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YAG激光去腐备洞治疗儿童龋齿的应用研究

吕旭君

关键词:Er:YAG激光, 儿童龋齿, 去腐备洞
摘要:目的 探讨Er:YAG激光在儿童龋齿治疗中去腐备洞的应用优势.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龋齿儿童61例,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涡轮手机、观察组31例采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之后均行常规牙体填充.评价两组患儿对本次治疗的舒适和疼痛评分,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记录随访期并发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此外,观察组、对照组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13.3%,无统计学差异(Exact 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0.6%、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Exact P<0.05). 结论 在儿童龋齿中应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能够明显缓解患儿疼痛和不适程度,且无需使用麻醉剂,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 方法 报告1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例,通过文献复习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特点. 结果 通过开颅手术切除包膜和包膜内机化组织,患者术后恢复可. 结论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隐袭,很容易误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认真阅片,可以避免此类误诊,骨瓣开颅是目前重要的治疗选择.

    作者:袁紫刚;李锦泉;金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产后门急诊就诊并确诊性乳腺炎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以头孢呋辛2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治疗组加服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的乳痈1号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m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天.同一疗程对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症状评分及中医兼症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为86.2%,治疗组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乳房结块大小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抢救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44例体会

    目的 通过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成功救治腹腔内多量出血来探讨自体输血的可行性及优点. 方法 采用输液、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手术等方法救治44例腹腔内出血患者. 结果 44例患者均救治成功. 结论 积极救治腹腔内大量出血,经过筛选后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补充血容量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异体输血,减少了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志超;陈兴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比较B超、B超联合宫腔镜、病理活检的检出率,对比B超、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探讨其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 B超、B超联合宫腔镜、病理活检的检出率分别为56.31%、83.50%、97.08%.对比B超诊断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为58.00%,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胚胎残留及其他的符合率分别为33.33%、62.50%、76.67%、54.55%、85.71%、63.64%.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6.00%,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胚胎残留、子宫内膜癌及其他的符合率分别为69.70%、75.00%、100.00%、81.82%、100.00%、75.00%、87.50%. 结论 应用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合理性与准确率,对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风莲;王晓倩;沈伶俐;朱雁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行髓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观察组53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比较两组的麻醉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性显著地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4.26±1.27)小时,对照组为(7.43±2.17)小时(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NPS13例占24.53%,对照NPS11例占20.75%(P<0.05). 结论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HR,均可以满足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腰硬联合麻醉治疗效果更佳,不仅更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而且还有更好的血压及心率控制效应.

    作者:武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治疗的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72例患有牙震荡、牙折、牙脱位等外伤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经过询问患者病史,或对患牙进行解剖,了解牙外伤治疗失败后被拔除原因,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疗对策. 结果 272例患者696颗牙,拔除122颗牙,拔除率为17.5%,牙齿震荡或隐裂牙、冠折牙、骨折线上牙、根折牙、冠根折牙、外伤脱位再植牙的拔除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3%,11.4%,17.6%,19.0%,23.0%,32.7%.拔除原因主要是根吸收和形成窦道. 结论 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牙中欠充、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不断规范医务人员操作,且排除感染,提升填充值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杰;刘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开颅合并前颅底重建处理鼻漏21例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开颅脑外伤早期前颅底重建处理脑脊液鼻漏经验,评估前颅底重建对脑脊液鼻漏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1例存在前颅底骨折鼻漏并符合急诊开颅指征患者,如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等,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颅底骨性结构,指导开颅手术,在手术治疗血肿、破碎脑组织及碎骨片的同时一并行前颅底骨性及膜性重建. 结果 经前颅底重建21例患者脑脊液鼻漏均治愈. 讨论 前颅底重建合并处理成为急诊开颅患者减少脑脊液鼻漏及逆行感染佳时机,完整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结合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杜庆华;陈旭东;金一勤;叶碎林;王伟明;朱缙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1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间,12例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喙突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循序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观察复位、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物情况,并采用Karlsson评价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所有喙突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愈合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肩关节无疼痛;肩关节外展、后伸等活动无明显受限;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 结论 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可有效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活动,更好地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小敬;林垂聪;李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重创伤患者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创伤患者静脉胰岛素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40名危重创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的EN制剂(瑞素),研究组给予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胰岛素用量及EN前后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 结果 EN期间研究组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无明显差异(P>0.05);同EN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A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ALB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能够很好地改善危重创伤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比标准配方更加适合危重创伤患者.

    作者:蔡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值与术后肺部感染等的关联,以期为临床管理提供借鉴. 方法 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分析PaO2<70mmHg,PaO2≥70mmHg的患者以及选择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 结果 PaO2<70mmHg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大于PaO2≥70mmHg的患者,选择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的患者. 结论 对于术前PaO2<70mmHg的患者,宜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将PaO2调整至70mmHg以上,且麻醉方式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

    作者:张赛男;林仙菊;朱广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腹部手术术野皮肤状况及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5例,随机分为不剃毛组80例和剃毛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皮肤损伤情况和术后切口感染率. 结果剃毛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的皮损24例,占32%;肉眼可见的皮损4例,占5.3%;不剃毛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的皮损2例,占2.5%,无肉眼可见的皮损.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剃毛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3.8%;剃毛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4例,占5.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剃毛备皮方法可减少对皮肤的损伤,也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童淑芳;李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呼吸参数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 研究3种不同呼吸参数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 方法 单肺通气全身麻醉下行胸科手术的ASAⅠ~Ⅲ级患者60例,根据3种不同呼吸参数设置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3组,麻醉诱导前(T0)、OLV前(T1)、OLV后即刻(T2)、OLV后15分钟(T3)、OLV结束即刻(T4)、手术结束(T5)等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于术后12、24和48小时3个时间点评估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时比较,3组T3、T4时点的PETCO2、PaCO2显著增高(P<0.05),而B、C两组在T3、T4时点的PETCO2、Pa-CO2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效果显著(P<0.05).B、C两组患者的术后2天POD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P>0.05). 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VT=6ml/kg,RR=15次/分,I:E=1:1.5的呼吸参数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POD的危险性.

    作者:桂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加速康复手术综合治疗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应用于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名,按随机法分为2组.一组在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综合治疗模式理念指导下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本组患者50例(加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在传统围术期处理理念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32±42.17)ml,切口长度(10.2±2.1)cm,手术时间(182.24±38.21)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1.2±0.8)天,肛门排气时间(2.7±1.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天外周血PCT (215.32±145.21) mg/dL;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3天外周血PCT(76.8±23.7)mg/d,停止输液时间(3.1±1.1)天,出院时间(5.2±0.8)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综合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楼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苏芬太尼与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苏芬太尼与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脊柱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6例,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A组为帕瑞昔布钠+苏芬太尼镇痛;B组为单纯苏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6、12、24、48小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指标水平;术后12、24小时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A组患者术后6、12、18、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均小于相同时段B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记录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术后12、24小时内镇痛泵总体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均明显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舒适度评分(BCS)和镇静评分评估比较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9%(8/53),B组并发症发生率32.08%(17/53),A组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应用于脊柱、下肢骨科手术术后,可有效增强镇痛药物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本文认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苏芬太尼对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实更佳,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许宏辉;应江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椎功能节段保留的后路扩容术中的疗效分析及有限元分析应用

    目的 分析功能节段保留的颈椎后路扩容术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及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 采集19例行后路椎管扩容术病例,采集术前颈椎薄层CT扫描图像信息,应用建模软件三维建模、逆向设计简化模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测试术前及术后模拟的颈椎运动度变化.同时在术前及术后6月测量患者实际颈椎活动度以进行比较.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随访,采用Odom评分.结果 有84.2%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对疗效感到满意.有限元计算中俯仰动作在术后较术前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弯和旋转活动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际测量术后6个月的活动度均小于术前或没有显著性变化. 结论 现有的保留功能节段的椎管扩容术能满足在减压的同时保持稳定性的要求.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沈愉歆;袁永健;王丹;李战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Ⅱ期微创内固定治疗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 探讨分期内固定治疗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分期治疗的58例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8例患者中55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53例患者逾期达到骨性愈合,2例患者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病例,无截肢病例.创口甲级愈合52例,乙级愈合3例,无丙级愈合病例.所有患者按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诊疗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7.3%,总体随访结果良好. 结论 分期治疗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总体疗效良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作者:陈小伟;季必池;沈伟华;陈叶荣;周伟;吴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PKP组和TURP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血红蛋白、血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6,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 max)等疗效指标.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IPSS、QOL和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TUPKP组的IPSS、QOL和Qmax值与TUR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UPKP组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URP组(P<0.05). 结论 与TURP相比,TU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关喜彬;武良;舒则荣;叶伟勇;蔡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急救和早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至2012年间收治的42例急诊或新鲜四肢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外固定及内固定术处理,每组各21例,其中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为治疗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跟踪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终恢复情况,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终恢复情况为治疗组愈合为优的患者为10例,愈合良的7例,愈合可的患者为2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2例,整体的优良率为81%;而对照组中愈合为优的患者为8例,愈合良的5例,愈合可的患者为4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4例,整体的优良率为62%. 结论 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不仅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在早期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四肢骨折急救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究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与分析外伤性脾脏破裂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和2各15例患者,对照组1和2各15例患者.实验组1和对照组1选取相同手术时间,术式选择不同对比研究治疗效果.实验组2和对照组2选取不同手术时间,术式选择相同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的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56,P<0.05;χ2=4.76,P<0.05).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3.98,P<0.05;t=4.58,P<0.05).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组间脾热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11,P<0.05;χ2=4.18,P<0.05).分别对比实验组1和对照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组间脾梗阻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4.21,P<0.05;χ2=3.89,P<0.05). 结论 尽早对外伤性脾破裂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住院时间,行保脾手术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李平海;包曙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 结果 经过8~12个月的随访,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21例(80%),良5例(19%),优良率达99%; 结论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临床治愈率高,效果良好,适合推广.

    作者:胡坚伟;谢奕恒;周适文;罗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