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踝关节皮肤坏死的临床观察

高锋;黄银伟;孟明梁

关键词: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 VSD, 植皮术, 踝关节, 皮肤坏死
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植皮术治疗治疗踝关节术后皮肤坏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踝关节术后皮肤坏死共10例,创面清创后,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创面1~3次,每次5~7天,Ⅱ期植皮. 结果 7例在VSD治疗创面1次,5~7天新鲜肉芽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内踝1例在VSD治疗创面2次,11天新鲜肉芽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外踝1例在VSD治疗创面3次,15天新鲜肉芽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外踝创面有钢板1例,VSD治疗1次效果不理想,拆除钢板后再次使用VSD,10天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 结论 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硬化伴发胆囊结石的预后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硬化伴发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患者68例,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需输血例数、术后排气及禁食时间、术后VAS评分,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排气和禁食时间、拔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1、2、3天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06%、2.94%,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29%、11.76%.观察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 腹腔镜手术优点多,创伤小,如果临床医师严格准确掌握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操作精准,则腹腔镜手术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陈建军;蒋祖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体会

    目的 对老年人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救治对策,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痛伤害,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切口感染程度相同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A组(行插管引流)和B组(常规处理切口,不进行插管引流),两组患者均配合使用抗生素.比较A、B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无菌性和细菌性急性腹膜炎所占的比例情况. 结果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发现A组患者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0%)、用药时间(10.2±2.3)小时、住院时间(15.2±6.3)天明显低于B组(34.7%,24.5±4.6,32.8±3.9),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无菌性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100%) (96.2%)明显高于细菌性急性腹膜炎(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经调查后发现,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消毒保护切口、行腹内容物或脓液引流,并加用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做好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救治工作,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提高急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斌斌;胡英兴;胡望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Ⅱ、Ⅲ型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对于不能手法复位的尺骨冠状突骨折Ⅱ、Ⅲ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及术后石膏外固定,并早期结合自主功能锻炼. 结果 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肘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治疗优良率为92%. 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不稳定型骨折采用前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方法,能避免两次手术,减轻病患痛苦及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大恢复.

    作者:沈剑荣;何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中,采取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50例对照组患者中,采取双介入栓塞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细胞计数、肝功能情况、并发症、随访1年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1年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6.481、4.104、2.234,P<0.05).但是在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2、0.084、0.142,P>0.05).对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P<0.05),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P<0.05). 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若患者的肝脏储备能力较强时,应该先选择外科手术方式,其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间于本院及上级医院行碎石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0例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为观察组;另外70例接受气压弹道碎石术,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碎石成功率及2个月后结石排净率,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肾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和2个月术后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可作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阮磊;袁利荣;鲁来兴;张承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0.12%(A组)、0.15%(B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以及传统分娩无镇痛(C组).记录各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率、胎心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VAS评分、产后出血率(>400ml者)、剖宫产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A、B宫口扩张速率高于C组(P<0.05).3组产妇胎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产妇均未见产后出血>400ml者.A、B两组产妇用药后30分钟及分娩后的VA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剖宫产率均低于C组(P<0.05),A、B组之间分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0.12%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为产妇提供可靠的分娩镇痛.

    作者:楼颖素;朱鸣萍;刘稚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开颅合并前颅底重建处理鼻漏21例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开颅脑外伤早期前颅底重建处理脑脊液鼻漏经验,评估前颅底重建对脑脊液鼻漏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1例存在前颅底骨折鼻漏并符合急诊开颅指征患者,如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等,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颅底骨性结构,指导开颅手术,在手术治疗血肿、破碎脑组织及碎骨片的同时一并行前颅底骨性及膜性重建. 结果 经前颅底重建21例患者脑脊液鼻漏均治愈. 讨论 前颅底重建合并处理成为急诊开颅患者减少脑脊液鼻漏及逆行感染佳时机,完整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结合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杜庆华;陈旭东;金一勤;叶碎林;王伟明;朱缙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n=40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n=40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天的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静态能量消耗(REE)与呼吸商(RQ)值;以及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同时在相同时间点留取尿标本测定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 结果 与术前前比较,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CRP均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SOD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术后1~5天的MDA、8-iso-PGF2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EE亦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RQ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5天的REE低于对照组(P<0.05),而RQ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及BUN围术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变化(P>0.05),两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3~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肾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但不影响患者恢复,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造成的创伤性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程度较轻,且消耗机体能量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泪小管断裂伴总管堵塞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在处理泪小管断裂植入支撑物困难时,要考虑合并泪道阻塞. 方法 术中泪囊切开逆行插管. 结果 泪囊切开逆行植入支撑物证实合并泪道阻塞. 结论 泪小管断裂植入支撑物困难时考虑合并泪道阻塞,正确的诊断能大大减少手术时间,进一步恢复泪器功能,减少患者痛苦并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朱艳霞;俞颂平;施天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重创伤患者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创伤患者静脉胰岛素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40名危重创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的EN制剂(瑞素),研究组给予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胰岛素用量及EN前后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 结果 EN期间研究组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无明显差异(P>0.05);同EN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A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ALB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能够很好地改善危重创伤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比标准配方更加适合危重创伤患者.

    作者:蔡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 结果 经过8~12个月的随访,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21例(80%),良5例(19%),优良率达99%; 结论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临床治愈率高,效果良好,适合推广.

    作者:胡坚伟;谢奕恒;周适文;罗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基层医院阑尾炎适用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基层医院阑尾炎患者的适用性. 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3年7月到2014年10月,共313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为了两组,即开放阑尾切除术组(OA组)17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LA组)142例,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腹腔脓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疼痛、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LA优于OA组,住院费用LA组较OA组有显著增加. 结论 基层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适用,且具有美观、微创等优势,但应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

    作者:江淳;陈俊涛;余涛;赵孝斌;吕胜;王荣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后不同时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后不同时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骨折临床资料,根据行外固定架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急诊组(受伤后6小时之内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共42例)与非急诊组(受伤后6小时之后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20例),分析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所行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无1例死亡,术后生命动力学指标平稳,疼痛感明显减轻,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非急诊组患者2例在院内进行抢救过程中死亡,死亡率10.00%,其余患者抢救成功,非急诊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急诊组患者(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32±1.29)个月,均未出现骨不愈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Matta疗效评估,急诊组优良率95.24%,非急诊组优良率94.44%,两组治疗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在受伤后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有利于快速回复骨盆环,受伤后6小时之内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及死亡率,急诊手术时机宜早.

    作者:贝荣新;许刚;吴慧娜;吴晓玉;王俊青;王昌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Ⅱ期微创内固定治疗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 探讨分期内固定治疗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分期治疗的58例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8例患者中55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53例患者逾期达到骨性愈合,2例患者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病例,无截肢病例.创口甲级愈合52例,乙级愈合3例,无丙级愈合病例.所有患者按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诊疗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7.3%,总体随访结果良好. 结论 分期治疗GustioⅡ、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总体疗效良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作者:陈小伟;季必池;沈伟华;陈叶荣;周伟;吴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ME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腹腔镜(Laparoscopic,LS)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根治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RCC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CME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观察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21.5±2.8)个、(125.8±51.8)ml、(3.5±1.0)天和(4.0±1.2)天,对照组为(17.8±2.3)个、(210.2±77.4)ml、(4.4±1.5)天和(5.2±1.3)天,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为2.1%(1/48)和2.1%(1/48),对照组为10.4%(5/48)和6.3%(3/4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S辅助下CME术能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更快,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远期疗效.

    作者:张小风;张筱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术后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应用时效性探究

    目的 探讨分析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术后脓毒血症合并肾损伤患者应用时效性的影响及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术后脓毒血症合并肾损伤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恢复情况、生化指标及炎症介质表达量变化情况. 结果 患者经首次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MAP、HR、CI值及肾功能指标都有很明显的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1.患者经过连续血液治疗后炎症介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炎症介质IL-6,CRP,ESR有很明显的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也有一定的下降,但在统计学上,P>0.05,差异无明显意义.经过多次滤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 I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经多次滤过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达58%. 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术后脓毒血症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满意,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

    作者:沈立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外引流治疗中重度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方法 78例中重度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外引流术(小骨窗组,48例)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小骨窗组少于大骨瓣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骨窗组优于大骨瓣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术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王勇;邹诣;金鹏程;张华暹;童凌云;缪一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腹手术治疗与经胸手术治疗左侧创伤性膈疝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左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6月至2014年6月左侧创伤性膈疝患者48例,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行常规经腹治疗,对照组32例,行经胸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平均(29.67±4.83)个月随访,常规经腹及经胸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整体疗效评估,优4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7.92%. 结论 临床中,对于左侧创伤性膈疝,可联合伤后胸腹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的早期确诊,治疗可根据造成膈疝的内容物、合并损伤器官不同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法,均可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道立;陈勇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特殊部位创伤性膈肌破裂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 方法 分析本院1例特殊部位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例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合并严重的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伟;王亚平;赵余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剖宫产对产妇的麻醉镇静效应以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 方法 将7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待产产妇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甲磺酸罗呱卡因),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lS),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10天的NBNA值. 结果 两组产妇入室时、手术开始时、胎儿剖出时、手术结束时的HR、SpO2、MAP值,入室时、意识消失时、手术开始时、胎儿剖出时、手术结束时和意识恢复时的BIS值及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及娩出后第3天、10天的NBN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复合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剖宫产术安全有效,可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使产妇处于镇静状态,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召文;鲁华荣;李亭;李水凤;郑良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