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意义的实验性研究

徐震;黄李法;张昕

关键词:人参皂苷, 药囊电极,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兔视交叉注血法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分别测量注血前至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迭峰时间(TPP)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参数.结果:注血第2~14天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P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第4~14天治疗组上失状窦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治疗组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药囊电极与尼莫地平地比较,明显的降低了SAH大白兔ICP和TPP,并增加了引流静脉直径、CPP、CBF和CBV,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抗毒扶正1、2号方提取液体外抗SRS病毒细胞活性作用

    目的:探讨抗毒扶正1、2号方提取液对SRS病毒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抗毒扶正1、2号方提取液倍比稀释若干浓度,加入SRS细胞体系.以[<'3>H]-TdR掺入法和RT-PER法观测抗毒扶正1、2号方提取液对SR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抗毒扶正1、2号方提取液组cpm值均较阴性对照组有所降低,SRS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抗毒扶正1、2号方提取液均有抑制SRS病毒细胞增殖的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提示抗毒扶正1、2号方对SRS病毒细胞具杀伤作用,对艾滋病临床治疗中药抗毒扶正方的筛选具实用价值.

    作者:屠燕捷;郭永洁;杨爱东;杨扬;吴中华;王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性早熟配伍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性早熟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79-2007年中医辨证治疗性早熟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早熟辨证以阴虚火旺型多见.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复方的使用以知柏地黄丸为主.结论:辨证治疗性早熟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辩证论治的思想.

    作者:尹蔚萍;夏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医药物外治疗法在男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物外治疗法治疗男科疾病有独特疗效,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今后应注重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

    作者:王旭昀;卫元璋;李海松;李曰庆;商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冠心病辨证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进行冠心病辨证分类.方法:回顾近10年冠心病中医现代文献,收集冠心病症状和体征,聚类分析结合因子分析进行冠心病中医辨证分类.结果: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心肾l舛虚、寒凝心脉、心气亏虚为冠心病文献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冠心病辨证分类定量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杜莹;张哲;张会永;袁东超;王鸿琳;梁茂新;杨关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黄精抗衰、养生与美容作用诠析

    黄精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黄精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黄精通过作用于上焦以滋补肺阴,作用于中焦以健脾益气,作用于下焦以补肾益精等综合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黄精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定痫丸对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及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定痫丸对癫痫大鼠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来探讨该方治疗癫痫的机理.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唑3.2mg/100g,连续给予4周造成大鼠癫痫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定痫丸、丙戊酸钠和定痫丸加丙戊酸钠治疗,连续4周.结果:采用戊四唑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升高而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降低,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定痫丸组、丙戊酸钠组和中西药合用组均可明显降低谷氨酸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含量,减少c-fos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痫丸可对抗戊四唑致大鼠癫痫的作用,作用机理与降低脑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含量以及阻断脑内c-fbs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萱萱;戴兵;殷坤;万伟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神经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利用细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自噬对应激状态下神经细胞存活、清除神经细胞内衰老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等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也可作为神经细胞死亡方式之一.缺血缺氧是神经细胞自噬激活的重要诱因之一.综述自噬的过程及形态特征;自噬的特性及功能;自噬体形成的一般分子机制;自噬对神经细胞的影响;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缺氧下自噬调节的分子机制;自噬的诱导与抑制;自噬的检测等.

    作者:方永奇;刘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候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期取穴埋线疗法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5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B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A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对照组B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口服+穴位埋线治疗.评价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侯学积分与生存质量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月、6月后,3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均P<0.01),治疗组、对照组B优于对照组A(均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B之间无差别.治疗6月后两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3月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A无差别.结论:分期取穴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保新;王力平;徐敏;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大孔树脂吸附乌蕨总黄酮的热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HPD系列和XAD系列共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乌蕨总黄酮的吸附及解析特性,确定佳吸附树脂.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计算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HPD300的吸附效果好.其吸附焓变△H>0,吸附熵变△S和吸附自由能△G均小于零.结论:HPD300吸附乌蕨总黄酮的过程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同时,吸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范德华力克服放热过程吸附主动进行.

    作者:吴晓宁;余陈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巨刺远端穴配合颈部运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巨刺远端穴结合颈部活动与局部取穴治疗CSA疗效差异性,提倡针灸临床辩证配穴和运用针刺手法.方法:CSA病患者111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按教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54)和治疗组(57),在治疗前后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6个月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治疗CSA的近期疗效没有差异(P>0.05),远期疗效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BA的Vm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巨刺远端穴结合颈部活动治疗CSA疗效优于局部取穴治疗方法.

    作者:口锁堂;吴耀持;蔡秀水;王立童;唐银娟;陈晰;孟巍巍;刘顺超;马恰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化痰五味散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化痰五味散祛痰和镇痛作用.方法:应用大鼠毛细玻管排痰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化痰五味散祛痰和镇痛作用.结果:化痰五位散对大鼠毛细玻管的排痰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也使各组小鼠的痛阈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化痰五味散具有明显的祛痰和镇痛作用.

    作者:刘月英;宣丽颖;宝鲁尔;宋葆华;林琳;刘兰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莪术油眼用凝胶对HSV-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

    目的:考察莪术油眼用凝胶对家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采用单纯性疱疹病毒HSV-Ⅰ感染家兔角膜,建立体内病毒感染模型,家兔分别用莪术油眼用凝胶、阿昔洛韦、生理盐水治疗10天,眼角膜每天经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观察药物对家兔病毒性角膜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莪术油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组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减轻角膜病变程度,缩短平均治愈时间,其疗效与阿昔洛韦组相似(P>0.05).结论莪术油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崔友;刘敏;姜程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

    目的: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方法:选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的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的醇提取法相比较.结果:微波萃取总三萜酸的佳工艺为:50%的乙醇8倍量,于70%萃取10min,其中乙醇浓度对提取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在佳条件下微波萃取比传统的醇回流法提取效率提高了45.3%.结论:微波萃取法在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和得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醇回流法.

    作者:吴茗希;周仁义;夏洁;张懿;黄俊俊;陶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与HRV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不同中医证候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67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中医证型分类,观察中医证型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SO、HRVT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DCG时城测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3个证型中SDNN、HRVTI、RMSSD和PNNS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ANN和SDNNindex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组间DCG时域测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痰病的变化,中医证型由实证转换到虚证时,病情逐渐加重,代表心率变异性的指标亦发生改变,这说明HRV时域指标的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其次为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病情为严重,气滞血瘀轻.

    作者:刘静;马莉;王师菡;侯玮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意义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探讨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兔视交叉注血法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分别测量注血前至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迭峰时间(TPP)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参数.结果:注血第2~14天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P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第4~14天治疗组上失状窦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治疗组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药囊电极与尼莫地平地比较,明显的降低了SAH大白兔ICP和TPP,并增加了引流静脉直径、CPP、CBF和CBV,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

    作者:徐震;黄李法;张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络安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为了控制脑络安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中的黄芪甲苷进行了鉴别,并建立HPLC法对主要组成黄芪中黄芪甲苷进行定量.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品无干扰,专属性较强;黄芪甲苷在7.8~5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脑络安胶囊的质量.

    作者:陈骐;张宇燕;杨洁红;方海同;袁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加味交泰汤对高血压失眠大鼠动脉内皮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交泰汤对高血压失眠大鼠主动脉内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e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合并失眠状态思路.方法:24只12周龄SHR分为4组:空白组(高血压),模型组(高血压失眠),加味交泰汤组,归脾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睡眠剥夺法建立模型(空白组除外),用药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eNOS、VWF8的表达.结果:加味交泰汤组eNOS表达升高,vWF表达降低显著.结论:加味交泰汤具有降压安神和明显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窦丽萍;殷子杰;姚晓天;黄抒伟;程志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P53和Bc1-2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活血行气方健脾理气方对人胃癌SCC-7901细胞株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药物血清,应用Western-blot分析方法观察活血行气方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p53、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作用后,p53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上调p53、下调Bcl-2,达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作用.

    作者:曲婷婷;蔡玉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胃癌平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平对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率、观察光镜下形态变化及电镜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平方各浓度组、DDP组以及中西药结合组24h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胃癌平方组细胞失去正常生长形态,长梭形细胞变圆,胞浆浓缩,核浓缩.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结论:胃癌平方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诱导凋亡,可能是该药抗肿瘤机制之一.

    作者:徐大钊;蔡玉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方药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高糖大鼠模型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理及证候特点.方法:以腺嘌呤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以高脂高糖饲料喂饲,分别采用代表不同中医治法的方药--四妙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四君子汤、肾气丸进行干预.并进行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胰岛素(INS)显著降低(P<0.05).①各药物组UA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四妙散组与血府逐瘀汤组、二陈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且这3组疗效优于肾气丸组与四君子汤组;②四妙散组与模型组BUN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四妙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组、肾气丸组与模型组Cr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四妙散组、二陈汤组、肾气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④各药物组TG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⑤四妙散组、二陈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四君子汤组与模型组GLU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这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⑥各药物组与模型组HDL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⑦四妙散组及血府逐瘀汤组与模型组INS比较显著升高(P<0.05),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热利湿(四妙散)、化痰降浊(二陈汤)、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益气健脾(四君子汤)及温肾补阳(肾气丸)法对高尿酸血症高脂高糖均有一定作用,以清热利湿作用显著.

    作者:高碧珍;康洁;闵莉;郑雪花;沈建英;张凌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