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清;赵梓煜;张序忠;赵敏;吴安生;汤呈宣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患者(开颅或介入栓塞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5例)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结果22例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障碍好转,头痛明显减轻至消失,无脑积水发生;3例脑脊液漏停止;5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广泛用于治疗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漏等疾病。
作者:张行泉;蒋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方法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0例,术后并发症:肾功能不全1例,脊髓缺血0例,其中轻瘫0例,截瘫0例,感染0例。结论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士要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存活质量。
作者:吴徐红;龚青梅;黄丽君;奚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镇痛分娩导致尿潴留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并经妇产科医生及麻醉医生检查后可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前的健康宣教,产后心理护理、按摩、热敷排尿体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及尿滁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平均排尿时间为(3.5±1.1)小时,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9±1.3)小时(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6小时者4例,即4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4.7%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0.0%(12/60)(χ2=4.615,P<0.05)。结论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可有助于产妇及早排尿,对减少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胡亚芬;徐慧芳;陈利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8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受伤的原因,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检查资料及手术时机、死亡原因;钝性伤22例,锐器穿透伤16例;左膈疝32例,右膈疝6例;经腹手术23例,经胸手术15例。结果32例(84.21%)术后痊愈,6例死亡,死亡率15.79%。结论创伤性膈疝是胸腹部创伤患者较为隐秘、易漏诊的损伤之一,临床表现常被合并伤的表现所掩盖,应仔细询问受伤的原因,体位及外力作用的方向,全面认真的体检,及时、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创伤性膈疝一经发现,应尽快给予手术治疗。
作者:黄永祥;吕荣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24小时内复查的头颅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对两组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特点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过30%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患者在饮酒史、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及血压控制方面与血肿未扩大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血肿扩大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发生血肿扩大概率较高,发病时病情轻重、血肿形态及血压控制情况对早期血肿扩大有重要影响,血肿扩大在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新崇;阮立新;黄其川;陈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野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麻醉手术期间患者血液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的患者156例,按照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输血组80例和异体输血组76例,异体输血组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自体输血组输入术野自身回收洗涤红细胞。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输血方式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自体输血组术后Hb、Hct均高于异体输血组,输入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异体输血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术中回收自身血液以供手术中使用,可保证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同时也加快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作者:林锋;张雅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8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更年期功血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研究本院8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另选57例40岁以下育龄功血患者为育龄组,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同时分析更年期功血患者年龄、出血时间、内膜厚度的相互关系。结果功血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围绝经期妇女。本次研究中,内膜单纯性增生、内膜复杂性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分泌反应不佳、内膜不规则脱卸分别为70.0%、5.0%、10.0%、13.75%、1.25%;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出血时间呈递增趋势,内膜厚度为相同变化趋势,但复杂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比较无显著差异;出血时间与子宫内膜厚度负相关,出血时间较长、子宫内膜厚度上升可作为子宫内膜复杂型或不典型增生的判断依据。结论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与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相关,出血时间越长可导致内膜厚度变小,是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理进展的重要机制,同时内膜单纯性增生发生功血几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小娟;徐群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掌指部化学品高压注射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Ⅰ期彻底清创,Ⅱ期游离足部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化学品高压注射伤11例。致伤原因:二甲苯注射伤4例,油漆注射伤7例。术后随访,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手部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1例供、受区创面均甲级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3~24个月,皮瓣色泽与质地同受区接近,外形无臃肿,皮肤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5.0~8.3mm。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行走站立无明显不适。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1]评价手部关节功能:优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1.8%。结论Ⅰ期彻底清创,通畅引流,Ⅱ期游离足部皮瓣修复创面是治疗手部化学品高压注射伤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申丰;曾林如;任国华;许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创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麻醉的手术老年创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其中A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B组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观测手术前和期间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包括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情况、PQRS评分、MMSE评分和POCD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麻醉方式的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实施前后采用PQRS评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手术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术后15、40分钟以及手术1、3、7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比B组评分有显著性的提高;而术后1个月的情况显示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手术结束后的第7天和1个月的MMSE评分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手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手术后7天和1个月,B组要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B组的发生率要高于A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对于老年创伤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伤较小,可以极大降低老年患者的POCD发生率。
作者:何燕娜;张县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TKTL1 mRNA表达水平在胶质瘤组织中明显上调,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KTL1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比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表达增强,推测TKTL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密切相关。
作者:杨明;周岩方;陶崇清;刘丽;陈敏江;徐锦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98例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的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MIPPO手术治疗49例(观察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9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4±9.1)分钟、(168.4±62.3)ml、(10.4±1.2)周,对照组相应指标为(91.2±10.2)分钟、(271.8±69.4) ml、(15.3±2.1)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病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30.6%),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个月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5%),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踝关节功能,并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且操作简单,是一种目前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军;汤优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对15例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用斜行加横行克氏针固定,术后支具或石膏托固定2~3周,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进行功能训练。结果15例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达到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个月。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闭合复位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有利于手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杨方纬;杨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MRI对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总结其MRI征象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关节镜证实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①直接征象:踝关节前外侧沟内及下胫腓关节前方软组织影增厚10例(83.3%);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者7例(58.3%),部分撕裂者2例(16.7%),难以判断有无撕裂者1例(8.3%);下胫腓韧带远侧束增厚5例(41.7%)。②间接征象:前外侧沟内积液增多7例(58.3%);局部脂肪间隙模糊不清6例(50.0%);骨软骨损伤6例(50.0%),皮下软组织肿胀4例(33.3%)。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病变程度,在踝关节前外侧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傅耀辉;钱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腕部挤压伤的治疗方法,为腕部挤压伤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腕部挤压伤患者先运用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减压、重建骨骼结构、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清除坏死组织,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Ⅰ期封闭创而、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创面。结果19例患者腕部肿胀快速消退,通过Ⅱ期扩创缝合或植皮修复,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的彻底减压、尽可能Ⅰ期修复组织及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使腕部挤压伤修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被证实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但手术同时可能会造成术后记忆力的下降,出现严重的顺行性遗忘。如何权衡手术所带来的收益和副作用,做出一个对患者有利的医疗抉择成为一项重要难题。本文就手术对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记忆力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医疗抉择提供帮助。
作者:吴建跃;王卫民;肖国民;袁云鹏;丁皓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神经外科患者气道管理和防治肺部感染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本院45例年龄大于65岁、GCS小于等于8分的,行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患者。分析其意识改善、气切手术时间,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并发症等资料,住院天数、全身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45例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及术中死亡,一过性气管痉挛1例,轻度皮下血肿1例,1周后患者昏迷程度评分(GCS评分)从(5.0±1.5)分,升高到(9.8±2.9)分。平均带管时间为(25±12)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33±16)天。结论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可以方便有效管理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气道,减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意识状态,缩短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的气切方法低。
作者:吴顺发;钱薇;李锂;王冠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床旁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62例施行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其疗效。结果62例患者行PDT成功率100%。有1例出现术后出血,1例出现术后气囊破裂。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 PDT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方便,用时短,定位准确,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海燕;鲁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组。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TEG(Thromboelastography),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K时间、α角、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及LY30。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结果全麻组R、K术中及术后均低于术前,其中R值术后组内明显低于术前(P<0.05),组间明显低于硬膜外组(P<0.05);全麻组α、MA、CI及LY30术中及术后均高于术前,其中术后组内明显高于术前(P<0.05),组间明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LY30硬膜外组术后组内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前者作用更强。
作者:林素风;许红英;方妩梅;沈社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CT定位抽吸联合术后中医辩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联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40例作为保守治疗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患者作为传统手术组。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确实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长忠;朱平;徐鸿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下方钢板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锁骨中1/3骨折的患者行前下方钢板固定治疗,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7周,所有患者均恢复受伤以前工作岗位。有8例骨折愈合行内固定拆除,无1例因内固定刺激,内固定失败等原因拆除内固定。结论前下方钢板治疗锁骨中1/3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避免内植物刺激、术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术式。
作者:叶鹏翰;何贤峰;张峰;黄雷;阮永平;徐荣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