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期手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34例

祝军峰;黎高明;倪红联

关键词:Pilon骨折, 延期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佳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34例,其中Ⅱ型19例,Ⅲ型15例。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采用Mazur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26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效地保护了骨和软组织的活力,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VSD结合Papineau技术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

    目的:探讨VSD结合Papineau技术治疗创伤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所致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所致的骨外露、骨缺损患者,多次清创和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采用Papineau技术开放肉芽创面植骨,Ⅱ期植皮或直接缝合闭合创面。结果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1月,平均16月。18例感染控制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结合Papineau技术能有效控制感染,消灭骨死腔促进骨愈合,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所致的慢性骨髓炎及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建杰;虞建浩;应一鸣;徐建桥;童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手术感染部位、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控制

    目的: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数据分析总结,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为神经外科手术后避免感染提出相关循证依据。方法通过对本院在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共计84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感染人数为129例,约为15.35%;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伤口、上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影响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原发疾病、患者年龄、气管插管/切开、脑室外引流。结果在1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产生感染的因素以气管插管/切开和脑室外引流影响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新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度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七氟烷肺摄取与排出的影响

    目的:观察探讨中度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术对血气分配系数较低的吸入麻醉药肺摄取和排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瑞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C组,n=30)、乳酸林格氏液组(R组,n=30)及万汶组(H组,n=30)。术中检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并各时点FA与FAO的比值(FA∶FAO),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在吸入时,3组患者在吸入七氟烷30秒后被检测到浓度,且随着时间延长,FA∶FI值逐渐升高;但在各时点3组间比较,FA∶F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吸入后,FA∶FAO逐渐降低,在各时点3组间比较,FA∶FA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D对七氟烷的肺摄取与排出无影响。

    作者:朱文清;赵梓煜;张序忠;赵敏;吴安生;汤呈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74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的74例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DL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Ⅳ级、Ⅴ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晖;娄晓辉;余一骏;郑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FN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6例分析

    目的:对采用PFN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并得到随访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与PFNA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PFNA明显优于PFN,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断钉、头颈切割、髋内翻、拉力螺钉退出方面PFNA组略优于PFN组;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方面,两组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相较于PFN,操作简便,创伤更小,出血更少,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并发症,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及不稳定骨折患者。认为在临床上PFNA可作为优选采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小山;季卫平;孙勇飞;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并发MRSA感染的比较性观察

    目的: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基础上,比较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开颅术后并发MRSA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夫西地酸钠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各13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8.9%(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0%、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P>0.05),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开颅术后并发肺MRSA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相当。

    作者:张锦贤;楼永锋;黄君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CT定位抽吸联合术后中医辩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联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40例作为保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患者作为传统手术组。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确实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长忠;朱平;徐鸿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经验总结

    目的:总结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少见并发症及相关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67例应用钛网三维适型颅骨修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结果共发生各类少见并发症9例,其中面瘫1例,张口困难1例,失血性休克1例,脑梗塞1例,头皮缝合困难1例,眉毛上扬困难1例,颞部不整1例,皮瓣中心坏死1例,面部畸形1例。结论使用三维数字成型钛网,术前定制钛网、术中选切口、分离头皮、放置固定钛网、术后处理均需掌握一定经验技巧,除有效减少或控制常见并发症外,还要考虑到可能的少见并发症。

    作者:万默各;钱佳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胸部钝性伤肺深部裂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归纳小儿肺深部裂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例14岁以下小儿肺深部裂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伤年龄以3~7岁为多(54.84%);车祸伤为主(58.06%),合并肋骨骨折(48.39%);肺挫伤多伴血气胸(74.19%);死亡2例,其余均治愈。结论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方案合理、手术指征严格、术中阻断肺门、迅速控制出血,是提高小儿肺深部裂伤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管伟;詹晓洪;项信青;楼伟华;滕志华;楼国梁;楼正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收缩压为(113.2±8.7)mmHg、舒张压为(64.3±9.7)mmHg、HR指标为(63.8±6.6)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pO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丙泊酚总用量为(220.2±24.2)分钟、意识恢复时间为(4.9±0.4)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清醒后5分钟VAS评分为(1.9±1.1)分、1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20分钟VAS评分为(1.7±1.2)分、30分钟VAS评分为(1.8±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中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催产素联合纱条宫腔填塞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催产素联合纱条宫腔填塞对阻止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2例。常规组使用催产素联合纱条宫腔填塞法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测量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术后2~24小时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术后2~24小时阴道出血量和产后出血例数与常规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输血例数、术后体温升高例数和恶心呕吐例数与常规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催产素联合纱条宫腔填塞对阻止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少,但是消化道反应较多,因引起注意。

    作者:朱云花;夏元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应用静脉泵镇痛,比较术后镇痛效果、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6、24和4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CRP及IL-6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但是对照组升高幅度较观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对照组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黄先杰;张玉光;陈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脊柱外科住院患者64例进行分析,按照临床试验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手术中采用异体输血,治疗组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输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似,但治疗组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230±360)ml,平均回收血量为(580±260)ml,平均回收量占失血量的47.15%;治疗组术后第1天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天和第7天相关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电解质(Na+、K+、HCO3-、PH值)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失血较多,应用自体血液回输能够减少自体血丢失及异体血输入,从而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感染性疾病传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燕;潘应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对曲马多抗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曲马多用于单侧经皮肾镜碎石术瑞芬太尼麻醉后抗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9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P:生理盐水5ml组,T:曲马多1 mg/kg组,TL:利多卡因1.5mg/kg+曲马多1mg/kg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术毕前15分钟分别静注生理盐水或镇痛剂,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呼吸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的VAS:T、TL组低于P组(P<0.05),TL组低于T组(P<0.05);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T、TL组均高于P组(P<0.05),TL组高于T组(均P<0.05);T组和TL组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低于P组(13.4±2.6次/分),而自主呼吸完全恢复的时间(6.8±1.8,7.0±1.9)相当(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1.5mg/kg能增强曲马多1 mg/kg用于单侧经皮肾镜碎石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的镇痛及抗痛觉过敏作用,有一定的镇静效果,不影响麻醉复苏,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陈超;汪卫星;胡四平;何焕钟;吴鹤芬;刘洋;单汉民;余亮;潘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分层手术理念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分层手术理念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00例被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乳晕分层切口肿瘤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肿物表面放射状切口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质量(手术时间、乳房凹陷率、乳头歪斜率、术后1周硬块感率、硬块感时间)、Ⅰ期愈合率、以及随访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外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37+12.5)分钟,较对照组(28+10.7)分钟显著延长(χ2=3.245,P=0.031);研究组乳房凹陷率和乳头歪斜率分别为1%和0,显著低于对照组(8%和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17,P=0.029与χ2=3.319,P=0.025);研究组术后1周硬块感率和硬块感时间分别为25.4%和(29+10.1天),显著低于对照组(36.4%和35+9.8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41,P=0.016与χ2=3.229, P=0.035);研究组Ⅰ期愈合率为99%,显著高于对照组90%(χ2=3.215;P=0.021);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感染、4例血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214;P=0.016);随访中发现研究组患者乳房外观无显著变化,瘢痕小,99%的患者满意,其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部分形变和疤痕,满意度为83%)(P<0.05)。结论运用分层手术理念指导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乳晕分层切口肿瘤切除术),不但能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持切口美观,操作简单、安全,避免单一切口造成乳房损伤,促进组织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金希彪;杨永志;朱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59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用干预前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59例,比较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经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

    作者:陆耘;颜海斌;吴利云;应成龙;罗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方法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0例,术后并发症:肾功能不全1例,脊髓缺血0例,其中轻瘫0例,截瘫0例,感染0例。结论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士要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存活质量。

    作者:吴徐红;龚青梅;黄丽君;奚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目的:对比单纯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7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31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36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及相关麻醉指标,产妇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胎儿剖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的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EA组(P<0.05);CS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及麻醉平面达T6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痛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A组(P<0.05);两组产妇入室时、手术开始时、胎儿剖出时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及BIS值及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且能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对胎儿呼吸无抑制作用,是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式。

    作者:谢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部穿透性锐器伤病情评估与手术探查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性锐器伤的病情评估与手术探查。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探查的腹部穿透性锐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剖腹探查54例,腹腔镜探查6例,共有13例探查阴性,总阴性探查率为21.7%。1例死亡,主要死因为下腔静脉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结论腹部穿透性锐器伤患者的病情评估需注重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准确的病情评估是降低手术阴性探查率的前提,腹腔镜探查在部分病人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沈坤彪;陈友法;陈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腕部挤压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腕部挤压伤的治疗方法,为腕部挤压伤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腕部挤压伤患者先运用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减压、重建骨骼结构、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清除坏死组织,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Ⅰ期封闭创而、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创面。结果19例患者腕部肿胀快速消退,通过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的彻底减压、尽可能Ⅰ期修复组织及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使腕部挤压伤修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