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证素研究现状

唐明;周景想;李洁

关键词:冠心病, 证素, 综述
摘要:从冠心病证素的病位、病性、分布特点、组合规律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证素分布特点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从证素入手的冠心痛证候学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养血清脑颗粒与单纯西医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g,日3次口服.治疗14天、30天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急性期死亡率、再出血比率.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I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1)观察组14天内死亡10例(18.5%),对照组死亡11例(20.4%),组间比较χ2=0.05,P=0.81;(2)观察组和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是9.26%(5/54)和7.41%(4/54),χ2=0.12,P=0.73;(3)两组治疗前C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天和30天CNIS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分别P<0.01和P<0.05;(4)30天存活患者ADL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0.310,P=0.036.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促进血肿吸收.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更利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作者:施婵宏;吴亦;王欣;王兰青;骆杭丽;楼美珍;何冬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苦苣菜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小苦苣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方法对小苦苣菜进行了生药学初步研究.结果:鉴定了小苦苣菜的性状及显微特征.结论: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该药材的定性鉴别方法,同时可为制定中药小苦苣菜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裴妙荣;李翠红;牛燕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碎补总黄酮作用于OPG/RANKL/RANK轴系统的相关研究

    目前虽未见骨碎补总黄酮直接作用于OPG/RANKL/RANK轴系统的研究报告,关于骨碎补总黄酮的多项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其检验指标与OPG/RANLL/RANK轴系统互为联系,进而提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会影响OPG/RANKL/RANK轴系统的表达,本文现将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刘钟;郭梁;吴亚东;魏杰;史晓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柑桔皮中柚皮苷提取工艺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桔皮中柚皮苷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及提取次数5个因素对柚皮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柑桔皮中柚皮苷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30min、提取温度58℃、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2次的实验条件下,柑桔中柚皮苷具有高的提取率3.38%.结论: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提取效率高,是一种工艺简单、高效、节能的新型提取工艺.

    作者:白云凤;袁辉;薛胜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民间药鹅绒藤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从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综述了民间药鹅绒藤的研究进展.目前已从鹅绒藤中分离的主要成分有蛋白酶、黄酮苷、萜酯及有机酸等.鹅绒藤在对心肌、免疫功能、抗惊厥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抗病毒等确切疗效.

    作者:马艳;周凤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莪术残油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莪术残油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5μm C18(4.6mm × 150mm);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3 nm,236nm;柱温35℃.结果:莪术二酮在0.1215~0.607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2.4%;莪术醇在0.5760~2.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2.1%;吉马酮在2.014~10.07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2.3%.结论:不同批号的莪术残油中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作者:孙艳涛;刘姝畅;张振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乌梅丸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和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和PC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胃黏膜癌病变模型,采用TRAP-ELISA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低剂量乌梅丸组(简称低剂量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数少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乌梅丸组(简称高剂量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数少于低剂量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端粒酶活性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端粒酶活性低于低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低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能抑制端粒酶活性和PCNA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乌梅丸干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勇;黄伶;钱红花;杨雪飞;叶知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肺平喘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肺平喘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补肺平喘法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用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对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善;治疗后比较,补肺平喘综合治疗法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平喘综合治疗法对COPD缓解期患者具有防治作用,对减缓COPD进展速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海雁;何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蒙药利咽消颗粒煎煮工艺的筛选研究

    目的:优选利咽消颗粒煎煮工艺条件.方法:实验以甘草苷含量和冻干颗粒收率为指标,选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为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试验,选出煎煮佳工艺.进一步对佳工艺样品的止咳、抗炎、镇痛作用进行观察,验证和优选煎煮佳工艺条件.结果:利咽消煎煮工艺3个因素中煎煮次数对甘草苷含量和冻干颗粒收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影响次序为C>B>A.佳条件可定为A3B2C2或A1B2C2.A1B2C2和A3B2C2工艺所得甘草苷含量平均值和冻干颗粒收率平均值非常接近,RSD值均小于5%,表明工艺条件稳定.药效实验结果表明A3B2C2和A1B2C2样品均有止咳、抗炎、镇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测定甘草苷含量的方法可以作为利咽消质量标准检测的常规方法,将A1B2C2定为优选工艺.

    作者:巴图德力根;韩志强;高玉峰;韩青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类比法在形成温病病因与发病理论中的作用

    为了从思维方法的角度促进温病学的学习和发展,整理了明清时期有关温病学病因与发病理论的文献,发现类比法在温病学病因与发病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强的认识功能,这有效的帮助温病学脱离伤寒体系而自成一系.

    作者:艾碧琛;赵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方对噪声性听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豚鼠噪声性听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后3组豚鼠暴露在频率为4kHz强度为110dB SPL的稳态白噪声中6h×6天.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噪声暴露前7天和噪声暴露结束后给予中药灌胃,预防组同期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给药,均连续13天.以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评价各组豚鼠听功能的变化;耳蜗基底膜铺片计数比较外毛细胞损伤率;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耳蜗螺旋韧带铺片观察血管纹充盈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和治疗组比较,预防组豚鼠的ABR阈值、毛细胞损伤率均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电镜下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光镜下血管纹呈轻度缺血;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豚鼠的ABR阈值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但毛细胞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两组毛细胞损伤程度均较重,但光镜下血管纹缺血程度相对较轻.结论:补肾活血方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在改善听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

    作者:赵金晓;刘金洪;王永华;王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清热化湿消瘀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消瘀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降脂益肝汤防治组、东宝肝泰组进行干预,测定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评估肝组织病理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等变化.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降脂益肝汤防治组血清TG、TCH、LDL、ALT、AST明显降低(P<0.01),作用均优于东宝肝泰组(P<0.05),降脂益肝汤防治组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明显改善(P<0.01),其炎症活动程度较东宝肝泰组明显减轻(P<0.05).肝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1),显著降低血清FFA含量(P<0.01).明显优于东宝肝泰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降脂益肝汤有明显防治NASH作用,作用机制与其能减少脂类淤积、缓解氧化应激、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林;毛成健;严红梅;张赤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天胡荽有效部位HS抗大鼠免疫型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天胡荽有效部位HS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复制猪血清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γ干扰素组,HS高剂量组(1.5g/Kg)与低剂量组(0.5g/Kg),观察HS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羟脯氨酸(Hyp)的含量以及对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HS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Hyp水平;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HS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都有一定改善.结论:Hs具有良好的抗免疫型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郑燕一;彭震宇;李娜;张如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

    目的:筛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椒目油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椒目中α-亚麻酸的含量和椒目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两因素对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分离釜Ⅰ温度、分离釜Ⅱ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分离釜Ⅰ温度35℃,分离釜Ⅱ温度30℃.结论:优化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许家鸾;蒋剑平;陈琳;骆仙芳;宋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运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的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起到积极的逆转作用,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方面就运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魏杰;史晓林;何伟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冠心病证素研究现状

    从冠心病证素的病位、病性、分布特点、组合规律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证素分布特点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从证素入手的冠心痛证候学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唐明;周景想;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酚酸胶囊对Beagle犬心肌缺血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丹酚酸胶囊对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2周每日给予Beagle犬25mg·kg-1、50mg·kg-1、100mg·kg-1丹酚酸胶囊后,观察二步法结扎冠状动脉致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心率(HR)、血压(MAP)、心肌血流量(MBF)和冠脉阻力(CVR)的变化,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给予高、中、低剂量丹酚酸胶囊组可明显降低HR、CVR、CK-MB和MDA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MBF、SOD活性和GSH-PX活性(P<0.05,P<0.01),对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丹酚酸胶囊可有效降低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对犬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柴建国;陈民利;张善飞;潘永明;陈亮;徐剑钦;应华忠;朱科燕;叶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王会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

    王会仍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多年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其广用经方于各科,尤对肺系疾病有独到阐发,多起沉疴,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绍其对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治疗经验,并举验案一则,以体现其临证用药特色.

    作者:徐俪颖;骆仙芳;王会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当归切制工艺的研究

    目的:筛选当归佳切制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结合药材水分为评价指标,选择润制时间、烘制温度和烘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当归切制工艺参数.结果:通过优化并经实验验证.得出当归的佳切制工艺为:润制时间4h,干燥温度60℃和干燥时间4h.结论:为进一步规范当归饮片的切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周桂芬;吕圭源;陈素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心血管病常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安全性反思与对策

    临床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康复显示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工艺、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各种原因,造成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近年并非少见.就临床中所遇见及文献报道的、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进行安全性思考及对策探讨,以引起重视,避免事故发生.

    作者:洪育萍;谌剑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