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佳;黄丽辉;阮宇;杜延顺;赵丽萍;杨军;张伟
作者:姜日成;汪欣;佟玲玲;祝威;尹万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的放射损伤,完善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60只,体重2.15~2.30 kg,随机分为实验组(1、4、8、16周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再随机分1、4、8、16周共4个亚组,每组3只.分别将3粒活度为0.8 mCi/粒、半衰期为60.2d的放射性”5I粒子植入实验组家兔右侧第一气管环旁,对照组植入无活性空源粒子.按分组情况取气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Pan-Cadher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VEGF及Pan-Cadherin在植入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呈动态变化,植入后1周即有表达,4周达高峰,之后下降,8周较1周弱,16周基本很少表达.结论:VEGF及Pan-Cadherin在不同时期的动态表达反映了”5I粒子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产生可修复性损伤.
作者:汪海燕;陈宏鑫;贾海英;荣冬秀;林修贤;张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腺样体肥大形态和占位效应评估分析,进行以症状为导向的针对性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05-2014-05期间单中心连续收治16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前根据其症状结合纤维鼻咽镜、鼓室功能和(或)纯音测听等检查结果,将腺样体占位形态分解为“上下径肥大”、“左右径肥大”和“混合型肥大(上下径加左右径)”3种类型.针对“上下径”和“左右径”肥大占位所致症状效应分别对应打鼾(鼻塞)和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因果判别,术中进行症状导向的针对性、精细化操作的经口内镜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结果:163例患儿术后10 d~12个月复查,以“上下径肥大”为主的打鼾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以“左右径肥大”为主的分泌性中耳炎者鼓室功能和(或)纯音测听检查均恢复正常.纤维鼻咽镜检查显示:鼻咽部腺样体区表面光滑,双侧后鼻孔通畅,无一例发生腺样体增生、复发.打鼾和(或)分泌性中耳炎缓解.结论:通过对腺样体肥大占位效应的3种肥大类型分解解析,术前进行以症状为导向的手术思路,对术者准确把握腺样体肥大的术中处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术者准确、精细化手术操作的关键.
作者:鲁媛媛;张庆翔;于振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形态学的影响.方法:36只豚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组,每组12只.西地那非组及噪声暴露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 mg/(kg·d)及生理盐水4 ml/(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d、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噪声暴露前相比,西地那非组ABR阈移小于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显示,噪声暴露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西地那非组豚鼠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光镜显示:对照组外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组较对照组外毛细胞数均有显著缺失(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对噪声性听力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媛;张淑君;张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索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早期词汇能力的发展,同时探讨现行中文听障儿童语言能力测试工具的可行性.方法:56例重度-极重度语前聋婴幼期患儿参与该研究,使用普通话汉语沟通发展量表(CCDI)、普通话表达与理解词汇量测试(MERVT)等词汇量测评工具,由专业人员对患儿术后的词汇量进行评估.由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填写评估问卷;词汇量测试由患儿在评估人员陪同下进行测试.分别在术前和开机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对患儿进行评估.评估人员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词汇量的发展随患儿康复时间延长而逐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词汇能力不断提高,表现为理解性词汇先于表达性词汇发展.结论:耳蜗植入术后2年,儿童即发展出一定的词汇能力,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要先于表达能力的发展.CCDI及MERVT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早期词汇能力的可用工具,词汇能力测试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与言语识别评估工具一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工耳蜗植入后中国儿童听觉-言语-语言能力的评估体系.
作者:傅莹;陈源;洪梦迪;陈艾婷;王倩;郗昕;黄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肖浩;杨慧;王欢;祝佼;郑义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于阅尽;黄卫;叶青;庞国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钱小飞;徐允良;陈建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变化特点,探讨颈部淋巴结核治疗的有效外科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期间27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增强CT检查进行分型,并结合患者临床特点行术前评估,对Ⅰ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采用淋巴结切取活检术;对于Ⅱ型及Ⅰ加Ⅱ混合型患者采用病灶切除术;对于Ⅲ型、Ⅳ型及其混合型患者,采用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球,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术腔,伤口愈合后行抗结核治疗.结果:①27例患者左侧发病占63.0%,右侧占25.9%,双侧占7.4%,中线占3.7%;病变累及1个区域以上者占多数(62.1%),累及1个区域占37.9%,Ⅴ区受累为多见(69.0%),随后依次为Ⅳ区(62.1%)、Ⅲ区(51.7%)、Ⅱ区(34.5%)、Ⅰ区(10.3%)、Ⅵ区(3.4%).②分析CT影像学特点,单纯型占多数(65.5%),以Ⅲ型(24.1%)常见,随后依次为Ⅰ型(17.2%)、Ⅱ型(13.8%)、Ⅳ型(10.3%);混合型较少,占34.5%,其中2种方式同时存在较多(31.0%),3种方式同时存在仅1侧(3.4%).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及规范性抗结核治疗后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对于颈部淋巴结核,应根据病变特点、部位和CT影像学表现进行术前评估,选择适合的外科术式.术后予以负压引流,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术腔,并行抗结核治疗,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忠万;李劲松;廖修富;李晓晓;方红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42例GJB2基因突变致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康复效果进行随访评估,为评价此类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常见的遗传性聋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杂合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相关基因全序列分析.对42例检测结果为GJB2基因突变致聋的患者,在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听觉康复效果评估.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评估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3、6和12个月时在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和双音节词识别的识别率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2例GJB2遗传性聋患者中,235 delC是高发的突变位点,总检出率高达90.48%.GJB2致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3、6和12个月时在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上识别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觉重建措施,能够使GJB2遗传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得到改善.
作者:孔颖;梁爽;任寸寸;刘欣;刘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2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性别、年龄及肿物位置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性影响.病理类型不同,患者生存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对患者中位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及早确定转移灶的病理类型、原发灶的位置可提高患者预后,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联合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作者:李文静;辛丁;张庆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应用小发卡状RNA(shRNA)沉默TFF3基因表达,探索其对人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靶向TFF3基因的TFF3-shRNA瞬时转染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使相应的基因沉默.实验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逆转录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TFF3-shRNA后K1细胞中TFF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细胞划痕试验检测K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①成功将携有TFF3-shRNA基因的重组质粒Ca# HSH018037-4-HIVmU6转染K1细胞;②RT-PCR检测TFF3 mRNA的表达,TFF3基因沉默后TFF3 mRNA表达降低,是空白对照组的(0.38±0.11)倍(P<0.01),阴性对照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082倍(P>0.05);③Western blot提示TFF3基因沉默后TFF3蛋白表达降低59.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细胞划痕检测K1细胞侵袭能力,实验组(TFF3-shRNA组)K1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划痕宽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减少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干扰组K1细胞生长明显慢于空白对照组细胞(P<0.01);实验组(TFF3-shRNA组)K1细胞在6、12、24、36、48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6%、26.6%、33.6%、33.8%、35.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K1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结论:TFF3基因沉默后可引起mRNA的降解、蛋白翻译降低,并抑制K1细胞的侵袭与增殖能力.
作者:郑晓春;张婷婷;吴靖芳;张文静;张静;王保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刺激声音对正常青年人群气导声刺激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ACS-cVEMP)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40耳)19~30岁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10例.刺激声分别采用500Hz Tone Burst、1 000Hz Tone Burst、Click进行双耳ACS-cVEMP检测,比较各种刺激声下ACS-cVEMP的引出率、阈值、P1潜伏期、N1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及耳间对称性.结果:500Hz Tone Burst的ACS-cVEMP的引出率为97.5%(39/40),1 000Hz Tone Burst的ACS-cVEMP的引出率为87.5%(35/40),Click的引出率为67.5%(27/40).500Hz Tone Burst与1 000Hz Tone Burst的引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Hz Tone Burst和1000Hz Tone Burst与Click的引出率组间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00HzTone Burst诱发的ACS-cVEMP的阈值、P1潜伏期、N1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较其他2组参数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一波形参数耳间对称性组间波形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刺激声可以对国人正常青年人群ACS-cVEMP的引出率和各波形参数造成影响,500Hz Tone Burst是已知的ACS-cVEMP的佳刺激声之一.
作者:杨引通;张青;张睿;陈彦飞;吴彩芹;寇小会;孔德敏;井晓红;许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本文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线校正技术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应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装置的鼻咽癌患者行VMRT治疗,患者在进行前3周放疗时,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应用机载影像系统(OBI)采集首次摆位后及在线校正后的CB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分别和CT定位所重建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配准,获取X(左右)、Y(头脚)和Z(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150次的首次摆位后扫描和150次的在线校正后扫描,首次摆位后的误差在X、Y和Z方向分别为(-1.24±1.25)、(1.19±1.85)和(1.49±1.70)mm,在线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方向分别为(-0.13±0.29)、(0.10±0.47)和(0.17±0.36)mm,在线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方向显著低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均P<0.05).在线校正后的MPTV值在X、Y和Z3个方向分别为0.46、0.53和0.59 mm.结论:鼻咽癌VMRT时采用CBCT校正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摆位后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屈超;梁广立;刘桂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究Endophilin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09-2009-10期间确诊为喉癌的47例患者的病理标本及23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Endophilin Ⅱ及VEGF-C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情况.依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价其术后复发情况及5年生存率.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ndophilinⅡ蛋白在喉癌组织中表达较弱,而在癌旁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2.61%),且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分期和淋巴管浸润有关(P<0.05).喉癌患者EndophilinⅡ蛋白阳性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且术后生存时间延长.VEGF-C在癌旁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3.04%),而在喉癌组织细胞质(膜)中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1.06%);且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浸润有关(P<0.05).同时喉癌患者VEGF-C蛋白表达与术后复发率和生存时间均呈负相关.结论:Endophilin Ⅱ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而VEGF-C则高表达于癌组织,两者皆与喉癌的病理特征和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影响喉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及生存,所以Endophilin Ⅱ和VEGF-C可以作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喉癌的新靶点.
作者:尹中普;杨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siRNA干扰β-catenin基因表达后喉癌Hep-2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干扰喉癌Hep-2细胞β-catenin基因,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目的基因干扰效果;实验分为siRNA-β-catenin-Hep-2干扰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3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有效药物浓度(IC50值),流式细胞仪检查3组细胞相同浓度顺铂刺激后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合成的β-catenin-siRNA干扰片段可以特异性下调β-cateni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说明siRNA-β-catenin-Hep-2干扰组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下降达7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扰组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为(0.545±0.111),较空白对照组(1.507±0.139)和阴性对照组(1.429±0.089)明显下降(P<0.05).通过计算软件得出顺铂对3组细胞的IC50值,β-catenin-RNAi干扰组和空白对照组IC50分别值为(5.81±0.46)、(10.10±1.01)μg/ml,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β-catenin-RNAi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为(26.15±0.6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4.1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catenin的表达能有效增强喉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与顺铂协同促进Hep-2细胞的凋亡.这可为减少喉癌化疗药物的用量及减轻其不良反应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于锋;黄鑫;艾毛毛;林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李大鹏;郑晨;邓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Maspin及Ki67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11例慢性鼻窦炎组织中Maspin及Ki67的表达.结果:Maspin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呈低表达,Ki67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呈高表达,Maspin与Ki67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Maspin及Ki67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飞;孙敬武;李传应;王晓秋;陈晶晶;顾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肿瘤干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雷帕霉素抑制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无血清培养法收集鼻咽癌肿瘤球细胞,用CCK8检测成球细胞及CNE2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标记物蛋白CD44、OCT4、SOX2和mTOR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相关蛋白P70S6、4EBP1的表达;CCK8法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紊(0、0.1、1.0、10.0、100.0、1 000.0 nmol/L)对鼻咽癌肿瘤球细胞及CNE2细胞抑制率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雷帕霉素作用肿瘤球细胞后mTOR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相关蛋白P70S6、4EBP1的表达.结果:成球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中增殖较CNE2细胞明显,与CNE2细胞相比,成球细胞OCT4、SOX2呈过度表达(均P<0.05),而在CD44的表达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TOR、P70S6、4EBP1的表达上,2组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各自激活态的磷酸化水平(P-mTOR、P-P70S6、P-4EBP1)的表达上,成球细胞较CNE2明显呈过表达状况(均P<0.05);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鼻咽癌成球细胞及CNE2细胞,对比两者半数抑制率浓度,成球细胞为27.59 nmol/L,CNE2细胞为78.12 nmol/L,雷帕霉素对成球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成球细胞后,P-mTOR、P-P70S6、P-4EBP1的表达随浓度的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而mTOR、P70S6、4EB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蛋白呈过度表达,雷帕霉素可通过干预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其增殖活性.
作者:张宇;林刃舆;张子恒;陈健;杨春光;周磊;张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杜雅丽;刘俊秀;康伟;刘庆松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