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于慧;殷东风

关键词:原发性胃癌, 证候特点, 演变规律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来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软坚散结法对甲减大鼠心肌TRα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软坚散结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心肌TRα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T4组、益气软坚散结组(自拟芪贝复元饮)4组,每组30只.(2)正常组:普通饲料,双蒸水;模型组:低碘饲料,双蒸水.(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血清总T3(TT3),总T4(TT4).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心肌TRα1nRNA的表达.砷铈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心肌形态.心电图机记录大鼠心电变化.结果:56天时予处理因素的L-T4组和芪贝复元饮组大鼠血清TT3值均升高(P<0.01),二组之间比较无差异;血清TT4值均升高(P<0.001),二组之间比较无差异;TSH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较L-T4组血清TSH值降低明显.心电图描记发现芪贝复元饮组与L-r4组比较有差异(P<0.05),心率及低电压表现有恢复;芪贝复元饮组心肌TRα1 mRNA的表达较L-T4组高0.81倍(P<0.05);心肌细胞形态观察发现芪贝复元饮组较L-T4组恢复的明显.结论:与L-T4比较益气软坚散结法能使甲减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其作用机制与TRα1mRNA在心肌细胞上的表达有关.

    作者:梅兰;高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从肝脾肺三脏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考

    目的:从文献学层面研究肝脾肺三脏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肝郁脾虚型出现多,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具体药物以白术、陈皮和茯苓为多.疏肝理气药次之,以白芍出现多.宣肺药以防风、桔梗为多用.结论:健脾益气肠易激综合征的第一大法,疏肝理气为其重要治则,恢复肺气正常宣降为重要补充.

    作者:张俊龙;窦志芳;陈燕清;阎川慧;范凯芳;何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糠秕孢子菌感染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相关性的探索与思考

    糠秕孢子茵作为人体皮肤寄生之正常菌群,是花斑癣及糠秕马拉色茵性毛囊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结果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不谋而合.将“虫毒论”作为银屑病发病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临床到理论,系统论述了“虫毒”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其渊源及内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糠秕孢子茵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作者:郭健;杨晓红;赵诚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病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历代医家从“虚则补之”的角度,结合脏腑气血阴阳辨证予以发挥论治.现代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的研究,揭示了中医药防治肿瘤营养不良规律及作用机理.多学科渗透交融的研究模式,将引导中医药干预肿瘤营养不良研究及运用的前进方向.

    作者:王辉;花宝金;孙桂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白花丹醌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白花丹的提取物——白花丹醌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及其他领域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之一.近的研究表明白花丹醌在癌症治疗方面是理想的重药,鉴于其用途极大,为了进一步临床前制剂开发研究,就白花丹醌的提取、药理作用以及综合利用作如下述说.

    作者:王玖恒;李景强;彭岳;张园;谭乐诚;赵铁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内外合治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疗效的影响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宫腔给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灌肠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照2:1比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输卵管再通术(fallopian tuberecanalization,FTR)联合中医内外合治.对照组采用FTR和常规西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记录受孕情况或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分别如下,输卵管术后通畅率82.02%、64.29%;闭塞率17.98%、35.71%;再闭塞率12.66%、31.58%;宫内妊娠15(27.78%)例、4(16.67%)例;输卵管妊娠1(1.85%)例、3(12.5%)例;术后半年仍保持通畅或通畅度有改善的输卵管共计68(76.40%)条、18(42.86%)条.两组输卵管通畅度比较有显著差异(Z=-3.186,P=0.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宫腔给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灌肠可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术后的疗效,降低输卵管再粘连率,为受孕提供可能.

    作者:鲁琳;许丽绵;严英;李海凤;谷风;林宜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前列煎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IL-1β3和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观察前列煎对实验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前列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参照Seethalakshm等的方法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将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予以前列煎水煎剂(含生药1.13g/mL),对照组予以前列通瘀水溶液(含生药0.06g/mL),均按1mL/100g体重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将各组大鼠干预30天,第30天称重后脱颈处死,取出前列腺并称湿重,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腺组织IL-1β 、COX-2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 、COX-2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1L-1β 、COX-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组IL-1β 、COX-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煎可下调与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的IL-1β、COX-2表达,这可能是前列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崔云;陈建伟;沈维才;冯奕;胡彦辉;黄奉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薄荷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通过对薄荷在近几年国内外化学研究、药理作用方面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薄荷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沈梅芳;李小萌;单琪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维生素K3和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亡,观察As2O3联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同时通过RT-PCR检测VEGF表达来观察VK3、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VK3和As2O3二者均可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系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Bc-2mRNA的表达、诱导调亡,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经VK3和As2O3作用后的RPMI8226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维生素K3(VK3)、As2O3单独及联用作用于RPMI8226细胞DNA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梯形条带.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VK3作用于RPM0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表明RPMI8226细胞经VK3、As2O3单独及联合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降低.结论:VK3、As2O3单用及联用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可能通过VEGF表达降低而起作用.VK3和As2O3在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邓姝;沈建平;沈一平;周郁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藤三七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筛选藤三七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充分利用和开发藤三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藤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时间及回流温度4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藤三七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藤三七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为40%,料液比为1:20,回流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h.此条件下藤三七的总黄酮得率为3.93%.结论: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比较可靠,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藤三七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佳;郭正宏;刘庆博;毕开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平性活血化瘀药对正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10味平性药、5味寒性药、5味温性药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平性药高、低剂量组,温性药对照组、寒性药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4天.末次药后各鼠全身肝素化2h,测定各鼠肝素化5min、1h、2h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P)、动脉平均压(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平均压(LVAP)、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等指标.结果:平性药桃仁、苏木、血竭、蒲黄及寒性药大黄可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加强;平性药三棱、合欢皮、王不留行及寒性药益母草、丹参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平性药肿节风可使心肌舒张功能加强;温性药红花、三七、川芎、当归可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温性药桂枝可提高心率,升高动脉血压,心肌收缩功能加强,舒张功能减弱.结论:平性药桃仁、苏木、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肿节风、寒性药益母草、大黄、丹参可改善心脏功能,温性药红花、三七、川芎、当归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作者:邓家刚;郑作文;杨柯;黄丽贞;唐云丽;李世阳;时博;刘磊;王小倩;冯秋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及心理障碍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障碍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施治和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68例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进行生存质量测评,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温热证比例高分别为36.9%和28.6%.(2)CLDQ问卷以肝郁脾虚、肝胆湿热两型评分低(P<0.05).(3)中医各证型神经症评分比较,肝胆湿热证总积分高、肝郁脾虚证次之(P<0.05);且不同证型在症状积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或P<0.05).(4)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郁脾虚高(P<0.01),SAS评分以肝胆湿热证高(P<0.01).结论: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生存质量、心理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型心理障碍为突出.

    作者:王振东;崔翔;华鹏;姚应琴;曾霞;赵军;王磊;张亚梅;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降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证实其降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2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降脂康胶囊口服,对照组予脂必妥胶囊口服,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血清TG和LDL-C含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低血清TC含量的疗效相当,而升高血清HDL-C含量的疗效均不显著.结论:降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并能显著减少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齐;田昕;杨傲然;吴丹;朱晓奕;周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以化痰散瘀为核心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以化痰散瘀为核心,综合脏腑调理的开郁散结颗粒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0例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2∶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由患者根据第一感觉填写SF-36调查问卷,入组时、治疗4周、8周和停药8周后各填写1次,比较两组患者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4周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总评分两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活力评价方面治疗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方面,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②治疗8周后,除活力评价外,各方面及总分两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活力评价方面治疗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③停药8周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及总分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④治疗和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开郁散结颗粒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有改善,其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方面起效时间早,改善明显.

    作者:宋爱莉;李静蔚;时光喜;陈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来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作者:于慧;殷东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SGM)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并研究SGM的给药时机和是否有超前镇痛作用.方法:所有大鼠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来分别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假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BN组和BS组,于术前7天开始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或SGM120mg/kg,每天2次,直至手术当天结束;AN组、AS组为后给药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直至术后第7天;BAN组和BAS组术前7天前开始直至术后第7天.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3、7天分别测定MWT和TWL.结果:和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CCI组术后MWT及TWL明显下降(P<0.01).BS、AS和BAS组与各生理盐水组相比,MWT和TWL在术后1、3和7天均明显增加(P<0.01).BS组和AS组相比,术后第1天的MWT和TWL均明显增加(P<0.01),但到术后第7天,AS组的MWT和TWL均高于BS组(P<0.01),BAS组和AS组相比,术后第1天的MWT和TWL均明显增加(P<0.01),但到术后第7天,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CCI大鼠从术后1天形成稳定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SGM能抑制CCI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作用,术前给予SGM对NP有超前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并能持续数天.和术后用药相比,术前后给药组镇痛作用出现更快.

    作者:张娟;郑晖;郭小文;王海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股骨头坏死MRI信号表现和瘀积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基于MRI对组织特性的良好识别性,研究观察股骨头坏死的MRI信号不同表现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54例(85髋)均保髋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病例.术前X片评估:按ARCO分期方法进行分期Ⅰ、Ⅱ、Ⅲ、Ⅳ期.术前MRI评估:(1)股骨头内信号的病理分期;(2)将股骨头骨髓水肿评分和关节积液评分相加记为关节的瘀积指数.评估术后随访X片以观察疗效.结果:MRI反映的病理分期中,处于中期的治疗结果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病理分期的中期病例行不同手术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反映的患髋瘀滞程度重者结果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用MRI信号表现判断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预后是有一定价值的,并且对于进一步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客观化指标.

    作者:李勇;何伟;方斌;张庆文;魏秋实;陈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及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原因.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中医药学向中药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葛姗姗;朱英;李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齐墩果酸对高血糖大鼠胰岛素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齐墩果酸对高血糖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探讨齐墩果酸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通过测定链脲菌素制备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肝糖原含量及观察肝脏PSA染色,来评价齐墩果酸降血糖作用.结果:齐墩果酸明显降低高血糖大鼠FBG(P<0.01),升高高血糖大鼠FINS及肝糖原含量(P<0.05),肝脏PSA切片观察:齐墩果酸紫红色糖原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齐墩果酸可能通过增加肝糖原含量及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作者:谢灵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滑膜细胞CyclinD1及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滑膜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影响,探索艾灸调控实验性RA家兔滑膜细胞增殖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家兔双侧“肾俞”穴,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家兔关节滑膜细胞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RA模型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艾灸抑制RA滑膜细胞CyclinD1及CDK4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调控RA滑膜细胞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魏铮;杨露晨;杨馨;杨慎俏;陈婷;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