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航;张燕妮;易星;吴学文;梅凌云;孙虹
作者:胡澜也;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并比较术后鼻中隔血肿和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填塞组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流泪、耳鸣(耳闷)、吞咽困难和睡眠困难等指标的VAS评分明显大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缝合相对鼻腔填塞优势较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大伟;王玮;林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耳硬化症患者微创径路进行激光镫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以13例(15耳)耳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耳道较宽畅者选择经耳道内微创切口行激光镫骨手术.使用激光切断镫骨肌腱、前后弓,离断砧镫关节,取出镫骨上结构,激光于镫骨底板中央后下部打直径0.6 mm的孔,置入相应长度Piston人工听骨.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1h.仅1例术后出现眩晕、恶心,予对症治疗后3d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术后所有患者耳道内切口愈合良好,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各个频率气骨导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导听力在各频率均有改善,骨导听力在1、2、4 kH频率有改善.结论:对于外耳道较宽畅的耳硬化症患者,采用微创切口耳道内径路激光镫骨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且耳后或耳前没有切口,便于术后护理,也较为美观.
作者:郝欣平;陈树斌;于子龙;梁凤和;李永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方法:以30例鼻咽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ICP-MS/MS)测定稀上元素含量,并对稀上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数的标准差数值小,稀土元素含量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稀土元素含量在鼻咽癌组织中的变化较大,绝对值上Nd、Ce、Pr、Gd等轻稀土元素变化较大;变化程度上Yb、Tb、Ho等重稀土元素变化较大,并存在Eu、Ce的负异常(δEu=0.385 5,δCe=0.523 4).结论:鼻咽癌组织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符合奇偶分布规律,随着原子序列的增加,含量呈波浪形下降,呈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富集型的分布模式,并存在Eu、Ce的负异常.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张玲珍;肖富福;钟兆铭;叶桂林;李宗;李韶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主观性与客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及O-BPPV)的序贯治疗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7期间诊治的19例垂直半规管S-BPPV (A组)与45例垂直半规管O-BPPV(B组)患者的资料,评价其序贯治疗的疗效,同时报道5例水平半规管S-BPPV的序贯治疗疗效.结果:首次耳石复位次数A组为2~6次,平均(4.21±1.18)次;B组为2~3次,平均(2.29±0.46)次;复位次数A组比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首次治疗有效率为78.9%(15/19),B组为82.2%(37/45);序贯治疗1周后A组有效率为89.5%(17/19),B组为88.9%(40/45);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A组1例(5.3%)复发,B组2例(4.4%)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序贯治疗对垂直半规管S-BPPV与O-BPPV或具有同样疗效,但S-BPPV首次耳石复位次数更多.水平半规管S-BPPV可用耳石复位加药物和仰卧位摇头法序贯治疗.
作者:李双;王庆;董洁;周绪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07-2015-06期间收治的21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其中15例有甲状腺手术史,2例为外伤后出现声带麻痹,1例继发于垂休瘤术后,1例为炎症性因素,2例无明显诱因.21例患者均行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术,其中10例术前行气管切开,9例术中同时行气管切开术,2例未行气管切开.结果: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堵管,部分患者堵管后仍有憋气,故间断堵管.术后1年随访,17例可顺利拔除气管套管,2例拔管失败.术后随访3个月~6年,拔管后的患者未再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结论: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术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愈合快,拔管率高,效果满意.
作者:朱敏;李进让;郭红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杨田田;陈玮伦;武欣;张铁权;张元丁;郑昌林;傅仲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双侧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 HRCT和磁共振3D-超快速循环稳态进动成像(3D-FIESTA)成像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确诊的LVA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14例均行HRCT和MRI 3D-FIESTA序列扫描,同时进行内耳道MRI三维重建.结果:LVAS是一种前庭导水管(VA)扩大引起儿童先天进行性听力下降的疾病,常为双侧患病,临床表现为中到极重度的听力损失;14例患者HRCT平扫表现为VA的喇叭状或裂隙样扩大,VA直径范围1.5~4.3 mm,平均2.4 mm;VA扩大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具有相关性;MRI表现为VA和内淋巴囊的异常扩大.结论:HRCT是准确诊断LVAS的重要检查,可获得VA扩大的具体值;MRI及内耳道三维重建结果较HRCT更能无创且直观地显示LVAS扩大的内淋巴囊及其他内耳畸形.
作者:郭油油;李咏梅;曾春;王静杰;刘义;尹平;廖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较多,过去多研究物理和药物等治疗方法,但疗效不尽人意,有些方法还会导致耳廓畸形和(或)耳廓皮肤增厚、着色.文献上对耳廓假性囊肿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报道有限.从1999年起我们开始探讨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式、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臧传善;孙健;孙彦;邱杰;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切缘组织中p53、p21、PCNA及COX 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11-2010-12期间住院的98例喉癌患者,病理检查均为早期喉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均实施CO2激光手术方式切除,切除整块肿瘤后,留取肿瘤原发灶组织和手术切缘组织,保留5 mm癌周组织作为手术切缘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每3~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局部组织复发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随访3.0~4.5年.结果:①98例喉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53、p21、PCNA及COX-2蛋白的阳性率为65.3%、52.0%、70.4%及69.4%;手术切缘组织中p53、p21、PCNA及COX-2蛋白的阳性率为23.5%、39.8%、32.7%及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53、p21、PCNA及COX-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TNM分期无关.②98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局部复发17例(17.3%).切缘组织中p53、p21、PCNA及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其中p53和p21、PCNA和COX-2检测共阳性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单阳性的患者(P<0.05).③p21在p53阳性切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阴性切缘组织中的表达;PCNA在p21、COX-2阳性切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阴性切缘组织中的表达(P<0.01);但PCNA在p53阳性切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其在阴性切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讨p53、p21、PCNA及COX-2在喉癌细胞增生及局部复发过程中的作用,提示生化代谢与分子结构水平表达异常先于细胞形态表观的改变,建议对阳性指标进行随访检测,阳性表达的患者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干预.
作者:曾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单侧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和对侧耳异常情况及梅尼埃病双耳异常发生率进行研究,为梅尼埃病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梅尼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了解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对侧耳异常的发生率及发病特点.结果:梅尼埃病患者双耳异常发生率为35.85%(38/106);患耳(对侧耳)耳蜗症状出现时间为梅尼埃病发病后2.25(6.63)年;主要以耳鸣、耳聋、耳闷中2项及以上症状首发;39.47%(15/38)的双耳异常患者出现对侧耳听力下降.结论:约1/3的梅尼埃病患者出现双耳症状,而约1/3的双耳异常患者出现对侧耳听力损失,拟行损伤性或破坏性方法治疗梅尼埃病时需考虑患者的病程及对侧耳症状.
作者:马晓彦;吴子明;刘兴健;陈先兵;徐大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许栋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宋园园;冀永进;赵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马薇;王金凤;谢宇平;惠培林;赵丽君;魏晓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其对单一过敏与多种过敏儿童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7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满2年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脱敏组,并按过敏原数量分为单一螨虫过敏组(41例)与多重过敏组(36例).选择同期由螨虫致敏行药物治疗的33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开始和治疗6个月、1年、2年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药物总评分(TM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脱敏组治疗6个月时TNSS与VAS评分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及2午时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MS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除TMS评分治疗6个月时稍低于多种过敏组外(P<0.05),单一过敏组的各种指标评分与多种过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螨虫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单一螨虫过敏与伴多重过敏的儿童免疫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谢利生;蒋银珠;李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使用电镜观察正常钩突黏膜与下鼻甲黏膜的形态学差异,探讨钩突的生理学作用.方法:选取接受鼻内镜手术的12例患者(正常钩突黏膜8例,正常下鼻甲黏膜4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取所需黏膜后,将观察面朝上,置于滤纸片上,行常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制样方法处理;观察纤毛形态、结构及分布和摆动方向.结果:①钩突内外侧面黏膜与下鼻甲黏膜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纤毛形态一致,均具有典型“9+2”结构,黏膜表面均有密集的纤毛分布;②正常下鼻甲黏膜纤毛总体方向朝向后上方,钩突内侧面(鼻腔面)黏膜纤毛摆动总体朝向内下及后方,钩突外侧面(窦腔面)黏膜纤毛摆动总体朝向外下及后方.结论:钩突内、外侧面黏膜与下鼻甲黏膜纤毛结构与形态一致,但在纤毛摆动方向上有各自的特点,推断钩突内、外侧面纤毛清除系统在鼻腔鼻窦黏液清除系统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
作者:陈鹏;曹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双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双侧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的综合治疗.结果:35例患儿均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加局部表面麻醉下取出异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双侧支气管异物病情凶险,及时准确的诊治可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前及术中缺氧时间较长的患儿,术后应给予镇静、高压氧等综合性治疗.
作者:张晓雯;韩敏;郭志娟;黄沂传;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周恩晖;张燚;薛晓成;张玉;陈晓平;胥伟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耳廓瘢痕疙瘩主要因穿耳洞或耳廓局部外伤、感染继发引起.既可生长在耳垂,也可生长在耳廓,特别耳廓外上侧缘耳轮处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可导致耳廓局部形态改变,发病时伴有瘙痒、疼痛,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单纯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一般疗效不佳,术后复发率高,且术后耳廓形态改变明显.
作者:吕操;白忠;钮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