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介入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方之勇;朱雁

关键词:中风, 中医理疗, 早期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a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介入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a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之勇;朱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诊疗中的思维定势探析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是人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它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其它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使得医者在诊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医者在后天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趋向性、常规性和程序性的特性;普遍存在于诊疗中.它一方面对诊疗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医者的思维产生了盲区.从金元医学的两则事例来看,思维定势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医者应抓住思维定势的特性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还应借助群体智慧,运用综合研讨的方式和系统思维的方法来覆盖诊疗思维中的盲区;提升辨证论治水平.

    作者:李瑞祥;孟庆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清安眠汤剂的镇静催眠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考察三清安眠汤剂是否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及其可能的五羟色胺能机制.方法: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测定对正常小鼠和给与咖啡因导致中枢兴奋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测定对正常小鼠与阅上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协同作用;连续灌胃给药21天后测定对正常小鼠与阈下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协同作用;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用HPLC-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对正常大鼠海马5-HT含量的影响.结果:三清安眠汤剂显著减少正常小鼠和咖啡因导致中枢兴奋小鼠的自主活动;与阈上和闲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显著性的协同作用;显著升高正常大鼠海马5-HT的含量.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三清安眠汤剂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海马5-HT的含量有关.

    作者:徐锦平;马英;梁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测定白带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白带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C<,18>柱(150×4.6mm,5μm),以乙腈-0.05mol/L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7nm.结果: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60~0.300μg;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634%,RSD=0.45%(n=5).结论:所用方法测定样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白带丸的质量.

    作者:张玲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风湿病辨证用药规律的研究

    风湿病属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中药在风湿的治疗上有独特而显著的疗效.以艾华教授多年治疗风湿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总结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辨证用药规律.

    作者:朱洪海;艾华;曲道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中医辨证规范理论框架的研究

    目的:构建中医辨证规范的理论框架.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定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出的中医辨证规范理论框架由辨证规范的分类、辨证规范的概念、辨证规范的内容以及辨证规范的研究方法四部分组成.结论: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中医辨证规范的理论框架,可为中医规范辩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架构.

    作者:刘悦;张哲;张会永;杜莹;李爽;齐文诚;杨关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及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肾缺血1h再灌注1h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分别按剂量0.9、1.8,3.6mL/kg预处理7天.通过检测肾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含量.电镜下观察各组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法观察p38 MAPK蛋白的活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肾组织P-p38MAPK蛋白水平显著上升.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下调P-p38MAPK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也明显好转.银杏达莫注射液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下调p38MAPK蛋白的表达以减轻再灌注损伤程度,进而大鼠肾功能.

    作者:李丹;王万铁;张艳华;陈少杰;虞旭光;林向东;唐兰兰;王淑君;王园园;黎关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模式信息化研究

    在信息化时代,尽管编辑的基本功能并没有改变,但编辑的工作模式和手段会发生变化,医学期刊工作模式面临着如何提高效率、提高编辑质量问题,文章研究如何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运用统筹学、系统论等原理优化工作流程,以实现医学编辑工作模式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和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任忠钦;凌娜;李立;覃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温针灸对大鼠早期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和关节液NO PGE2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治疗;温针组取穴内、外膝眼,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体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收集血清和关节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治疗后,温针组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广文;褚剑锋;蔡巧燕;黄云梅;陈采益;李照辉;吴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南苑地区冠心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社区综合干预,探讨社区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组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通过定期宣教,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戎烟、适量运动等);对照组但作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的控制情况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社区综合干预2年后干预组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遵从医嘱、戒烟等行为形成率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体重指数外,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6.67%,优于时照组的25.40%.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海丽;马晓梅;王石;孟莉;王珏;魏红;段九红;代兆东;田时来;郭艳玲;张丽君;刘继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白花丹参水提物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水提物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作用的影响.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白花丹参水提物,连续6周,利用Y型迷宫、跳台法和自主活动仪,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D-半乳糖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白花丹参水提物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的能力(P<0.05或P<0.01).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于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聚仓;郑辉;王德才;王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机制概述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就近几年细胞凋亡信号传递机制、酶学机制以及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陈津;张如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病邪属性及其表里传变辨证探析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外邪由表及里传变以及机体对其作出免疫应答反应而产生正邪交争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难以运用单一的中医辨证体系概括其病机演变规律,必须结合虚实、寒热、表里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脏腑辨证方可在整体上把握其复杂病机,为临床诊治拓宽思路.

    作者:谢冬梅;程志文;纪云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参与了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优降糖组(40例),针刺组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12周,优降糖组则根据血糖水平调,节用药剂量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脂联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优降糖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回升;针刺组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脂联素水平明显回升,优降糖组空腹胰岛素有所上升,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对脂联素的调节可能是针刺降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优降糖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但对脂联素无影响.

    作者:张群燕;赵智明;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问卷与量表在中医证候辨证中的研究与应用

    回顾近年中医证候辨证量表的编制情况,归纳中医量表在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中医证候辨证量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中医证候辨证量表的研究思路.

    作者:黄诚;宋炜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2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各个维度的生存质量及其与病程、年龄、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记录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本属性、实验室指标及生存质量各维度分值(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四个维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病程密切相关(P<0.05),与实验室指标无显著关系(P>0.05);对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各维度的研究发现,生理维度与病程显著相关(P<0.05),而社会关系维度、心理/精神维度和治疗维度与病程无显著关系(P>0.05),年龄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心理/精神维度得分高,与其他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2DM生存质量和病程密切相关;生理和心理/精神维度是影响T2DM生存质量重要的两个维度.

    作者:钱拉拉;刘喜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4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UC大鼠IL-4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的IL-4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灌服四逆散和柴芍后,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IL-4明显增加,以四逆散组增加为显著.灌服柴芍枳后,实验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四逆散组:而实验大鼠血清IL-4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促进实验性UC大鼠IL-4的分泌上调IL-4水平来干预实验性UC,以全方作用为显著;方中君、臣药物的配伍作用与全方作用一致,发挥了主要作用,但配伍枳实后,作用反而降低.

    作者:卢健;于彩娜;马骥;林蔗茹;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的温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在人体穴位的温度特性及初步调查受试者对其的响应.方法:纳入10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观察不锈钢针、金针、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体与皮肤接触处针体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人体对温针灸的热痛阈和耐热痛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温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感、热感、不良反应以及对其的接受度.结果:大灸量(1.5g艾)的银针温针灸温热刺激强、持续时间长,其次依次为小灸量(1.2g艾)的银针、大灸量(1.5g艾)金针、大灸量(1.5g艾)不锈钢针.受试者对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都可忍受,30%的受试者觉得两种银针温针灸太烫而不能忍受;不锈钢针和金针温针灸后未见不良反应,而两种银针温针灸后分别有40%和90%的受试者出现表面轻度灼伤;受试者对温热刺激相对较小的不锈钢针、金针和小灸量银针灸表示都能接受,而对于大灸量银针灸,接受率为70%;所有受试者都表示愿意接受温针灸治疗后的表面轻度灼伤或起泡反应.结论:小灸量银针灸可产生足量的温热刺激而不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但在临床施治前,仍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征求患者同意后再行施灸.

    作者:程珂;魏建子;沈雪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风痛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风痛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检测波长为430nm;柱温30℃.结果:姜黄素进样量在0.0468~0.9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84%,RSD=1.6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风痛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控制.

    作者:黄南;陈宗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与翻译策略

    从中医符号的概括性与抽象性,物象问的相互关联性,对物象解释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人为的语言模糊化这四个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出发,结合实例,论证了中医术语里存在大量模糊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提出通过西化法,补删法,阐析法,直译法,音译法和音译加附注法等,可使种种模糊术语浮出水面,从而推动中医英译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丽梅;杨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