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脾胃乐颗粒(原小儿开胃增食颗粒)补充临床试验

赵越郡;马融;胡思源;魏小维

关键词:小儿脾胃乐颗粒, 小儿厌食症,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在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做进一步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安慰剂对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随机双盲试验、多中心临床研究、优效性检验的方法,入选144例患者,试验组72例,剔除2例,脱落7例,对照组72例,剔除5例,脱落3例.结果:小儿脾胃乐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食欲不振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56.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量减少疗效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0.00%,对照组为6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效性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有效并且安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复方骨宁酊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骨宁酊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大连依利特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73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浓度在0.095~1.5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70,n=6),加样回收率在96.94%~100.01%范围内,RSI≤0.94%(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丽杰;马满玲;刘世萍;郭美华;张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维生素K3和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亡,观察As2O3联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同时通过RT-PCR检测VEGF表达来观察VK3、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VK3和As2O3二者均可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系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Bc-2mRNA的表达、诱导调亡,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经VK3和As2O3作用后的RPMI8226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维生素K3(VK3)、As2O3单独及联用作用于RPMI8226细胞DNA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梯形条带.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VK3作用于RPM0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表明RPMI8226细胞经VK3、As2O3单独及联合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降低.结论:VK3、As2O3单用及联用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可能通过VEGF表达降低而起作用.VK3和As2O3在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邓姝;沈建平;沈一平;周郁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降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证实其降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2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降脂康胶囊口服,对照组予脂必妥胶囊口服,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血清TG和LDL-C含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低血清TC含量的疗效相当,而升高血清HDL-C含量的疗效均不显著.结论:降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并能显著减少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齐;田昕;杨傲然;吴丹;朱晓奕;周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16项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为1~2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作者:张广美;周璐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前列煎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IL-1β3和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观察前列煎对实验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前列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参照Seethalakshm等的方法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将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予以前列煎水煎剂(含生药1.13g/mL),对照组予以前列通瘀水溶液(含生药0.06g/mL),均按1mL/100g体重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将各组大鼠干预30天,第30天称重后脱颈处死,取出前列腺并称湿重,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腺组织IL-1β 、COX-2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 、COX-2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1L-1β 、COX-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组IL-1β 、COX-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煎可下调与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的IL-1β、COX-2表达,这可能是前列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崔云;陈建伟;沈维才;冯奕;胡彦辉;黄奉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清肺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及肺组织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肺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及肺组织影响.方法:42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6组,大鼠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用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吸入感染的方法建造病毒感染模型.采用荧光免疫试剂检测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y.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感染模型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升高、干扰素-γ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与病毒感染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白细胞介素-4含量均明显减低(均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干扰素-γ含量升高(P<0.05,P<0.01),地塞米松组干扰素-γ含量升高(P<0.05).清肺饮能减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肺泡壁增厚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清肺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有抑制作用、干扰素-γ有升高作用.清肺饮能减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肺组织损害程度.

    作者:许先科;郑冬雅;邵征洋;叶育双;王孙尧;连俊兰;王伟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犬脂肪基质干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裸鼠皮下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犬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在裸鼠皮下成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ADSCs,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珊瑚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DIO染色后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细胞材料复合物植于8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作为实验组,在左侧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珊瑚支架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移植后第4、8周取材,HE染色,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为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外观,与材料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可见细胞贴附于材料表面及孔隙内生长.HE染色显示,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组织形成;8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形成增加.图像分析显示,两个时间点实验组成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8周成骨量高于第4周,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可以在裸鼠皮下形成骨样组织.

    作者:沈海刚;李晔;刘波;袁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民国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吴茱萸剂量研究

    目的:揭示吴茱萸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吴茱萸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吴茱萸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法定的吴茱萸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吴茱萸的剂量80%分布在0.3~8.0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19.44%,不符合率80.56%.结论:吴茱萸在汤剂中的剂量以0.3 ~8.0g为宜.

    作者:岳滢滢;樊讯;蒋跃文;陶春晖;刘松林;周祯祥;李家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应用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鉴定、新药开发、中药复方、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束雅春;吴丽;张金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脾胃乐颗粒(原小儿开胃增食颗粒)补充临床试验

    目的:在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做进一步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安慰剂对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随机双盲试验、多中心临床研究、优效性检验的方法,入选144例患者,试验组72例,剔除2例,脱落7例,对照组72例,剔除5例,脱落3例.结果:小儿脾胃乐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食欲不振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56.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量减少疗效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0.00%,对照组为6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效性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有效并且安全.

    作者:赵越郡;马融;胡思源;魏小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及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原因.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中医药学向中药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葛姗姗;朱英;李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内外合治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疗效的影响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宫腔给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灌肠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照2:1比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输卵管再通术(fallopian tuberecanalization,FTR)联合中医内外合治.对照组采用FTR和常规西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记录受孕情况或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分别如下,输卵管术后通畅率82.02%、64.29%;闭塞率17.98%、35.71%;再闭塞率12.66%、31.58%;宫内妊娠15(27.78%)例、4(16.67%)例;输卵管妊娠1(1.85%)例、3(12.5%)例;术后半年仍保持通畅或通畅度有改善的输卵管共计68(76.40%)条、18(42.86%)条.两组输卵管通畅度比较有显著差异(Z=-3.186,P=0.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宫腔给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灌肠可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术后的疗效,降低输卵管再粘连率,为受孕提供可能.

    作者:鲁琳;许丽绵;严英;李海凤;谷风;林宜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黄三仙汤对辐射诱发实验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黄三仙汤对Se-137辐射诱导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和机制.方法:85只清洁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余75只以Se-137为放射源复制白细胞减少症动物模型,建成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观察各组的生存差异及存活小鼠的生活质量;各组存活小鼠第1、4、7、10天外周血WBC计数、第10天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NC)及血清细胞因子GM-CSF水平.结果:中药组小鼠生活质量好于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WBC计数及骨髓有核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回升(P<0.05);中药小剂量组小鼠血清GM-CSF含量较模型组及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黄三仙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确切疗效,并且对减轻放疗毒副反应有一定作用.

    作者:任莉莉;胡轶娟;张爱琴;普锦宝;梁卫青;郑军献;程琳;魏克民;王晓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来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作者:于慧;殷东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补肾方剂对胎鼠肝组织己糖激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胚胎期给药,探讨补肾方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胎鼠己糖激酶(HK)、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方法:模型组用酒精给孕鼠灌胃导致IUGR模型,各补肾组分别在造模同时予补肾方灌胃,其他组予补气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灌胃,检测各组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结果:IUGR胎鼠HK、GDH活性明显降低(P<0.05);补肾阴方、补血方对IUGR胎鼠HK活性降低均有明显恢复作用(P<0.05);补肾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均能不同程度恢复IUGR胎鼠GDH活性(P <0.01,P<0.01,P<0.05,P<0.05).结论:改善IUGR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可能是补肾方治疗IUGR机理之一,可作为中医“肾主生殖发育、肾为先天之本”和“补母益子”论的依据.

    作者:许凯霞;王永辉;杨向竹;牛欣;刘亚明;冯前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从痰论治中风探析

    从中风高危因素的发生和中医证候学研究,中风的临床证候学研究以及历代治疗学研究等角度论证从痰论证中风的重要性,认为从痰论治中风,注重痰浊的致病作用,更符合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治痰治疗中风应引起重视.

    作者:沈王明;李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蛛丝对家兔颈动脉的亚急性阻断作用

    目的:尝试以蛛丝为新材料探索建立亚急性颈动脉缺血模型,并评论此模型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先从蜘蛛中绕取长约10cm的蛛丝备用.将家免颈动脉分离好后,再将准备好的蛛丝缠绕于颈动脉上,形成结扎点,建立亚急性缺血模型,并测定血流、血压、SOD等各项指标.结果:蛛丝结扎后的颈动脉血流、血压总体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血清MDA,SOD在结扎后首先明显升高,随后又缓慢下降,大体病理观察发现蛛丝对颈动脉的作用过程是一个从部分阻断到完全阻断的渐进过程.结论:利用蛛丝结扎可以建立血管的亚急性缺血模型,将来可能将其应用到人类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模型中去.

    作者:韩蕾;比比努尔;张桂申;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大鼠血清MTL、SS和GAS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气虚证大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胃动素(MTL)的影响,探讨仁术健胃颗粒预防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的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以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训练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将CAG脾气虚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和仁术健胃颗粒3个剂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治疗5周,正常组给予等量NS.实验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GAS、SS和MTL水平.结果:CAG脾气虚证模型组大鼠GAS和SS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MTL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经仁术健胃颗粒治疗后,6∥kg和12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MTL水平;升高GAS和SS水平.结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CAG脾气虚证与调节GAS、MTL、SS等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胃黏膜的修复和腺体的再生有关.这可能是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朱萱萱;王海丹;周继发;史淋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麻黄临床功用探悉

    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是辛温解表中发汗作用强的,害怕使用.结合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目前中药学教科书所记载的“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功效,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温通阳气,调和血脉,起到温阳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探悉麻黄在临床的功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善用麻黄辛温走散之性,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利平;孙志高;王发渭;段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药综合防治ICU病人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药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排除和诊断标准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和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各项指标和腹内压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综合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常规监测与中医药联合防治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秀娟;张庚;李玉花;孟建标;季春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