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婷婷;蔡玉文
目的:探讨羊栖菜多耱(SFPS)对软脂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FPS不同浓度(25、50、100μg/mL)预处理24h后,0.5mmol/L软脂酸(PA)作用48h诱导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凋亡.MTr比色法检测SFPS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RT-PCR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1-2、Bax的表达并计算其比值(Bc1-2/Bax).结果:0.5mmol/L PA处理48h的HL-7702细胞存活率下降为正常对照组的64.9%,细胞凋亡率为35.1%,Bax表达上升,Bc1-2表达及Bc1-2/Bax比值明显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SFPS不同浓度(25、50、100 ug/m1)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ax表达逐渐下降,Bc1-2表达及Bc1-2/Bax比值逐渐上升(均P<0.05).结论:SFPS对PA诱导的肝细胞凋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c1-2、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利敏;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金思思;申苏建;刘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疆紫花苜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加醇量、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A<,2>B<,1>C<,1>D<,2>,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佳工艺为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超声功率为60%,加乙醇量为30倍量.结论:正交实验法优选新疆紫花苜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刘宏炳;燕雪花;田树革;雷海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透刺+TDP红外线照射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针灸透刺的同时,给予TDP红外线照射,对照组仅予普通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透刺配合红外线照射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是治疗面瘫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裘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HPD系列和XAD系列共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乌蕨总黄酮的吸附及解析特性,确定佳吸附树脂.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计算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HPD300的吸附效果好.其吸附焓变△H>0,吸附熵变△S和吸附自由能△G均小于零.结论:HPD300吸附乌蕨总黄酮的过程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同时,吸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范德华力克服放热过程吸附主动进行.
作者:吴晓宁;余陈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活血行气方健脾理气方对人胃癌SCC-7901细胞株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药物血清,应用Western-blot分析方法观察活血行气方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p53、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作用后,p53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上调p53、下调Bcl-2,达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作用.
作者:曲婷婷;蔡玉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MS)痰瘀辩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Ms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浊瘀阻型与非痰浊瘀阻型两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RBP4、血清hs-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痰浊瘀阻组BMI、WC、RBP4、hs-CRP、HOMA-IR各值均高于非痰浊瘀阻组(P<0.0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非痰浊瘀阻组hs-CRP高于正常组(P<0.05),BMI、WC、RBP4、HOMA-IR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RBP4与WC呈正相关(r=0.014),与BMI、hs-CRP、HOMA-IR密切关系(r值分别为0.001、0.006、0.001).hs-CRP与BMI、HOMA-I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3、0.038).结论:RBP4、hs-CRP与痰瘀关系密切.明确了痰瘀在MS中重要性.RBP4、hs-CRP可作为中医辨证诊治代谢综合征的客观指标.
作者:朱亚琴;张伟成;俞子翔;汤良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从王行宽教授医案中归纳总结验方4个,即肾十四味、疏肝健脾汤、大疲泄方、参芪左归汤,由笔者拟名并进行方解、评析,冀传承老师的学术经验.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兔视交叉注血法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分别测量注血前至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迭峰时间(TPP)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参数.结果:注血第2~14天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P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第4~14天治疗组上失状窦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治疗组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药囊电极与尼莫地平地比较,明显的降低了SAH大白兔ICP和TPP,并增加了引流静脉直径、CPP、CBF和CBV,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
作者:徐震;黄李法;张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粗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运用粗针从身柱穴沿督脉向下平剌,治疗血管性痴呆并与口服吡拉西坦组对照,并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R)评分评价.结果:与治疗前评分组内比较,粗针组在治疗30天、60天及180天回访时,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30天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天及180天回访时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治疗30天、60天及180天回访时组间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粗针和吡拉西坦治疗均有效,粗针治疗优于吡拉西坦.结论:粗针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具有积极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张海峰;宣丽华;侯群;张俊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考察莪术油眼用凝胶对家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采用单纯性疱疹病毒HSV-Ⅰ感染家兔角膜,建立体内病毒感染模型,家兔分别用莪术油眼用凝胶、阿昔洛韦、生理盐水治疗10天,眼角膜每天经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观察药物对家兔病毒性角膜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莪术油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组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减轻角膜病变程度,缩短平均治愈时间,其疗效与阿昔洛韦组相似(P>0.05).结论莪术油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崔友;刘敏;姜程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黄精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黄精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黄精通过作用于上焦以滋补肺阴,作用于中焦以健脾益气,作用于下焦以补肾益精等综合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黄精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进行冠心病辨证分类.方法:回顾近10年冠心病中医现代文献,收集冠心病症状和体征,聚类分析结合因子分析进行冠心病中医辨证分类.结果: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心肾l舛虚、寒凝心脉、心气亏虚为冠心病文献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冠心病辨证分类定量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杜莹;张哲;张会永;袁东超;王鸿琳;梁茂新;杨关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控制脑络安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中的黄芪甲苷进行了鉴别,并建立HPLC法对主要组成黄芪中黄芪甲苷进行定量.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品无干扰,专属性较强;黄芪甲苷在7.8~5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脑络安胶囊的质量.
作者:陈骐;张宇燕;杨洁红;方海同;袁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咳嗽是肺系痰患的一个常见证侯.也是备受古今医家重视的常见病证.由于咳嗽病病因多样,病机亦有不同,涉及多个脏腑,治疗之法各异,历代医家也各有心得,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中医学的历代积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根据所掌握的医学文献资料,从病名、分类、病因病杌、治疗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咳嗽病的相关论述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寻找其学术脉络和规律,以期对研究本病并对指导临床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姜德友;郭加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对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NCs和BMSCs,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BMNC组,5BMNC联合中药组,6BMSC组,7BMSC联合中药组.3、4、5、6、7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2h模型(MCAO),24h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法移植100微升0.01MPBS溶液(3组)、BMNCs悬液(4组、5组,2.0×107个)或BMSCs悬液(6组、7组,2.0×107个),5组、7组当日进行中药灌胃.应用定量ELISA法于移植后4天、28天检测脑脊液(CSF)内Neural growth factor(NGF)含量.结果:模型组CSF中NGF水平在移植后28天有所升高,4、5、6、7组在移植后4dNGF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5、6、7组在移植后28天NGF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BMNC组和BMSC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中药联合BMNC组在治疗28天时较单纯BMNC组明显升高,中药联合BMSC组在治疗4天、28天时均较单纯BMSC组增高.两组中药联合组间比较,治疗4天时中药联合BMSC组NGF含量更高.两中药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8天时均较4天水平升高.结论:脑动脉阻塞本身就可以使大鼠脑脊液中NGF水平升高,BMNC和BMSC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CAO大鼠CSF中NGF水平,中药联合BMNC或BMSC移植治疗对NGF水平的升高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李檀;陈霞;王淑丽;高莹;王秀琴;韩春玲;池明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巨刺远端穴结合颈部活动与局部取穴治疗CSA疗效差异性,提倡针灸临床辩证配穴和运用针刺手法.方法:CSA病患者111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按教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54)和治疗组(57),在治疗前后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6个月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治疗CSA的近期疗效没有差异(P>0.05),远期疗效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BA的Vm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巨刺远端穴结合颈部活动治疗CSA疗效优于局部取穴治疗方法.
作者:口锁堂;吴耀持;蔡秀水;王立童;唐银娟;陈晰;孟巍巍;刘顺超;马恰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优选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盐酸小檗碱的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2倍量的水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h.结论:该优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
作者:黄家卫;盛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平对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率、观察光镜下形态变化及电镜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平方各浓度组、DDP组以及中西药结合组24h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胃癌平方组细胞失去正常生长形态,长梭形细胞变圆,胞浆浓缩,核浓缩.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结论:胃癌平方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诱导凋亡,可能是该药抗肿瘤机制之一.
作者:徐大钊;蔡玉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新的白术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苍术酮、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为对照品,分别以石油醚(60~90℃)与乙酸乙酯(10:0.2)和正己烷-醋酸乙酯(3.5:1)为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10%硫酸乙醇显色后在波长365nm下检识.结果白术药材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为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寿旦;俞忠明;章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黄芩提取物工艺.方法:以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用水量为参考因素,以黄芩苷的产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选择优良的提取方案;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用水量影响黄芩苷的提取,其中用水量影响大,时间的影响次之,煎煮次数影响小,所提取的黄芩苷用HPLC法测定含量达到8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提供参考.
作者:宋承富;叶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