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远端Pilon骨折中的应用

杨军;汤优民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 Pilon,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98例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的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MIPPO手术治疗49例(观察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9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4±9.1)分钟、(168.4±62.3)ml、(10.4±1.2)周,对照组相应指标为(91.2±10.2)分钟、(271.8±69.4) ml、(15.3±2.1)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病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30.6%),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个月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5%),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踝关节功能,并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且操作简单,是一种目前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延期手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34例

    目的:探讨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佳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34例,其中Ⅱ型19例,Ⅲ型15例。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采用Mazur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26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效地保护了骨和软组织的活力,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祝军峰;黎高明;倪红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在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92例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精心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分别于入院当天、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92例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SCL90测验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入院当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当天,92例患者均对护理满意度打分,无“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即满意度≤2分),3分者25例(27.1%),≥4分者共67例(72.8%)。结论对肛肠疾病合并HIV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较高。

    作者:刘英;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经后腹腔途径施行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5例)与开放手术肾切开取石术(30例)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统计分析后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平均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统计学上差别,结石清除率对比,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两组无统计学上差别(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肾结石可选择的一种相对微创手术,尤其适用于同时合并有其他上尿路疾病的患者。

    作者:陈永良;叶利洪;樊彩斌;钱卫良;何建松;李王坚;尚庆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线索及急诊救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死亡。存活的4例患者中,2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保守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未见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降低此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作者:徐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经验总结

    目的:总结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相关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67例应用钛网三维适型颅骨修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结果共发生各类少见并发症9例,其中面瘫1例,张口困难1例,失血性休克1例,脑梗塞1例,头皮缝合困难1例,眉毛上扬困难1例,颞部不整1例,皮瓣中心坏死1例,面部畸形1例。结论使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术前定制钛网、术中选切口、分离头皮、放置固定钛网、术后处理均需掌握一定经验技巧,除有效减少或控制常见并发症外,还要考虑到可能的少见并发症。

    作者:万默各;钱佳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7月到2014年6月,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50例。结果切除单侧甲状腺叶加峡部用时25~45分钟,平均30分钟,显露隧道区喉返神经长度1.2~2.0cm,平均为1.8 cm,随后完成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用时10~25分钟,平均15分钟,无器质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颗数4~13颗,平均7颗。2例因肿瘤浸润切除小段喉返神经,Ⅰ期修复,6月后声带恢复正常运动。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技术,有助于避免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赵伟军;代明盛;陈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伤性天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探讨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分析22例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6例天幕与大脑凸面硬膜下复合血肿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清除沟通的凸面与天幕血肿;2例单纯巨大天幕硬膜下血肿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清除;1例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大脑纵裂及天幕硬膜下血肿经枕叶小脑幕清除血肿。其余13例伤情较轻、血肿不大的均保守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6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2例,2例均为合并凸面的硬膜下血肿。结论对于平铺于天幕表面的天幕硬膜下血肿,CT多平面重建有利于明确诊断。单纯天幕硬膜下血肿通常预后较好,而天幕与大脑纵裂或与大脑凸面巨大的复合硬膜下血肿病情复杂,治疗棘手。应根据血肿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该处血肿。

    作者:陈彦飞;李常伟;周斌;罗晨;鲍欢;徐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到2013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2例,根据术前检查后所有病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Tile B型23例,其中Tile B1型11例,Tile B2型5例,Tile B3型7例;Tile C型49例,其中Tile C1型19例,Tile C2型16例,Tile C3型14例。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方法不同组别,即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34例,后路锁定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组12例,后路骶髂关节固定治疗组10例,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治疗组16例,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评估、骨盆复位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文手术时间平均(127.22±8.46)分钟,术中出血量(482.69±51.17)ml,所有骨盆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81±1.53)个月。本文72例患者中,Majeed标准,49例工作者,优34例,良6例,可7例,差2例;未工作者,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0例。 Matta标准评估,优5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 Cole标准评估,优55例,良12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TileB-C型骨盆骨折,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选择有效地手术方法和内固定物,均能得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云斌;张智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拇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创必复联合海肤康护创指套、V-Y皮瓣、游离足踇甲瓣、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拇指皮肤缺损应用创必复联合海肤康护创指套(23例)、V-Y皮瓣(32例)、游离足踇甲瓣(2例)、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1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9例)修复。结果拇指皮肤缺损创口应用创必复海肤康护创指套23例全部顺利愈合,64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受区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治愈。随访1个月~2年,创必复海肤康指套修复者指腹饱满,外观满意;皮瓣修复者质地和颜色与受区相近,感觉恢复良好,功能满意。结论拇指皮肤缺损目前有很多修复方式供选择,临床上要根据受伤拇指具体情况及患者诉求,灵活选用合适的、操作简单的修复方法,大限度的恢复拇指功能。

    作者:黄益楚;曾林如;章伟祥;邵生声;陈孝军;都巍;姬强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并发MRSA感染的比较性观察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基础上,比较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开颅术后并发MRSA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夫西地酸钠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各13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8.9%(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0%、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P>0.05),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肺MRSA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相当。

    作者:张锦贤;楼永锋;黄君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50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之间的关系,了解儿童良性眩晕的发生部位以及愈后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并予分析结果。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双侧耳听力学检查,电测听未见异常,耳声发射通过,声导抗为A型曲线。其中12耳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其中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且波间期也延长,反应阈正常,均为单侧(其余38例患儿其双耳潜伏期及波间期、反应阈均在正常范围内)。12耳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后,其波间期及潜伏期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有统计学意义。听性脑干反应异常患儿经治疗后波形又恢复正常。结论 ABR是检测儿童眩晕的一种手段,对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可能有助于对其发生部位有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杨一晖;张建丽;张新钢;杨锡儿;丁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失败原因探讨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门诊治疗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周后复查X线片。结果病例均获得较完整的跟踪随访,石膏固定后1周及2周后门诊复查,70例中,1周后复查X线发现有10例骨折端出现不同程度移位,2周后再次复查只有1例骨折发生移位,分析骨折再移位的原因。结论笔者认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固定欠妥当,骨折本身为不稳定性骨折,骨质疏松,功能锻炼不当及隐匿性骨折线的存在。

    作者:陈建良;张龙君;朱少兵;王水桥;郑晓东;许勇;万蕾;邵营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9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使用缝线锚钉缝合固定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9例。切开于尺骨鹰嘴内侧置入缝线锚钉,缝合冠状突碎骨块周围包括前关节囊等软组织并打结固定。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20月。本组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骨折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2.5~3月。根据HSS2[1]评分,对肘关节在疼痛(50分)、活动度(30分)、持久性(8分)、整体使用情况(12分)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较差60~69分,差<60分。本组9例:优1例,良6例,一般2例。结论缝线锚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罗斌;毛金朝;朱仰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CT定位抽吸联合术后中医辩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联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40例作为保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患者作为传统手术组。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确实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长忠;朱平;徐鸿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62例危重症患者经皮气管切开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床旁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62例施行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其疗效。结果62例患者行PDT成功率100%。有1例出现术后出血,1例出现术后气囊破裂。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 PDT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方便,用时短,定位准确,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海燕;鲁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目的:对比单纯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7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31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36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及相关麻醉指标,产妇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胎儿剖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的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EA组(P<0.05);CS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及麻醉平面达T6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痛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A组(P<0.05);两组产妇入室时、手术开始时、胎儿剖出时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及BIS值及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且能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对胎儿呼吸无抑制作用,是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式。

    作者:谢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与顺行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与顺行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顺行经皮输尿管镜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逆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手术情况和应激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96%)高于对照组(χ2=8.306、P<0.05);手术时间(62.3±10.8)分钟、住院总时间(8.6±2.5)天长于对照组,CRP (34.8±6.4)mg/L、肾上腺素(82.3±10.1) ng/ml、去甲肾上腺素(108.2±14.2) ng/ml、肾素(2.1±0.3) pg/ml、血管紧张素Ⅱ(24.3±5.2)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顺行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能够提高碎石成功率,减小手术创伤和应激,促进术后恢复,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汤忠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对15例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用斜行加横行克氏针固定,术后支具或石膏托固定2~3周,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进行功能训练。结果15例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达到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个月。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闭合复位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有利于手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杨方纬;杨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监测组)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ICP值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同期未行ICP监测的52例(对照组)手术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作比较。结果通过随访进行ADL评分,监测组预后优于对照组;而监测组急性肾功能损伤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照组低,而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3种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患者的每个瞬间的颅内压,通过个体化治疗,控制颅内压,保持脑灌注,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术后再出血,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苏苟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针刀神经根内口减压结合颈神经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探索

    目的:探索小针刀神经根管内口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神经根内口阻滞结合小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以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标准,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复发情况进行调查记录,随访12~24个月。结果其中优良率83.7%,有效率94.6%。1例出现低颅压头痛症状,经卧床休息、补液、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便快捷、疗效显著,优势明显。但其潜在风险较高,操作失误时可能的不良反应较重,对施术医生的技术能力要求高,推广有一定的困难。

    作者:吴士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