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阳和汤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亚娴;田君

关键词:阳和汤,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MCF-7, MDA-MB-231
摘要:目的:鉴于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和马培之对阳和汤能否治疗乳岩(乳腺癌)持不同现点,通过实验探讨阳和汤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阳和汤大鼠含药血清对人类乳腺癌ER(+)细胞MCF-7和人类乳腺癌ER(-)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阳和汤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是阳和汤对ER(-)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远比ER(+)的MCF-7细胞要强.结论:阳和汤可以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是更适用于ER(-)的乳腺癌患者.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的fMRI研究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等多个脑区信号发生变化.结论:电针刺激引起了多个脑区信号的变化.穴位治疗作用的发生可能是多个脑区互相联络,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唐宏图;王华;徐海波;韩俊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大鼠血浆ET-1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大鼠血浆ET-1水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参麦+缺血再灌注组(参麦组)、丹参+缺血再灌注组(丹参组),观察脑缺血2h,再灌注4h后,各组动物肺组织病理、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中ET-1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参麦组和丹参组肺损伤均明显改善.模型组PO2明显低于空白组,参麦组与丹参组PO2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ET-1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参麦组、丹参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参麦组与丹参组比较,血浆ET-1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能改善肺损伤,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并且以参麦注射液作用较佳.

    作者:韩宁;张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血管亚健康状态常见脏腑及情志证候类型

    以正常高值血压及血脂边缘升高为例,以心血管亚健康常见脏腑证候类型为切入点,探讨心血管亚健康状态,为中医研究心血管亚健康状态尤其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周宝宽;陈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艾灸疗法活血化瘀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之一,艾灸疗法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对近年来艾灸疗法活血化瘀的临床运用及相关机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与分析.

    作者:谭琳蓥;刘慧荣;吴焕淦;蒋枫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动物模型.方法:给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降低环境温度,造成糖尿病足动物模型;同时监测各组大鼠的体重、饮水量、空腹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舌下、耳廓脉络变化,进行各组大鼠肢端坏疽症状评分.结果:糖尿病足造模成功率75%.糖尿病足组与正常对照不降温组、降温组相比,体重明显减轻,饮水量明显增加,空腹血糖、肢端坏疽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舌质紫黯,舌下脉络增长增粗,耳廓苍白或紫黯.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建立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模型,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和筛选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陶茂灿;曹毅;许经纶;黄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附子甘草配伍与炮制对乌头碱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附子甘草配伍与附子炮制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HPLC测定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比较附子、附子炮制品、附子单煎、附子甘草配伍煎液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乌头碱在0.65~32.5μg/mL(r=0.999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附子炮制后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附子与甘草配伍后比单用附子其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附子与甘草配伍能有效地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体现了中医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作者:沈少华;张宇燕;杨洁红;万海同;王玉;郭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4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因子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特异症状表现及证候特点.方法:收集34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四诊信息,剔除四诊信息中低于20%阳性率的指标,应用因子分析降维处理得出冠心病主要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得到16个公因子F1虚证脉象;F2脾肾气虚;F3痰湿证;F4肝气郁滞;F5热盛津伤;F6心气虚;F7脾虚不运;F8阴虚津亏;F9肝阴亏虚;F10气阴两虚;F11气化不利,水湿内停;F12~F16血瘀证.结论:虚证为冠心病主要中医证型.

    作者:吴旸;王轩;崔杰;任文林;彭建军;郭维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逐饮Ⅰ号对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TUM2-PK含量和胸膜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逐饮Ⅰ号对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和胸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建立艾氏腹水瘤细胞株(EAC)恶性胸水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恶性胸水大鼠血清中TUM2-PK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胸膜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①恶性胸水大鼠模型组的血清TUM2-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空白组,中药组、顺铂组、中药+顺铂组血清TUM2-PK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顺铂组的血清TUM2-PK含量明显低于顺铂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与顺铂组含量相近.②恶性胸水大鼠模型组的胸膜组织bFGF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组、顺铂组、中药加顺铂组的bFGF表达低于模型组,中药+顺铂组的bFGF表达,明显低于顺铂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与顺铂组相近.结论:①逐饮Ⅰ号可明显降低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TUM2-PK含量.②逐饮Ⅰ号可明显降低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胸膜组织bFGF表达.③逐饮Ⅰ号可能通过降低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TUM2-PK含量及胸膜组织bFGF表达,达到抑制恶性胸水的目的.

    作者:刘建秋;李竹英;蒋鹏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参丹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和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丹饮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参丹饮,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前两组治疗均给予.分别比较3组心绞痛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测定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用药后3组UA患者心绞痛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TM、ET-1水平用药后各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在降低TM、ET-1方面,中医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丹饮能通过降低血浆TM、ET-1水平,保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毛以林;简维雄;袁肇凯;刘叶辉;孙贵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论《黄帝内经》中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

    从<黄帝内经>中的解剖学内容入手,阐述了<黄帝内经>对于解剖学的认识.论证出<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是实体解剖器官.通过对<黄帝内经>全方位的了解,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得出的结果是,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应该是食管、胰和输尿管.

    作者:徐勇刚;魏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医脑学说概要及脑形成研究思考

    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对中医脑的定位、功能和形成进行总结,借助现代科学新成果提出中医脑发育形成的研究思路,希望形成脏腑发生理论,丰富脏象学说,为中医药防治脑部疾病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作者:刘柏炎;陈雪梅;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蝉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蝉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通过观察澄清度、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比较了硅藻土吸附法、乙醇沉淀法、壳聚糖澄清法、离心法、大孔树脂吸附技术5种澄清工艺的差异.结果:5种澄清工艺对2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既能保留有效成分,且溶液澄清.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可作为蝉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作者:王佩;刘晓昱;吴锡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黄酸对AGE-BSA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培养下,大黄酸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及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用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 mRNA、CTGFmRNA的表达.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上调TGF-β1 mRNA、CTGFmRNA的表达,大黄酸呈剂量依赖性降低TGF-β1 mRNA、CTGFmRNA表达,中剂量作用明显.结论:大黄酸可通过下调AGE-BSA诱导的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CTGFmRNA表达,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作者:刘颖慧;周旦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代温灸膏敷贴穴位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代温灸膏敷贴穴位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3个月,按需口服丙卡特罗片;治疗组加用代温灸膏贴敷穴位,咳嗽发作期贴风门、肺俞穴,农历三伏、三九天贴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穴;观察咳嗽及2年内喘息情况.结果:治疗组夜间及晨间咳嗽消失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2年内典型哮喘发病率为6.25%,对照组为36.67%(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393.44±192.85)降到(298.13±98.75),对照组由(392.33±199.51)降到(294.67±175.96),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代温灸膏敷贴穴位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单用西药咳嗽症状缓解更快,停用吸入激素后,坚持穴位敷贴治疗可降低典型哮喘转化率.

    作者:曾莺;邓丽莎;李伟元;莫珊;谢学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阳和汤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鉴于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和马培之对阳和汤能否治疗乳岩(乳腺癌)持不同现点,通过实验探讨阳和汤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阳和汤大鼠含药血清对人类乳腺癌ER(+)细胞MCF-7和人类乳腺癌ER(-)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阳和汤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是阳和汤对ER(-)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远比ER(+)的MCF-7细胞要强.结论:阳和汤可以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是更适用于ER(-)的乳腺癌患者.

    作者:刘亚娴;田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科学性探讨

    通过对肺癌的基本病机、肺癌气阴两虚证候的临床研究、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这4方面阐述中药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科学性.

    作者:沈敏鹤;阮善明;陆宁;陈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心酮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心酮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青心酮(分别为10-4、10-5、10-6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48,72 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S.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青心酮显著增加EPCs集落形成数,并且EPCs集落形成数随青心酮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0-4mol/L浓度青心酮作用72h对EPCs数量的影响为显著.青心酮也显著改善了脐血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结论:结果提示青心酮可增加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EPCs功能的改善.

    作者:刘小利;程胜;黄艳君;周洁;黄引平;熊春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七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七皂苷(PNS)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PNS对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四氧嘧啶复制DM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NS高、低剂量[生药含量分别为PNS200mg/(kg·d),100mg/(kg·d)]治疗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UN)、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尿蛋白(Upro);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BMP7蛋白表达.RT-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BUN,Cr、Upro、TC、TG(P<0.01)水平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TGFβ1 mRNA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PNS治疗组大鼠,以上生化指标都降低,肾小球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 mRNA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七皂苷可能通过增加BMP7表达,进而对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月光;柴可夫;杨明华;金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马钱子炮制前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用RF-HPLC法测定并考察马钱子炮制前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含量变化.方法:Lichrospher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A):0.2%乙酸-0.2%三乙胺(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Omia:8:92:10min:91.5:8.5;30min:79:21;60min:40:6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经炮制以后,士的宁氮氧化物由0.0033上升到0.0044,上升率为133%,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由0.0025上升到0.0033,上升率为132%.结论:马钱子经砂烫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含量有所增加,实验结果为制定马钱子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王丹丹;李俊松;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项舌下9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项舌下9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偏瘫肢体运动训练、接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风池、翳风、金津、玉液、上廉泉、上夹廉泉等穴,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项舌下9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较好.

    作者:刘波;唐晓军;陈红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