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华;陈旭东;金一勤;叶碎林;王伟明;朱缙伟
目的 探讨改良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医治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德国多尼尔D-II碎石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将20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14例用传统方法治疗:采用仰卧位或仰卧位并略向患侧倾斜,冲击波源处于床下或床旁位置,冲击波经患侧腰部软组织单一方向照射患侧结石.B组1012例用改良方法治疗:冲击波源由传统的单一固定位置沿球面多方位变化,从床下反转至床上相反的位置,患者均仰卧在床上,上段输尿管结石冲击波穿过腹壁进入患侧或对侧的腹壁,呈多方位多角度射入碎石治疗. 结果A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成功951例,出现血肿6例;B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成功998例,出现血肿0例;两组间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进的方法比传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更有效,能显著减少肾周血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嗣平;翁志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研究对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T型钢板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观察组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通过复查X线测量桡骨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旋前、旋后)、Sarmient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同一组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平均(19.58±3.42)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X线检查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屈曲、背伸、旋后活动度恢复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活动度无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mient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评估,观察组优46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优39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85.0%;临床疗效评估,观察组优5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3%,对照组优43例,良7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3.33%. 结论 虽然采用掌侧或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临床医师采用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时,术中骨折区暴露充分,将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对位、坚强固定后,教导患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练,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费红良;王金法;石盛生;费国芳;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下肢骨折病人在骨折后24小时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下肢骨折病人,分别组成A组(<25岁)、B组(25~50岁)、C组(>50岁)各50例,于伤后24小时内测定血浆D-D及Fg水平. 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浆D-D及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D-D及Fg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大于50岁的下肢骨折病人在伤后24小时内D-D及F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注意防止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作者:曾令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40例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腹股沟疝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A组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B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所有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期间复发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病例行平均(16.19±3.67)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术后1、3、5天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例数及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时间及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陈旦东;麻百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治疗的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72例患有牙震荡、牙折、牙脱位等外伤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经过询问患者病史,或对患牙进行解剖,了解牙外伤治疗失败后被拔除原因,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疗对策. 结果 272例患者696颗牙,拔除122颗牙,拔除率为17.5%,牙齿震荡或隐裂牙、冠折牙、骨折线上牙、根折牙、冠根折牙、外伤脱位再植牙的拔除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3%,11.4%,17.6%,19.0%,23.0%,32.7%.拔除原因主要是根吸收和形成窦道. 结论 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牙中欠充、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不断规范医务人员操作,且排除感染,提升填充值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杰;刘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CD4+IL-9+T细胞因子IL-9、IL-10在大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采集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10月8日,本院初次行手术治疗的45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外周血(术前和术后),同时取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液.运用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检测上述组织和外周血中CD4+IL-9+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IL-9、IL-10的浓度.结果 细胞因子IL-9在大肠癌患者微环境中的浓度为(0.82±0.51)pg/ml,高于癌旁(0.56±0.52)pg/ml,P=0.0318;同时,它也高于术前、术后及健康人外周血中IL-9的浓度,P<0.05;细胞因子IL-10在大肠癌患者微环境中的浓度高于癌旁,分别为(0.87±0.43),(0.52±0.49)pg/ml,P<0.05,也高于术前、术后及健康人外周血中IL-10的浓度,P<0.05. 结论 大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CD4+IL-9+T细胞高表达细胞因子IL-9、IL-10,且细胞因子IL-9表达水平与肿瘤Duke' s分期存在相关性,分期越高IL-9的蛋白水平越高.由此可见干扰IL-9、IL-10的信号通路或活性或许能够成为治疗大肠肿瘤的新靶点.
作者:陈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PKP组和TURP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血红蛋白、血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6,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 max)等疗效指标.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IPSS、QOL和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TUPKP组的IPSS、QOL和Qmax值与TUR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UPKP组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URP组(P<0.05). 结论 与TURP相比,TU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关喜彬;武良;舒则荣;叶伟勇;蔡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主要对前牙即刻种植同期用无机牛骨和可吸收性胶原膜并以CGF辅助对骨再生的引导作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需进行前牙种植的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口腔检查、X线片以及模型制作等术前准备,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通过对术后种植体周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牙槽骨骨量3个指标的测定,用以评价骨缺损区域引导骨再生的效果. 结果 在植入术后6个月以后,种植体的mBI指数与正常邻牙均无显著性差异,探诊深度于6个月后与正常邻牙无显著性差异,且牙槽骨骨量在手术后6个月以后较手术前明显增加.(观察时间太短,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有无显著差异). 结论 由结果可得,同期用骨替代品联合CGF引导骨再生解决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孟海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外伤所致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患者在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5例脑外伤伴发颅骨缺损及脑积水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C组(33例)患者在2个月内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T组(32)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3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应用Banher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C、T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能力)和四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同一组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6~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术后6个月的GCS和GO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C组的GCS和GOS评分明显高于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T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随访临床效果评估明显优于T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医师应先判定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患者的手术适应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对于颅脑创伤患者行同期脑室-腹腔引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患者恢复更快,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家强;严玉金;胡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方法 78例中重度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外引流术(小骨窗组,48例)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小骨窗组少于大骨瓣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骨窗组优于大骨瓣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术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王勇;邹诣;金鹏程;张华暹;童凌云;缪一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和2各15例患者,对照组1和2各15例患者.实验组1和对照组1选取相同手术时间,术式选择不同对比研究治疗效果.实验组2和对照组2选取不同手术时间,术式选择相同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的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56,P<0.05;χ2=4.76,P<0.05).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3.98,P<0.05;t=4.58,P<0.05).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组间脾热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11,P<0.05;χ2=4.18,P<0.05).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组间脾梗阻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4.21,P<0.05;χ2=3.89,P<0.05). 结论 尽早对外伤性脾破裂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住院时间,行保脾手术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李平海;包曙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应用于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名,按随机法分为2组.一组在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综合治疗模式理念指导下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本组患者50例(加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在传统围术期处理理念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32±42.17)ml,切口长度(10.2±2.1)cm,手术时间(182.24±38.21)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1.2±0.8)天,肛门排气时间(2.7±1.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天外周血PCT (215.32±145.21) mg/dL;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3天外周血PCT(76.8±23.7)mg/d,停止输液时间(3.1±1.1)天,出院时间(5.2±0.8)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综合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楼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急救和早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至2012年间收治的42例急诊或新鲜四肢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外固定及内固定术处理,每组各21例,其中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为治疗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跟踪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终恢复情况,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终恢复情况为治疗组愈合为优的患者为10例,愈合良的7例,愈合可的患者为2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2例,整体的优良率为81%;而对照组中愈合为优的患者为8例,愈合良的5例,愈合可的患者为4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4例,整体的优良率为62%. 结论 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不仅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在早期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四肢骨折急救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10例在本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5例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115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多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术式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手术的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作者:夏广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硬化伴发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患者68例,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需输血例数、术后排气及禁食时间、术后VAS评分,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排气和禁食时间、拔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1、2、3天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06%、2.94%,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29%、11.76%.观察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 腹腔镜手术优点多,创伤小,如果临床医师严格准确掌握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操作精准,则腹腔镜手术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陈建军;蒋祖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 方法 分析本院1例特殊部位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例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合并严重的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伟;王亚平;赵余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在儿童龋齿治疗中去腐备洞的应用优势.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龋齿儿童61例,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涡轮手机、观察组31例采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之后均行常规牙体填充.评价两组患儿对本次治疗的舒适和疼痛评分,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记录随访期并发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此外,观察组、对照组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13.3%,无统计学差异(Exact 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0.6%、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Exact P<0.05). 结论 在儿童龋齿中应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能够明显缓解患儿疼痛和不适程度,且无需使用麻醉剂,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吕旭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支撑喉镜和电子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例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电子喉镜组(107例),支撑喉镜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支撑喉镜组(45.9±9.88)分钟长于电子喉镜组(31.8±7.87)分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术后总有效率相比,简单型息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复杂型息肉治疗方面,支撑喉镜组总有效率(96.4%,53/55)明显高于电子喉镜组(81.6%,40/49)(P<0.05).电子喉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91)明显低于支撑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方法在声带息肉治疗方面各有利弊.因此,选择手术方式时,需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扬长避短,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双胎剖宫产术中B-lynch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共32例于本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双胎孕妇,将其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孕妇剖宫产术中采用B-lynch缝合术,对照组孕妇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法.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切除子宫率、产褥感染率等指标. 结果 采用B-lynch缝合法的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率、治疗有效率、子宫切除率和产褥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采用宫腔填塞法的患者,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双胎剖宫产术中采用B-lynch缝合法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罗柳珍;孔建平;金翠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胃肠功能与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将6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n=30)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 n=31)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外周血应激指示因子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急性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 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应激反应指标的外周血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WBC计数、NEUT分数、hs-CRP和ET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2.9%VS 20.0%,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与应激反应较小,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国平;吴永;俞炼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