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柏;郦尧旺;周忠东;谢浩洋
目的: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为指标,以黄酒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优选出的酒当归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0%,闷润1h,140℃炒制15min.结论:优选出的酒当归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当归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滕菲;张学兰;张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复方薤白胶囊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凋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述的影响,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H2O2行内皮细胞凋亡造模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薤白胶囊提取液作用24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含量变化.结果:H2O2造模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Hoechst 染色见大量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出明显凋亡峰,抗凋亡基因Bcl-2含量降低,与正常组相比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各中药组提高了造模后细胞增殖率,降低了凋亡细胞及凋亡峰,提高了Bcl-2含量表达,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薤白胶囊能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保护内皮细胞,抗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张文曦;奚肇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临床运用谭敬书升麻解毒汤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特点的总结,分析其诊断经验及升麻解毒汤治病的体会.结果及结论:全面分析儿童症状结合鼻窦影像学检查可避免误诊,升麻解毒汤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效验方.
作者:周小军;李凡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陈意认为中医治疗不寐证主要从心、肝、脾、肾着手,分别从益气养血补心脾、滋阴清热治相火、疏肝理气解肝郁、燥湿化痰理中焦4个方面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分期分阶段论治.
作者:鲁建锋;裘生梁;陈君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中药的现代化和世界对中药认识的加深,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问题便突出地表现出来.从中药说明书所存在的问题和翻译策略方面对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作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作者:罗海燕;施蕴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对本溪地产的生晒参、红参、林下参,建立可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g1、Re、Rf、Rb1、Re、Rb2和Rd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三者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人参皂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50%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结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不同种类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结论:生晒参、红参、林下参之间多数成分上有差异.
作者:荆淑芹;姜海平;刘凤云;窦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变化的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方法:以证候所包含的主要症状进行组内分组,以症状的合计作为证候,运用等级分组资料的H检验(Kruskal and wallis法).结果:创造性地运用了现有的统计方法,为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探索出一条新路.结论:强调症状变化程度应作为等级资料,划分为加重、无明显变化、减轻、消失,4个等级,并给出了界定标准.提出了干预措施是否针对主要症状的问题,用以区分和检验干预措施是主要治疗还是辅助治疗,使基于症状变化的中医证候(和疾病)的疗效评价趋于客观化.
作者:王志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孙思邈作为伤寒八大家之一,其对伤寒学说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为伤寒学说能够流传于世作出巨大贡献;②首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③发展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方法;④奠定三方为纲的基础;⑤发展了儿科伤寒和妇科伤寒;⑥遵仲师制方之法,在实践中发展经方.
作者:巫大平;蔡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MCAO模型大鼠星形细胞活性及其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药物组各24只.采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按要求分别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生理盐水灌胃2周.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梗死侧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CBF测量结果表明,术后模型组与药物组梗死侧额叶皮质rCBF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经药物治疗1周后,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虽然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但较之治疗前和同期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经药物治疗2周后,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仍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观察的各时点则均无显著性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阻塞后,模型大鼠梗死灶周围区GFAP的表达同假手术组相比并无显著改变(P>0.05);而药物组分别给药1周、2周后,GFAP的表达均较同期模型组、假手术组及药物组术后1周有显著增强(P<0.05).药物灌胃1周、2周组的GFAP平均灰度值和:rCBF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复健片可以增强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而且这种活性的上调有助于改善受损脑组织的局部血流量.
作者: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得气,是针刺过程的一个独特现象.长期以来,针刺得气的描述多为一种主观化的感觉描述.关于得气实质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方面.针刺得气可以定义为针刺干预人体经络后经过脑的整合时在脑部区域的针刺反应.进一步指出应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和模式识别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开展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
作者:黄泳;夏冒李;陈俊琦;杨君军;唐纯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MMP-2mRNA表达探讨开窍通腑汤的神经保护及神经功能重塑作用,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h再灌注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MCAO后不同时间点各组MMP-2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结果:开窍通腑汤可通过降低MMP-2的含量,减轻缺血时基底膜的降解,从而维护BBB的完整性.从而达到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作者:刘树权;关欣;李檀;孟宪生;金岩;池明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UA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加用自拟中药方荆保心通络汤,观察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能够更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对血脂及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作者:周玉文;张志娟;李淑芹;吴佐玉;杨玉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ⅡA 3天,每天1次.各组于脑缺血90min再灌注24h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Y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法检测检测脑组织MCP-1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1)TanⅡA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高、低荆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MCP-1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MCP-1和N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MCP-1和TNF-α含量,抑制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可能是TanⅡA发挥脑保护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李浩;刘开祥;俸军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NCI-N87细胞经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碱对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浓度>3mg/mL,细胞毒作用较大;浓度在0.5~2.0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在0.1mg/mL,对肿瘤细胞生长几乎无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cl-2蛋白则随之下降.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NCI-N87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bcl-2蛋白水平.
作者:王中林;蒋平;谭映霞;于永洋;潘忠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黄芪组(C组)、中剂量黄芪组(D组)和高剂量黄芪组(E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黄芪提取物灌胃,药物干预10周末结束实验,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肝组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显示脂肪变性、炎症或炎症坏死并伴有血清ALT、AST、TC、LDL、FBG及肝组织TC、TC和MDA明显升高,而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LT、AST、TC、LDL、FBc和肝组织TG、TC和MDA降低,而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P<0.01,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相关.
作者:方芳;宋育林;许建明;查正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前,中药资源面临着需求量增加、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可持续发展困难的危机,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宋丽艳;谷建梅;刘秀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8例(103膝)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4周,经过6~40个月的随访,平均13.2月,结果优52人67膝、良16人23膝、中7人10膝、差3人3膝,总优良率为87.38%.结论: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童培建;何帮剑;金红婷;马镇川;肖鲁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伤寒论>除了在少阴病篇有甘草汤、桔梗汤等专门治疗咽部疾病的专方之外,其他各篇均未单独对咽部疾病进行论述,通过对太阳病篇中涉及到咽部干燥症的条文的详细解读,来揭示其隐藏的关于咽干症的一系列治则和治法.
作者:郭强中;李云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温肾利气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标准,属于缓解期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治疗组采用温肾利气法针灸治疗和口服中药,对照组采用温肾利气法中药口服,12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天,共治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肾利气法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万文蓉;程绍鲁;张卫;谢俊杰;叶清景;邱东升;叶姿英;吴秋燕;金海鹏;刘小雪;谢颜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可能性及其发病特点.方法:使用小鼠脑脊髓匀浆(spinal cord homogenate,SCH)免疫C57BL/6J小鼠,完全福(氏)免疫佐荆为免疫佐剂,并在尾静脉注射百日咳杆菌,建立EAE模型.结果:自制SCH免疫C57BL/6J 小鼠可见明显脱髓鞘改变.两次免疫法与一次免疫法相比,发病率较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发病时间延长(P>0.05).结论:SCH免疫C57BL/6J小鼠的EKE动物模型,主要表现为急性单相病程,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来看符合人类MS的病理特点,值得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关东升;高颖;朱陵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