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

娄伟玲

关键词:肠梗阻, 胎粪,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的31例胎粪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儿多为足月儿,确诊29例,均予回流灌肠或口服胰酶肠溶胶囊联合开塞露灌肠保守治疗取得了成功。2例拟“新生儿肠梗阻”行手术治疗,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胎粪性肠梗阻确诊后大多可经保守治疗成功,很少数患儿保守治疗失败或怀疑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才需手术治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七氟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

    目的:研究七氟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接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儿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并对围术期患儿的各项时间进行记录分析。术后,调查分析两组患儿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HR、MAP及SpO2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麻醉诱导时,两组患儿的HR、MAP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麻醉5分钟、10分钟后及拔管5分钟的HR、MAP值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SpO2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儿童在麻醉过程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长、术后睁眼时长以及拔管时间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配合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χ2=35.2083,P=0.0000),手术时口腔分泌物增多的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要低(χ2=5.3333,P=0.0209),不自主运动、喉痉挛、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没有很大区别(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相对于丙泊酚显著一些,患儿麻醉中血液流变学很稳定,安全性高,值得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应用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宝钏;何小燕;黄华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失败原因探讨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门诊治疗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周后复查X线片。结果病例均获得较完整的跟踪随访,石膏固定后1周及2周后门诊复查,70例中,1周后复查X线发现有10例骨折端出现不同程度移位,2周后再次复查只有1例骨折发生移位,分析骨折再移位的原因。结论笔者认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固定欠妥当,骨折本身为不稳定性骨折,骨质疏松,功能锻炼不当及隐匿性骨折线的存在。

    作者:陈建良;张龙君;朱少兵;王水桥;郑晓东;许勇;万蕾;邵营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静吸复合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静吸复合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17例;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的收缩压(SBP)在T2时点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HR均在T1、T3时点低于T0(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SBP在T1、T3时点低于T0(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在T1、T2、T3时点低于T0(P<0.05);两组DBP在T1时点低于T0(P<0.05);全凭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均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OAA/S评分在拔管后1分钟及拔管后5分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在拔管后1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拔管后20分钟,全凭静脉麻醉组NRS评分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躁动,术后24小时后随访,均否认术中知晓,静吸复合麻醉组有1例出现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和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安全有效;且全凭静脉麻醉早于静吸复合麻醉发生术后疼痛。

    作者:邱灿金;陈真;杨世忠;马伟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对眶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HR-MSCT)各向同性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眶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因眼眶外伤接受法医鉴定来本院就诊的80例,行多层螺旋CT原始图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技术重组。比较MSCT与常规CT诊断结果。结果直接骨折24(30.0%)例,爆裂骨折38(47.5%)例,复合骨折14(17.5%)例,未见骨折4(5.0%)例。常规扫描漏诊、误诊16例(20.0%)。80例眶骨骨折病例均经MSCT确诊。 MSCT诊断与常规CT诊断结果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4.0,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真实显示眶骨骨折处结构,结合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鼻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朱斌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远端Pilon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98例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的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MIPPO手术治疗49例(观察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9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4±9.1)分钟、(168.4±62.3)ml、(10.4±1.2)周,对照组相应指标为(91.2±10.2)分钟、(271.8±69.4) ml、(15.3±2.1)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病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30.6%),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个月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5%),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踝关节功能,并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且操作简单,是一种目前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军;汤优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的31例胎粪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儿多为足月儿,确诊29例,均予回流灌肠或口服胰酶肠溶胶囊联合开塞露灌肠保守治疗取得了成功。2例拟“新生儿肠梗阻”行手术治疗,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胎粪性肠梗阻确诊后大多可经保守治疗成功,很少数患儿保守治疗失败或怀疑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才需手术治疗。

    作者:娄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线索及急诊救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死亡。存活的4例患者中,2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保守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未见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降低此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作者:徐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发颅内外沟通恶性黑色素瘤1例

    目的:提高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对1例多发颅内外沟通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发颅内外沟通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论头颅部位存在多发颅内外沟通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提高了临床上对该类病种的认识。

    作者:李谷;Coulibaly O.;Dama M.;Diallo O.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收缩压为(113.2±8.7)mmHg、舒张压为(64.3±9.7)mmHg、HR指标为(63.8±6.6)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pO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丙泊酚总用量为(220.2±24.2)分钟、意识恢复时间为(4.9±0.4)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清醒后5分钟VAS评分为(1.9±1.1)分、1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2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30分钟VAS评分为(1.8±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中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23例体会

    目的:探讨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经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行切除术的23例病例,包括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加轴位CT扫描,选择的病例为病变位于上颌窦内壁及泪前隐窝区,考虑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而病变不能完整切除者;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术前行MRI检查,并明确为上颌窦病变。结果23例病例经试探性手术证明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不能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改行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并随访6~24个月。术后鼻后滴漏、流涕、鼻腔臭味、头痛、头晕症状逐渐消退,其中1例由于病变累及鼻泪管而将鼻泪管切除,导致术后发生溢泪现象,继而给予视频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而好转,至术后第6个月时,溢泪现象消失。1例患者术后于术侧上颌中、侧切牙部位有麻木感,1个月后消退。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变,经院外放射治疗失访,余下随访的22病例中,1例下鼻甲形态略有缩小,其余病例均形态良好,上颌窦光滑,下鼻道开窗形态良好。结论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损伤小,便于病变观察和切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形态及功能。同时为开展翼腭窝等侧颅底区域手术提供了一种入路方法。

    作者:刘晓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对交通意外骨伤患者早期应用积极心理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交通意外所致的各种需要手术治疗的的骨折患者进行早期积极的心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治疗满意度,使医患关系更和谐。方法在骨科病房中分两组医生,每组中按随机分配方法各选取上述病情患者5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在入院病情稳定后24小时内采用固定访谈法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验后即刻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其量表分对比明显下降,经统计学检测P<0.001,有明显意义。结论通过早期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较低各种交通意外骨折需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骨折康复,提高满意度,能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作者:管正通;何少波;宫本宏;罗献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成人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成人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生的高危因素,并针对主要因素进行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病患319例。其中并发PTE病患78例,记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癫痫症状的病患24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以及颅脑损伤类型,并记录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在319例颅脑损伤病患中出现PTE症状占24.45%(78/319),且晚期癫痫病患更多,达到83.33%(65/78)。再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重度损伤、硬脑膜破裂、大脑皮层损伤以及凹陷性颅骨骨折等因素,是导致PTE并发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PTE的发生受颅脑损伤程度、硬脑膜是否破裂等影响。因此,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对PTE并发症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

    作者:李伟;朱岁军;单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到201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性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进行12~48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性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内肿瘤复发率为3例,占9.38%,对照组五年内肿瘤复发率为2例,占6.25%,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可获得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后相同的远期疗效恢复和存活率,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王竞;杨汉良;邵世飚;刘君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59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用干预前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59例,比较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经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

    作者:陆耘;颜海斌;吴利云;应成龙;罗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n=3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0)。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切皮后60分钟(T4)、术毕拔管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手术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麻醉后各时期的HR、MAP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中及拔管时HR、MAP明显上升,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使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安全性高。

    作者:林小勇;杨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到2013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2例,根据术前检查后所有病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Tile B型23例,其中Tile B1型11例,Tile B2型5例,Tile B3型7例;Tile C型49例,其中Tile C1型19例,Tile C2型16例,Tile C3型14例。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方法不同组别,即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34例,后路锁定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组12例,后路骶髂关节固定治疗组10例,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治疗组16例,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评估、骨盆复位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文手术时间平均(127.22±8.46)分钟,术中出血量(482.69±51.17)ml,所有骨盆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81±1.53)个月。本文72例患者中,Majeed标准,49例工作者,优34例,良6例,可7例,差2例;未工作者,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0例。 Matta标准评估,优5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 Cole标准评估,优55例,良12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TileB-C型骨盆骨折,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选择有效地手术方法和内固定物,均能得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云斌;张智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效果的比较

    目的:拟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咪达唑仑组负荷量0.03m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0.04mg/kg.h;Ⅱ组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1μ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分钟时,静脉注射芬太尼负荷量0.5μg/kg。病人行为疼痛评分>2分或者Ramsay镇静评分<2分,追加芬太尼0.25μg/kg,注射时间为5分钟。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0.5罗哌卡因3~5ml。记录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追加芬太尼量。结果两组在血压、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芬太尼用量,Ⅱ组在总量和追加量均低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

    作者:吴捷;黄彩鹏;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膝关节骨质增生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与常规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66例患者行微创与常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观察期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6至2014年6月,本院66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病例随机平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术后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VSA评分、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8±2.41)个月。微创组与常规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VSA评分、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术后疼痛缓解明显。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更显著,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裘情密;施绒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骨多点钻孔治疗烟雾病6例

    目的:总结并探讨颅骨多点钻孔治疗烟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例经外院DSA确诊而转入的烟雾病患者,全部行颅骨多点钻孔术治疗。结果5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例效果不佳,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颅骨多点钻孔术是近年来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特点。

    作者:陈志成;揭波盛;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