的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按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良3例,差0例,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和切口缘皮肤坏死。结论采用T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效果确切,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少兵;陈建良;张龙君;王水桥;郑晓东;许勇;万蕾;邵营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