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陈兴娣
目的 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处理,认为切开复位内固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其中16例病椎植骨.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均未发生院内感染、断钉、断棒等情况,伤椎复位均较满意,椎管狭窄改善明显.11例患者轻微疼痛,给予理疗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 对于老年人的爆裂骨折及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仍是一种非它莫属、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炜;吴雪华;陈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使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创伤患者静脉胰岛素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40名危重创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的EN制剂(瑞素),研究组给予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胰岛素用量及EN前后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 结果 EN期间研究组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无明显差异(P>0.05);同EN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A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ALB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能够很好地改善危重创伤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比标准配方更加适合危重创伤患者.
作者:蔡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产后门急诊就诊并确诊性乳腺炎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以头孢呋辛2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治疗组加服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的乳痈1号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m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天.同一疗程对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症状评分及中医兼症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为86.2%,治疗组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乳房结块大小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髓内钉(PANA-Ⅱ)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髓内钉(PFNA-Ⅱ)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35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 结果 手术时间75~150分钟,平均105分钟;术中出血量250~700ml,平均400ml;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6周;除外7例早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其余患者均获满意疗效,无1例出现术后股骨头切出、内固定物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髓内钉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徐超平;许关富;万云华;潘肇坊;陈琼杰;潘王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腹部手术术野皮肤状况及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5例,随机分为不剃毛组80例和剃毛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皮肤损伤情况和术后切口感染率. 结果剃毛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的皮损24例,占32%;肉眼可见的皮损4例,占5.3%;不剃毛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的皮损2例,占2.5%,无肉眼可见的皮损.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剃毛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3.8%;剃毛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4例,占5.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剃毛备皮方法可减少对皮肤的损伤,也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童淑芳;李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CD4+IL-9+T细胞因子IL-9、IL-10在大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采集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10月8日,本院初次行手术治疗的45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外周血(术前和术后),同时取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液.运用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检测上述组织和外周血中CD4+IL-9+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IL-9、IL-10的浓度.结果 细胞因子IL-9在大肠癌患者微环境中的浓度为(0.82±0.51)pg/ml,高于癌旁(0.56±0.52)pg/ml,P=0.0318;同时,它也高于术前、术后及健康人外周血中IL-9的浓度,P<0.05;细胞因子IL-10在大肠癌患者微环境中的浓度高于癌旁,分别为(0.87±0.43),(0.52±0.49)pg/ml,P<0.05,也高于术前、术后及健康人外周血中IL-10的浓度,P<0.05. 结论 大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CD4+IL-9+T细胞高表达细胞因子IL-9、IL-10,且细胞因子IL-9表达水平与肿瘤Duke' s分期存在相关性,分期越高IL-9的蛋白水平越高.由此可见干扰IL-9、IL-10的信号通路或活性或许能够成为治疗大肠肿瘤的新靶点.
作者:陈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33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14例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患者(观察组)和119例未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合并症(糖尿病与慢性肺病)、TMN分期、切除范围、术后病理体征、生存质量评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能影响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症、及TNM分期≥Ⅲ期为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OR>1.0). 结论 积极控制基础合并症和炎性反应、改善营养情况,术中谨慎操作、防止重要区域牵拉性损伤,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作者:傅志红;戴文化;吕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下肢骨折病人在骨折后24小时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下肢骨折病人,分别组成A组(<25岁)、B组(25~50岁)、C组(>50岁)各50例,于伤后24小时内测定血浆D-D及Fg水平. 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浆D-D及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D-D及Fg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大于50岁的下肢骨折病人在伤后24小时内D-D及F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注意防止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作者:曾令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0.12%(A组)、0.15%(B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以及传统分娩无镇痛(C组).记录各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率、胎心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VAS评分、产后出血率(>400ml者)、剖宫产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A、B宫口扩张速率高于C组(P<0.05).3组产妇胎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产妇均未见产后出血>400ml者.A、B两组产妇用药后30分钟及分娩后的VA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剖宫产率均低于C组(P<0.05),A、B组之间分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0.12%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为产妇提供可靠的分娩镇痛.
作者:楼颖素;朱鸣萍;刘稚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后不同时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骨折临床资料,根据行外固定架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急诊组(受伤后6小时之内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共42例)与非急诊组(受伤后6小时之后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20例),分析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所行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无1例死亡,术后生命动力学指标平稳,疼痛感明显减轻,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非急诊组患者2例在院内进行抢救过程中死亡,死亡率10.00%,其余患者抢救成功,非急诊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急诊组患者(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32±1.29)个月,均未出现骨不愈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Matta疗效评估,急诊组优良率95.24%,非急诊组优良率94.44%,两组治疗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在受伤后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有利于快速回复骨盆环,受伤后6小时之内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及死亡率,急诊手术时机宜早.
作者:贝荣新;许刚;吴慧娜;吴晓玉;王俊青;王昌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老年人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救治对策,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痛伤害,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切口感染程度相同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A组(行插管引流)和B组(常规处理切口,不进行插管引流),两组患者均配合使用抗生素.比较A、B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无菌性和细菌性急性腹膜炎所占的比例情况. 结果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发现A组患者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0%)、用药时间(10.2±2.3)小时、住院时间(15.2±6.3)天明显低于B组(34.7%,24.5±4.6,32.8±3.9),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无菌性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100%) (96.2%)明显高于细菌性急性腹膜炎(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经调查后发现,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消毒保护切口、行腹内容物或脓液引流,并加用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做好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救治工作,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提高急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斌斌;胡英兴;胡望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诊断为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在行角巩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的同时,采取Ⅰ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伤后2小时~2天.)和B组(在行角巩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14~60天采取Ⅱ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各组32例.均在Ⅰ期清创缝合时将眼内异物取出. 结果 术后随访1~1.5年;术后1年矫正视力≥0.8,A组7眼,B组眼;矫正视力≥0.5,A组7眼,B组眼;矫正视力0.05~0.5,A组7眼,B组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等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睫状体脱离4例,脉络脱离5例,继发青光眼7例,治疗病程较B组长.B组Ⅰ期手术后,睫状体脱离3例,脉络脱离3例,继发青光眼4例,治疗病程较A组短(P<0.05). 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角巩膜穿通伤合并的外伤性白内障,能减少手术时麻醉的风险,促进术后视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的时间,但是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时机对手术的成功尤为重要.
作者:孙岚;金志彤;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在处理泪小管断裂植入支撑物困难时,要考虑合并泪道阻塞. 方法 术中泪囊切开逆行插管. 结果 泪囊切开逆行植入支撑物证实合并泪道阻塞. 结论 泪小管断裂植入支撑物困难时考虑合并泪道阻塞,正确的诊断能大大减少手术时间,进一步恢复泪器功能,减少患者痛苦并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朱艳霞;俞颂平;施天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在非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在非全身麻醉下的外科、骨科手术60例,其中椎管内麻醉40例,臂丛神经阻滞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MB组)待麻醉起效,麻醉平面到达预期效果,手术开始前用咪达唑仑0.02~0.04mg/kg,iv镇静,后用瑞芬太尼0.1~0.8μg/kg/min维持,Ⅱ组(M组)待麻醉平面到达预期效果,手术开始前单次用咪达唑仑0.02~0.04mg/kg iv镇静,Ⅲ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全程未使用镇静剂.监测和记录患者麻醉前(T1)、麻醉平面固定时(T2)、镇静后1分钟(T3)、10分钟(T4)、30分钟(T5)、60分钟(T6)、清醒后(T7)的BIS值、PETCO2、MAP、HR、SPO2,记录术中烦躁,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术后24小时随访的满意度. 结果 Ⅰ组Ⅱ组的MAP稍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随访满意度Ⅰ组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满意度高. 结论 非全身麻醉中静脉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能给患者提供有效的镇静,对呼吸循环抑制轻,术后苏醒快,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裘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植皮术治疗治疗踝关节术后皮肤坏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踝关节术后皮肤坏死共10例,创面清创后,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创面1~3次,每次5~7天,Ⅱ期植皮. 结果 7例在VSD治疗创面1次,5~7天新鲜肉芽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内踝1例在VSD治疗创面2次,11天新鲜肉芽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外踝1例在VSD治疗创面3次,15天新鲜肉芽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外踝创面有钢板1例,VSD治疗1次效果不理想,拆除钢板后再次使用VSD,10天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 结论 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高锋;黄银伟;孟明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6月至2014年6月左侧创伤性膈疝患者48例,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行常规经腹治疗,对照组32例,行经胸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平均(29.67±4.83)个月随访,常规经腹及经胸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整体疗效评估,优4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7.92%. 结论 临床中,对于左侧创伤性膈疝,可联合伤后胸腹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的早期确诊,治疗可根据造成膈疝的内容物、合并损伤器官不同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法,均可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道立;陈勇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DHS和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应用DHS组30例,应用LCP组30例,分别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分析对比. 结果 LC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 结论 LCP组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早起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先考虑方法.
作者:刘新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后疗效与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根据改良Pfirrmann椎间盘退变MRI分级标准计算退变指数,并分为正常组、轻度退变组和重度退变组3组.比较患者满意度及二次手术率,并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治疗前后的腰背、下肢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结果 各组年龄分布有所不同,重度退变组、轻度退变组、正常组依次降低,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退变组Modic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组间二次手术率和术后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各组之间的腰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下肢疼痛VAS评分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度退变组、轻度退变组、正常组的腰背疼痛VAS评分和ODI依次降低,且组与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腰突症手术临床疗效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化程度有关,按Pfirrmann分级评分得出的腰椎间盘退变指数对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云林;卢一生;符楚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来检测感染性休克病人在被动抬腿试验后其每搏量和每分钟输出量的变化,与有创性的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两者间进行对比,以探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休克病人容量治疗中的有效性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对经过严格筛选的入住本院的28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行被动抬腿试验,同时分别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和PICCO脉搏检测,以测得其心脏每搏量,和每分钟输出量. 结果 未应答组和应答组均进行自身的配对比较,无论是基础水平或测试期间,其CO、HR、MAP、CVP、SV等指标超声和PICCO间均有较好的可比性. 结论 多普勒心脏超声能够对感染性休克病人的PLR容量扩张试验的反应性进行较好地监测,防止液体过度负荷的风险,具有无创、低费用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青峰;王福建;蔚红;徐胜华;赵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在儿童龋齿治疗中去腐备洞的应用优势.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龋齿儿童61例,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涡轮手机、观察组31例采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之后均行常规牙体填充.评价两组患儿对本次治疗的舒适和疼痛评分,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记录随访期并发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此外,观察组、对照组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13.3%,无统计学差异(Exact 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0.6%、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Exact P<0.05). 结论 在儿童龋齿中应用Er:YAG激光去腐备洞,能够明显缓解患儿疼痛和不适程度,且无需使用麻醉剂,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吕旭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