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翦新春;闵安杰;孙璐;刘尔莎;吴莉玲
目的:通过对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临床参数的研究分析,探讨桥本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影响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包括70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观察组),242例单纯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肿瘤大小、甲状腺抗体水平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本病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合并桥本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直径更小,有更低的淋巴结转移,对合并桥本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宜在采取手术原发灶根治的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尽量避免预防性颈侧淋巴结清扫.
作者:陈征;董汉华;叶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鼻窦炎并发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急性鼻窦炎引起的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记录等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13例患儿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1周后效果欠佳,除1例自动离院失访,其余均经手术治疗后治愈.有1例8岁患儿从眼科转入我科即右眼失明,虽经手术治疗,但视力仍未改善.结论:急性鼻窦炎并发眶蜂窝织炎起病急、进展快,如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可有效预防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损害,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钰;赵玉林;李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伴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4~60岁尘螨过敏的AR伴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资料.203例患者中,86例接受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的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和药物治疗(SLIT组);117例患者仅采用标准化药物治疗(单纯药物组).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鼻部症状评分、鼻炎药物评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哮喘药物评分以及治疗费用,并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鼻部症状评分、鼻部药物评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哮喘药物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完成1年和2年的疗程后,SLIT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鼻炎药物评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哮喘药物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SLIT组患者治疗1年和治疗2年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费用方面,尽管SLIT组的直接费用稍高于单纯药物组,但其间接费用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AR伴过敏性哮喘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够降低患者的间接治疗费用.
作者:王鹛嵩;吴海涛;黄学彬;钟莉莉;柳海珠;黄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兔合并局部神经损伤的下颌骨骨折模型的局部应用,观察NGF对BMP-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GF促进合并局部神经损伤的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下颌骨骨折+切断神经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GF)、对照组(下颌骨骨折+切断神经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S)、空白组(下颌骨骨折+切断神经束)和完整组(下颌骨骨折+保留神经束).手术建模后分别于2、4、6、8周每组各处死实验动物3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表达的改变.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到骨折区成骨现象: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完整组较空白组明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近.PCR早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P-2表达在2周时达到高峰后在中后期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随时间减小.结论:局部应用NGF能够促使BMP-2在合并局部神经损伤的下颌骨骨折愈合的早期表达升高,这可能是NGF促进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吕桂浩;蒋练;满城;向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接受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有效的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与控制将直接影响此类患者的手术疗效.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指耳廓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原因有外伤、手术及感染等,耳廓软骨因供血障碍出现坏死,病情发展迅速,如治疗时机不及时和治疗方法不当,可影响耳廓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1].
作者:罗立斌;李育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BCT及螺旋CT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采用CBCT与螺旋CT对1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茎突同一部位进行检查,并对茎突长度及成角的角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螺旋CT茎突成像较CBCT清晰,两者在茎突长度、角度测量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CBCT是除三维螺旋CT之外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另一重要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超;翦新春;闵安杰;孙璐;刘尔莎;吴莉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Bcl-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5例SNSCC及2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为88.6%,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无表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为71.4%,明显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25%(P<0.01).Survivin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肿瘤的分级程度越高,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水平越低.结论:Survivin、Bcl-2与SNSCC的发生、发展有关,Survivin可能会成为SNSCC基因治疗的靶点.
作者:梁锦辉;罗海林;龙芳;李莉;黄河浪;黄梅;张翔;毛谓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李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蔡云香;张小安;黄振河;游龙贵;张克辉;黄金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的有效性及依从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法,对经特异性免疫治疗的262例AR患者进行依从性及疗效调查分析,并对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262例患者中,完全依从60例,依从性差202例.总结出治疗脱落的11种原因.142例患儿中,完全依从40例(28%);118例成人患者中,完全依从20例(17%),两者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药物总评分、鼻部症状总评分及各症状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2年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63%,儿童组和成人组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影响AR患者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患者、家庭、医护人员及社会支持等,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可针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提高治疗依从性.SLIT是治疗AR的有效方法,儿童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翁永彩;顾东胜;曾冬前;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胡伟琦;施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耿聪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体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检测结合嗜酸细胞百分比的测定,探讨各免疫指标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IFS)的关系,为其发病机制、亚型分型判定标准及围手术期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NIFS,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判断其嗜酸细胞浸润是否阳性进一步分为真菌球型(FB) 1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 17例.行血清特异性sIgE、sIgG、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FB和AFS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1,P<0.05),血清总IgE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7.127,P<0.01);②FB组患者总IgE分级主要在1级(占81.25%),AFS组主要在2级(占41.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9,P<0.01);③FB组患者血清sIgE分级主要在0级(占50%),AFS组主要在2级(占47.0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5,P>0.05);④FB组患者血清sIgG分级主要在0级(占56.25%),AFS组主要在1、3级(各占29.4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7,P>0.05).结论:①NIFS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以真菌感染为发病原因,特异性变应性体质在NIFS发病及病情演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②NIFS在不同特异性变应性体质发病过程中,其病情演变过程不同.可分为FB鼻窦炎和ARS两种亚型;③sIgE、sIgG、总IgE及嗜酸细胞的检测对NIFS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葛莹;孔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李成学;李亚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朱栋;夏纪严;王艺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侧鼻腔鼻窦疾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92例单侧鼻腔鼻窦疾病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慢性鼻窦炎42例(伴鼻息肉3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鼻窦真菌病9例,牙源性上颌窦炎6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3例,鼻腔血管瘤4例,鼻窦骨瘤3例,鼻窦囊肿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例.结论:单侧鼻腔鼻窦疾病,虽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见,但仍有超过50%是其他病变,其中常见的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要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李长国;刘静;潘祖民;张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赵婷婷;肖水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徐建慧;叶飞;陈嵘;孟凤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鼻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放疗可破坏鼻腔黏膜和纤毛的功能和活性,导致NPC放疗后早期的黏膜炎症及继发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1],其发生率较高,可高达86.8%[2],而CRS所导致的黏膜慢性炎症是NPC放疗后难忍受的不良反应之一[3],临床对于CRS的治疗仍存在较大分歧[4],主要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鼻内镜手术,若进行手术,则手术的范围如何确定.本研究就上述争议,开展保守治疗、经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治疗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3种治疗方案的比较,为临床制定NPC放疗后CRS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郭蓓;袁琨;崔前波;陈伟;左文静;谭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CT及MRI资料,总结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淋巴瘤CT、MRI的影像资料,针对病灶部位、侵及范围、骨质破坏以及其密度、信号特点、强化程度、邻近组织情况进行统计评估.结果:NK/T细胞、T细胞NHL以弥漫性生长为特点,广泛存在于鼻腔呼吸区,常累及中、下鼻甲整体呈铸型改变,局部骨质轻微虫蚀样、虚线样破坏,且无明显的骨性移位,病灶密度不均,肿瘤边界模糊,整体呈混杂信号;B细胞NHL病灶起源于鼻腔前部,对周围邻近组织有压迫表现,局部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质有虫蚀样、虚线样改变,常有轻度骨性移位,肿瘤边界相对清楚,病灶信号较均匀,部分瘤体均匀强化.结论:鼻腔鼻窦淋巴瘤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提示病理分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何占旭;曹志伟;丁长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