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罗庆;张思林;张志远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诊断和治疗, 颈部
摘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MICA在喉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ICA在喉癌细胞Hep-2和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MICA mRNA和蛋白在喉癌细胞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喉外伤组织为对照.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CA在Hep-2细胞中强势表达.与对照相比,MIC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有增强(P<0.01),MICA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无关.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MICA蛋白在Hep-2细胞呈强势表达,但在喉癌组织中MICA蛋白随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降低.结论:MICA mRNA在Hep-2细胞和喉癌组织中均强势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无关.MICA蛋白在Hep-2细胞呈强势表达,但在喉癌组织中MICA蛋白随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降低.由此可见,MICA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睿;王郡甫;苏庆红;陈雪梅;许晓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不同给药途径辅助治疗耳鸣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对利多卡因静脉注射、鼓室给药、穴位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治疗耳鸣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利多卡因在耳鸣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Verse ScienceDirect、Springer、OVID等数据库,筛选出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文献进行严格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S.2软件对文献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1 203例患者,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耳鸣患者病程7 h~20年,疗效的评估主要依据响度分级、严重程度量表或主观感受.所有文献均未具体提及疗效维持时间,仅以“短期”、“较短”等词加以说明.其中静脉注射组13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98例);鼓室给药组50例,总有效率为74.0%(37例);穴位注射组332例,总有效率为87.7%(291例).各对照组例数分别为125、40和32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42.4%、50.0%和58.3%.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多卡因经3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传统药物(P<0.05).结论:利多卡因不同给药途径尽管作用维持时间短,但均有一定耳鸣抑制作用.其作为耳鸣综合治疗的辅助措施,有助于缩短适应耳鸣的时间而非消除耳鸣,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分析.

    作者:李辉;李明;张剑宁;李祥翠;谭君颖;纪波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1声门型喉癌的治疗选择

    作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贯穿切除耳廓瘢痕疙瘩手术疗效观察

    耳廓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辅助药物注射或放疗联合应用等,部分患者因耳廓瘢痕疙瘩病变部位高、体积大,手术切除瘢痕后,因耳廓外缘不完整,出现耳廓缺损,不能满足患者的外观要求,增加了心理疑虑.笔者2007-2015年间对45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行贯穿切除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恩宇;田玉琴;郭庆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孤立性翼突良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孤立性翼突良性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和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例翼突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高分辨率CT及增强MRI检查,全身麻醉,经鼻内镜行肿物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2~48个月,行鼻内镜及MRI检查,了解术腔恢复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及手术前后症状改变及缓解情况.结果:术后病理确诊,2例为囊肿性病变,1例为梭形细胞脂肪瘤,1例为炎性病变.术后随访术腔瘢痕形成,表面光滑,术后无复发,术后未有新发症状,术后鼻塞缓解,头痛症状无变化.结论:高分别率CT结合增强MRI对于翼突部位病变的位置、范围、性质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经鼻内镜切除孤立性翼突良性病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丹凤;石照辉;王剑;申金金;陈福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韶关市新生儿4个基因20个突变位点筛查结果分析

    先天性聋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致残性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聋发生率为1‰~3‰[1-2],我国2008-2010年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99‰、2.15‰和2.19‰,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证明,早期发现、诊断和早期干预康复,9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可以获得正常交流的能力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作者:蓝培基;陈亚军;刘毅;吴良银;康健;陈贤艺;余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h17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扬;唐臻臻;姚东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鼻窦骨化纤维瘤1例

    作者:刘冉冉;王春华;刘朝兵;杨蕾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该方法具有应用广泛、易操作、结果标准化等优点.ARIA中,提示SPT推荐用于速发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因为症状与激发之间有高度相关性[1].我国《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也推荐SPT作为诊断的主要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目的包括缓解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尚不明确能否应用SPT的检查结果来预测或提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本文旨在探讨SPT中阳性反应数量及高阳性等级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张珂;朱丽;张迎宏;王琳;马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45例听力障碍患者基层医院助听器远程验配模式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助昕器远程验配模式可行性和推广性.方法:对比分析了45例实行助听器传统验配和45例实行助听器远程验配患者言语识别率及满意度.结果:助听器传统验配模式和远程验配模式各45例,其中传统验配模式康复35例,康复率为77.8%;远程验配模式康复42例,康复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器佩戴6周末,传统验配模式平均言语识别率增长19.40%,远程验配模式平均言语识别率增长27.47%,远程验配模式较传统验配模式平均言语识别率增长更显著(8.07%).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结果提示:45例使用传统模式验配助听器患者中,33例(73.3%)满意,12例(26.7%)患者使用后不满意.而45例使用助听器远程验配模式的患者中,40例(88.9%)表示满意,5例(11.1%)不满意.结论:听力障碍患者医院助听器远程验配模式较传统验配模式助听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因而更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富强;翟丽萍;李乐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窦腔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方法:收集175例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窦腔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菌群分布的特点及敏感药物.结果:送检标本175例,检出致病菌118株,阳性率为67%.其中革兰氏阳性菌菌株79株,革兰氏阴性菌菌株39株.革兰氏阳性菌中常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分别为:阿米卡星、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结论: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多数窦腔内存在细菌感染.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在抗生素敏感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作者:李军;吴彦桥;李晓明;邸斌;王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提高人工耳蜗在噪声环境下语音辨别力的新进展

    作者:潘豪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难治性鼻-鼻窦炎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鼻窦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和系统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42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5例患者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都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42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16例(38.1%),部分控制19例(45.2%),未控制7例(16.7%);术后12个月35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11例(31.4%),部分控制15例(42.9%),未控制9例(25.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9,P>0.05).结论:以合理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为基础,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满意且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驱云;赵侃;沈毅;沈志森;俞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颈部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罗庆;张思林;张志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颌窦癌并发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1例

    作者:彭振兴;徐先发;魏伯俊;尹金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罕见咽后间隙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华;宋西成;贾传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声带息肉术后并发声带接触性肉芽肿1例

    作者:邱志利;蒋晓平;袁小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在喉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及细胞中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探讨这2种基因与本地区LSCC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Stat3和c-myc在60例LSCC和3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喉鳞癌细胞Hep2中p-Stat3和c-myc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2细胞在Stattic作用下p-Stat3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SCC组织中p-Stat3和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70%,与声带息肉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C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3,P<0.05).细胞免疫化学法显示,在Hep2细胞中存在有p-Stat3和c-myc蛋白的表达;在抑制剂Stattic作用下,Hep2细胞中p-Stat3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在LSCC组织和Hep2细胞中存在有p-Stat3和c-myc的表达,Stattic可以特异性的抑制p-Stat3的表达,并下调其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表明活化的p-Stat3信号通路可以成为LSCC基因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分子靶点.

    作者:刘丽;王莹;桑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I-RADS分级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3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TI-RADS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特征.并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得出SWE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各参数佳阈值.统计分析超声TI-RADS分级、SWE及SWE联合TI-RADS对TM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计算AUC.进一步得出SWE联合TI-RADS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3个结节中253个恶性结节,70个良性结节.SWE技术各参数SWE_max、SWE_mean和SWE_ min的AUC分别为0.648、0.629和0.605.当SWE_max=66.50kpa,SWE_mean=37.50 kpa时,TI-RADS和SWE诊断TM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4%、82.86%、87.00%、94.89%、65.91%和49.01%、74.29%、54.49%、87.32%、28.73%,2种诊断方法在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WE联合TI-RADS诊断TM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6%、67.14%、89.16%、91.29%、79.66%.超声TI-RADS分级、SWE及SWE联合TI-RADS应用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的AUC分别为0.763、0.616、0.804.SWE联合TI-RADS应用诊断5 mm以下及5~10 mm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66.67%、87.07%、92.44%、64.29%和98.50%、67.44%、90.91%、90.34%、93.55%.结论:超声TI-RADS与SWE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TMC的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芦雪娇;张艳华;刘莹;张娜;张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不佳患者的HRCT影像评估

    随着近年来CT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及重建软件的发展,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已经可以多方位显示中耳细微结构,并使细小解剖结构的三维体积重建更加清楚、更加快捷,其在中耳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很明确[1-2],成为诊断中耳炎及听骨破坏的金标准.但对听骨链重建术后的评估文献报道则较少.笔者搜集了70例经颞骨1024高分辨CT检查的听骨链重建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听骨链重建术后颞骨高分辨CT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

    作者:逯巧慧;郭勇;刘阳;张君;陆伟;郑奎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