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Mg2+-ATP酶G-6-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曲婷婷;徐大钊;蔡玉文;宋扬

关键词:活血行气方, Mg2+-ATP酶, G-6-P酶, SGC-7901人胃癌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Mg<'2+>-ATP酶、G-6-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GC-7901人胃癌细胞Mg<'2+>-ATPase、G-6-Pase活性.结果:药物血清组Mg<'2+>-ATP酶和G-6-P酶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活性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具有降低SGC-7901人胃癌细胞Mg<'2+>-ATPase、G-6-Pase活性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温针灸对大鼠早期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和关节液NO PGE2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治疗;温针组取穴内、外膝眼,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体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收集血清和关节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治疗后,温针组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广文;褚剑锋;蔡巧燕;黄云梅;陈采益;李照辉;吴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补肾丹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丹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维生素E组、模型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D-gal(250mg·kg<'-1>·d<'-1>)60天,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法[1],造成大鼠拟衰老动物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金匮肾气丸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0.72g·kg<'-1>·d<'-1>)灌胃,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相当于生药2.7g·kg<'-1>·d<'-1>、1.35g·kg<'-1>·d<'-1>、0.675g·kg<'-1>·d<'-1>灌胃.维生素E组每日灌服维生素E0.027/kg,每日1次,共60天.用RT-PCR法和West-em-blot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P53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可抑制凋亡相关基因--P53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丹能够抑制P53基因的过度表达,这有可能是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汪淼;凌丽;张飞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的温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在人体穴位的温度特性及初步调查受试者对其的响应.方法:纳入10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观察不锈钢针、金针、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体与皮肤接触处针体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人体对温针灸的热痛阈和耐热痛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温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感、热感、不良反应以及对其的接受度.结果:大灸量(1.5g艾)的银针温针灸温热刺激强、持续时间长,其次依次为小灸量(1.2g艾)的银针、大灸量(1.5g艾)金针、大灸量(1.5g艾)不锈钢针.受试者对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都可忍受,30%的受试者觉得两种银针温针灸太烫而不能忍受;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后未见不良反应,而两种银针温针灸后分别有40%和90%的受试者出现表面轻度灼伤;受试者对温热刺激相对较小的不锈钢针、金针和小灸量银针灸表示都能接受,而对于大灸量银针灸,接受率为70%;所有受试者都表示愿意接受温针灸治疗后的表面轻度灼伤或起泡反应.结论:小灸量银针灸可产生足量的温热刺激而不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但在临床施治前,仍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征求患者同意后再行施灸.

    作者:程珂;魏建子;沈雪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终末期肝病模型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判别分析研究MELD评分与惠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辨证为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包括四证以上)患者间的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2,P=0.000);MELD评分按照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的顺序逐渐递增.MELD评分<6分、6~10分和>10分判别患者的中医证候是单证、两证、三证或四证相兼的符合率分别为48.3%、65.1%和94.3%.结论:MELD评分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的MELD评分越高,患者的中医证候越复杂;当MELD评分>10分时,患者多为复合证.

    作者:文洁;朱德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尹常健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选介

    尹常健教授长期从事肝病中医临床研究,在中医药防治常见肝脏痰病的诸多领域见解独到,在临床用药方面更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笔者有幸跟随尹教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经验与学术思想简要总结如下:①提倡中西结合,注重病因治疗;②慎用肝毒药物,提倡处方筒约;③抓住病机主线,发挥整体优势;④重视对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研究;⑤尊重前贤经验,慎用温热之药.

    作者:张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补骨脂素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TGF-β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干预对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Mc313-E1)增殖、Ⅰ型骨胶原的表达、TGF-βⅠ、Ⅱ型受体的影响以及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组.各组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Mc313-E1细胞增殖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法测定Ⅰ型骨胶原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GF-β1通路活性以及Westem-Blot法检测Tc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刺激,可明显促进Mc313-E1细胞增殖(P<0.05);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TGF-β1通路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Blot结果显示TGF-βⅠ、Ⅱ型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异补骨脂素可促进小鼠胚胎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Ⅰ型骨胶原表达,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塔娜;谭明生;移平;蒋欣;杨峰;唐向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亚健康状态常用评估方法

    自亚健康概念出现以来,学术界对于亚健康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诊断标准、测定方法、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状态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症状标准诊断法、量表评估法和生理生化指标诊断法.这三类方法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某方面的优势,但同样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进行整理,以期寻找有效的测定方法和检测技术,将其应用到下一步课题研究中,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或生理、病理变化.

    作者:赵歆;陈家旭;王利敏;崔华廷;崔海珍;康纯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刘民叔先生学术思想撷菁

    刘民叔(1897-1960),名复,四川成都华阳县人,近代著名中医,其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俱裁<中医人物词典>、<中医辞海>.刘师幼承庭训,19岁参加四川全省第一届中医考试,名魁榜首.后从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学术大进.其治学一生先后三变,先在明清,再宗岐黄,迨五十岁后始跳出<内经>圈子,直溯汉魏以上古医,一以古医经为正宗.其所以变者,盖追求真理,日臻完善,是为变也.1926年移居上海,深感西学东渐,中医学术日趋沉沦,乃于1937年创立中国古医学会,旨在发扬古医汤液.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用药既简而赅,亦奇亦正,疑难大病多投峻利毒药,且剂量逾恒.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温阳,每用附桂、鸟头、硫磺、砒石等.著有<古医汤液丛书>、<蜀医丛书>、<鲁楼医学丛书>、<神农古本草经三品逸文考>、<考次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鲁楼医案>、<华阳医说>及<肿胀编>等.

    作者:杨强;黄进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基于现代肝病范畴的张仲景临证医学思想研究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疗上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治臌胀多责之于瘀血气滞两端,瘀血有寒凝血瘀、湿热血瘀、精枯血瘀等之别,气滞有寒凝气滞、痰浊气滞之分,治疗上强调攻补相宜.总结看,仲景辨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住上多责之于肝胆脾胃,治法上强调健运肝胆脾胃,虚则补之,滞则通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以相应脏腑真元之气充盈丰沛,通畅调达为务.

    作者:谭春雨;梁慧风;朱音;黄瑛;张宁;方力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特点

    老年代谢综合征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肝郁脾虚为关键病理环节,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运用治未病的思想,在防治本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作者:王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恽铁樵函授中医学校沿革

    恽铁樵是民国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在教育史上是中医函授教育的先行者.秉承振兴中医之志,两度创办铁樵函授中医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开启了中医函授教育的新篇章.介绍恽铁樵函授中医学校的概况.

    作者:熊俊;张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风痛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风痛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检测波长为430nm;柱温30℃.结果:姜黄素进样量在0.0468~0.9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84%,RSD=1.6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风痛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控制.

    作者:黄南;陈宗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本课程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致、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试行了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例的确定、讨论问题的提出、讨论形式的确定及教师角色的掌握等方面的应用体会.

    作者:宋琳;谢宁;刘华生;郑杨;周妍妍;关慧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FIB、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FIB、HS-CRP水平.结果:①各组中FIB测值高于正常的比例阳以气虚衰型高,具体测值为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证型中HS-CRP测值为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对照组>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②组的FIB及HS-CRP水平的两两比较的21对中,均为6对有统计学差异,15对元统计学差异;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证型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FIB、HS-CRP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FIB在阳气虚衰型,HS-CRP在心血瘀阻型中的作用更大.

    作者:邢之华;徐采云;刘卫平;杨天伦;肖艳平;崔寒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清安眠汤剂的镇静催眠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考察三清安眠汤剂是否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及其可能的五羟色胺能机制.方法: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测定对正常小鼠和给与咖啡因导致中枢兴奋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测定对正常小鼠与阅上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协同作用;连续灌胃给药21天后测定对正常小鼠与阈下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协同作用;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用HPLC-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对正常大鼠海马5-HT含量的影响.结果:三清安眠汤剂显著减少正常小鼠和咖啡因导致中枢兴奋小鼠的自主活动;与阈上和闲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显著性的协同作用;显著升高正常大鼠海马5-HT的含量.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三清安眠汤剂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海马5-HT的含量有关.

    作者:徐锦平;马英;梁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评价研究

    在荟萃分析近10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基础上,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衰竭前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临床观察53例3个月,结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降低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临床优势,但目前还没有具有代表意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下一步研究重点是:①完善有指导意义的中西医结合理论;②结合目前慢性肾衰分期标准,明确不同分期慢性肾衰的主要治疗指标是制定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关键;③有效中药的筛选和研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姚源璋;谢圣芳;丁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介入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a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之勇;朱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测定白带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白带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C<,18>柱(150×4.6mm,5μm),以乙腈-0.05mol/L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7nm.结果: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60~0.300μg;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634%,RSD=0.45%(n=5).结论:所用方法测定样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白带丸的质量.

    作者:张玲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部穴位针刺对CIA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部穴位针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取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进行针刺治疗,1次/天,周期21天.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7、第14、第21天测定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治疗结束后取外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腹部穴位针刺组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血液黏度与足趾容积呈正相关.结论:腹部穴位针刺对CIA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可减轻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红细胞的聚集、改善血液高粘状态来控制大鼠关节炎病情.

    作者:李方;柳国英;谢文霞;张驰;张旭;叶天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合剂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兔颈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损伤后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损伤建立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从术前3天开始各治疗组予相应剂量冠心合剂灌胃给药,分别于2,4、6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各中药治疗组内膜胶原密度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合剂大剂量组6周的内膜胶原密度表达少.结论:冠心合剂可保护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管壁胶原含量有关.

    作者:祝光礼;周凡;方伟;魏丽萍;刘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