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玉;张艳;王艳霞
目的:研究抗痿通痹贴膏的制备,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炙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明胶:羧甲基纤雏素钠(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聚丙烯酸钠(PAANA):氧化锌:丙三醇:聚乙二醇(PEG400)=1:4:7:0.5:1:3.5:10为基质制备抗痿通痹贴膏,并以抗痿通痹贴膏为治疗组60例、以抗痿通痹搽剂为对照组60例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抗痿通痹贴膏在膝关节部位附着时间长,贴适性良好,由于药物在贴膏中缓缓释放后迅速透过皮肤吸收,有利于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使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长,因而抗痿通痹贴膏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结论:抗痿通痹贴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宣痹止痛、补肝益肾的功效,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
作者:丁关生;沈钦荣;谢浩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采用柱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6批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作参照物,在室温25℃下,510nm处测定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吸光度.结果:该方法在线性10.1~50.5μg/mL范围内,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2%~98.3%;RSD≤2.0%.结论:该方法测定广藿香叶中总黄酮,方法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作者:庞贺;杨明;胡丽萍;田原;康廷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所致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功能、血脂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4周后按血肌酐水平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抗纤灵低、中、高剂量治疗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血脂和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血脂水平和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3个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抗纤灵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脂和24h尿蛋白定量延缓肾小球硬化进展.
作者:符强;何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介绍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齐月;于世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芍丸治疗IgA肾病(IgAN)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感染的复合方法,复制人鼠IgAN模型,并分别给予丹芍丸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RT-FCR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各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含量及其mRNA表达.结果:丹芍丸能够明显抑制IgAN模型肾组织中TGF-β1的分泌及其mRNA表达.结论:丹芍丸抑制IgAN模型肾组织的TGF-β1表达可能是其治疗IgAN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沈维增;吕红梅;谢峥伟;曾创照;熊子波;李俊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O、SOD、GSH-Px、MDA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DS-201)、硒+DS-201组.分别检测血浆中SOD、GSH-Px活力和NO、CK、LDH、MDA含量.结果: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硒+DS-201纽与DS-201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硒+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GSH-Px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P<0.01)、DS-201组(P<0.05)及假手术组(P<0.05)相比,血浆GSH-Px活力均显著升高.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提高血浆SOD、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卉;张中林;马越娇;李屹;宋天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定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气阴两虚型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30例给予定心汤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柏子养心丸治疗,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惠者的总体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心汤对于气阴两虚型失眠患者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瑞玉;张艳;王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尿毒康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大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的大黄酚含量.结果:大黄酚在48~1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54%,RSD为3.6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尿毒康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雷素云;罗清;吴惠妃;钟希文;梁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介绍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经验:(1)注意胃府的和降通达;(2)重视脏腑间相互影响;(3)详辨病在气分血分,并举病案说明.
作者:吕立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阐述疏肝理气在胃病治疗中的作用,讨论8种胃证的遣方用药方法.
作者:张舒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小鼠腹腔注射LPS 2.5mg/kg诱导狼疮样小鼠模型,灌胃给予祛毒胶囊水溶液,连续治疗15日后,摘眼球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0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肾病理损伤情况.结果:祛毒胶囊不仅能降低狼疮样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水平,并且能改善狼疮样小鼠肝肾病理损伤.结论: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惠国;王亚贤;赵依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热消痰散结方对热邪干预S180荷瘤鼠前列腺素E-2(PGE-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探讨它对S180荷瘤鼠肿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腋下种植S180肉瘤细胞株建立肿瘤模型,并用灌胃乙醇的方法建立肿瘤热证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S180小鼠血清中PGE-2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热邪干预S180小鼠肿瘤组织中IL-8的含量.结果:成功建立S180肉瘤荷瘤鼠模型和热证S180肉瘤荷瘤鼠模型,病理组织学检测均为小鼠肉瘤.清热消痰散结方组、消痰散结方组、化疗组PGE-2、IL-8的含量均比热邪干预组PGE-2、IL-8的含量明显下调(P<0.05),热邪干预组比单纯肿瘤组PGE-2、IL-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痰散结方能抑制S180荷瘤鼠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180小鼠肿瘤组织炎性因子PGE-2、IL-8的含量有关.
作者:张霄峰;党海珍;刘占文;魏品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选择,动物造模方法,实验动物的给药途经与方法进行文献研究,阐述了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结果:中药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造模多选用大白鼠、家兔、豚鼠等,方法主要有雌二醇法、雌二醇配合少量黄体酮法、己烯雌酚法及病证结合造模法等.结论:通过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经皮给药途径进行实验,能够更好的研究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作用机理.
作者:宫少波;李湘奇;宋爱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观察组100例,辨证施治口服桂枝茯苓汤加减,对照组为100例,口服大黄(庶)虫丸.结果:两组药物在缩小瘤体上均有疗效,桂枝茯苓汤在止血止痛作用上效果优于大黄(庶)虫丸.结论:桂枝茯苓汤在缩小瘤体及止血止痛作用方面效果均显著,是综合疗效满意的药物.
作者:赵辉;何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展示了近些年来托里消毒散的研究进展,分门别类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文献除继续深入研究普通疮疡,还对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交、原发性肝癌、肝脓疡等病作了治疗上的探索,研究方法也日趋深入、科学.
作者:郝福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热疗是一种古老的疗法,热疗除了能够直接杀伤癌细胞外,还具有放射增敏和化疗增敏作用.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热疗与顺铂联合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AOV3/cDDP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温度与药效的关系.方法:将热疗(42℃)和顺铂(6、12、24μg/mL)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CAOV3/cDDP细胞株.采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法检测各实验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AOV3/cDDP的生长抑制率;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各实验组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AOV3/cDDP的诱导分化作用;应用先镜观察实验处理前后人卵巢癌CAOV3/cDDP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确定凋亡细胞,评价各组细胞凋亡程度.结果:42℃热疗单独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仅有轻度抑制作用,但它能显著增强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受热42℃的顺铂与37℃生理温度下的顺铂相比较,前者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结论:顺铂作用的增强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性,热疗与顺铂药效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增敏作用.
作者:潘玉真;殷东风;高宏;刘欣;潘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普济方>中治疗积聚类疾病所用频次高的中药大黄、当归、木香的不同配伍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影响,探讨大黄当归木香的佳配伍关系.方法:制备Lewis肺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组、大黄当归组、大黄木香组、大黄当归木香组;通过测定荷瘤小鼠的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不同配伍组对肿瘤生长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黄当归组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78.52%,脾指数(2.349±0.58)mg/g,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抑瘤率与脾指数,大黄当归组合在本次实验中作用好.
作者:王文萍;汤宇;王东梅;吕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作者:韩立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阴阳学说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且概括了药性的阴阳属性,提出了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药物的配伍和应用规律,为药性学说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康欢;崔撼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要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就需要借鉴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临床疗效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肿瘤的临床实践特点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作者:江锋;叶永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