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锋;韩红蕾;王蓓;庞春红;杨大章;王剑;倪道凤
作者:马力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分子KIF18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标本155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15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18A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55例喉癌组织中,91例(58.7%)KIF18A呈阳性表达,较癌旁组织阳性表达(12.9%)显著升高(x2 =70.746,P<0.01).TNM分期中,中晚期患者阳性表达率较早期高(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1).结论:喉癌组织中KIF18A的高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可能成为诊断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喉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喉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陈文文;何晓松;王文华;宣广旭;刘强和;肖胜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鼻内镜手术术后复发与很多因素有关,我们排除手术技术以外的因素,选取我院因手术技术因素造成复发的38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手术因素引起复发的原因并总结经验.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01-2013-12鼻内镜术后复发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8例(64侧),男24例,女14例;年龄19~67岁,中位年龄33.6岁.排除合并全身因素患者,如变应性鼻炎、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Kartangener综合征、艾滋病[1];排除全身因素和不定期复诊等非手术因素引起的复发.
作者:蔡卓;阮奕劲;石雄州;刘芊;吴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4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为迷走甲状腺,口服甲状腺素片,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副甲状腺癌变患者手术切除副甲状腺及正常甲状腺,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1例副甲状腺甲状腺功能正常,未行特殊治疗.结论:异位甲状腺发生率不高,对异位甲状腺认识不足、缺少细致检查是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头颈部肿块不能一切了之.
作者:钟刚;熊新高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患者(Kadish分期B期2例,C期3例)的临床资料,治疗采取鼻内镜下切除并联合放化疗(1例因术前肺转移未予手术).结果:1例无瘤生存5年;1例术后2年局部复发予化疗1年;1例术后1年局部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化疗;1例2年后肺部转移死亡;1例姑息化疗半年后死亡.结论:本病治疗无统一方案,经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有效可行,早期的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郭涛;孙敬武;汪银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及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筛窦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48例CRSwNP患者,根据是否伴变应性鼻炎(AR)分成CRSwNP伴AR组(AR组,25例)和CRSwNP不伴AR组(NAR组,23例);对照组为16例无CRS及AR的上颌窦囊肿或蝶窦囊肿患者.手术中均取前组筛窦黏膜.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膜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与GATA-3的表达;用ABC-ELISA检测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GATA-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增多,IL-4和IL-5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NAR组T-bet与GATA-3mRNA表达水平及T-bet与GATA-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γ、IL-2、IL-4和IL-5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NAR组与AR组比较,T-be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以及T-bet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IFN-γ和IL-2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GATA-3的表达水平以及IL-4和IL-5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TA-3在CRSwNP伴AR患者的筛窦黏膜中高表达,提示Th2型免疫反应可能占主导;在CRSwNP不伴AR患者中T-bet和GATA-3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Th1与Th2型免疫反应均可能存在.
作者:朱政文;曹忠胜;袁辉;于亚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赖轲;王慧;时海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个中心的438例尘螨变应原导致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对照组)及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组(实验组),治疗期间通过鼻部症状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及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指标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分析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中,42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效果不佳脱落,其余396例患者均完成2年治疗疗程.其中192例患者(对照组)和204例患者(实验组)分别完成单纯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内舒拿治疗;318例在治疗开始后15周进入维持剂量阶段,72例在16~20周进入维持剂量阶段,6例长期低剂量(60 000~80 000 U)维持治疗.治疗2年时,对照组鼻部症状总评分(3.20±1.38)、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水平(27.69±9.37)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实验组鼻部症状总评分(2.85±1.12)、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水平(25.31±7.21)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前均显著减少(均P<0.01),且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例数与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单纯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作者:王建洪;黄榆岚;王仁君;刘世喜;孙永东;梁国庆;陆中友;王杰;董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SIT组(60例)和药物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年的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血清sIgE和sIgG4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SIT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SIT组治疗后的用药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SIT组治疗后血清sIgG4较治疗前升高(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sIgG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尘螨引起的常年变应性鼻炎,SIT优于对症药物治疗.血清sIgG4的升高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顾苗;尤易文;张洁;陈静;严勇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鼻部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原发于鼻部的RMS患者15例,原发部位包括鼻腔、鼻窦和鼻咽.胚胎型10例,腺泡型5例.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9例,Ⅳ期2例.活检后放弃治疗1例,单纯手术3例,放疗和化疗2例,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9例.结果:随访3~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Ⅰ期和Ⅱ期3年生存率均为100%,Ⅲ期和Ⅳ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0.放弃治疗组、单独手术组、放疗和化疗组、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0、33.3%、50.0%、66.7%.腺泡型和胚胎型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60.0%.结论:RMS好发于儿童头颈部,原发于鼻部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鼻塞、鼻出血和突眼.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有利于其预后.腺泡型的预后较胚胎型差.虽然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从长远来看RMS的预后仍较差.
作者:陈请国;褚汉启;陶雁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张溪夏;曹志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1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焦虑程度、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变应性鼻炎患儿家属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母亲(P<0.01);患儿家属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家属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群,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其焦虑水平,鼓励及协助患儿家属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小燕;赵会玲;张虹婷;余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谭路;许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鼻颅底5例,位于上颌窦及上颌骨5例.CT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所有患者均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采取手术治疗,其中8例为鼻内镜手术,1例行额窦开窗联合鼻内镜手术,1例行唇龈沟切口联合鼻内镜手术.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无并发症,随访8~40个月无复发.结论:鼻颅底和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是鼻内镜手术的理想适应证,其中少部分患者适合使用鼻内镜在辅助切口下完成手术.
作者:马丁;王宁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是引起发声障碍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在现代社会中,发声质量已成为衡量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有效治疗喉部疾病的同时,如何大程度地改善发声功能及降低手术并发症是临床研究的方向.2012-09-2014-12我院开展全身麻醉插管在自制弧形支撑喉镜及监视系统下切除声带息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伟;沈志豪;李吉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发生率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观察600例1~12岁患儿鼻窦CT炎症情况并进行评分,统计各年龄段鼻中隔偏曲发生率、鼻窦炎发生率及各鼻窦窦腔评分.结果:共对600例鼻窦CT进行了测量,鼻中隔居中404例(67.33%),鼻中隔左偏104例(17.33%),鼻中隔右偏92例(15.33%);鼻中隔居中并发鼻窦炎142例(35.15%),鼻中隔左偏并发鼻窦炎55例(52.88%),鼻中隔右偏并发鼻窦炎43例(46.74%).鼻中隔偏曲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r=0.904);在不同的年龄段患儿中,鼻窦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率低为1岁(18%),2岁以后开始升高,3~11岁均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各年龄段鼻中隔偏曲患儿的鼻窦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鼻中隔居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2岁儿童鼻中隔偏曲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鼻中隔偏曲患儿鼻窦炎发生率高于鼻中隔居中者,鼻中隔偏曲对鼻窦炎发生率的影响是双侧性的.
作者:孙晓卫;窦芬芬;李文杰;李东梅;张建基;叶萍;史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感冒后嗅觉障碍的疗效.方法:12例感冒后嗅觉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行T&T主观嗅觉测试,鼻窦CT扫描,嗅神经薄层扫描.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雾化吸入(2 mg,每日1次,2周后减为l mg)和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每日1次)肌内注射,疗程4周.共10例完成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复查T8T主观嗅觉测试.结果:治疗后T&T平均嗅觉识别阈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2.96和5.32,P<0.01).3例嗅觉减退患者均治愈;7例嗅觉完全缺失患者中,明显改善4例,改善3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初步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感冒后嗅觉障碍.
作者:刘剑锋;韩红蕾;王蓓;庞春红;杨大章;王剑;倪道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G-CNB)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UG-CNB的患者224例,其中88例检查后行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手术,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对比UG-CNB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有246个结节进行UG-CNB活检,其中2个结节取样组织过少,UG-CNB未诊断出病理结果.88例手术患者102个结节UG-CNB病理结果阳性76个,其中术后证实恶性72个,良性4个;UG-CNB病理结果阴性26个,术后病理证实恶性4个,良性22个.UG-CNB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方面,取材满意率99.19%,敏感度94.74%,特异度84.62%,正确指数79.36%,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84.62%,假阴性率5.26%,假阳性率15.38%.其诊断有效率与结节大小无关.所有过程并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UG-CNB安全有效,导致未出现诊断结果的可能性较小.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尚海涛;程文;刘钊;孔祥崇;刘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复发性S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既往均有鼻腔鼻窦手术史,其中复发1次者17例,复发2次者10例,复发3次者1例.全部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手术.结果:随访2~6年,仅3例在手术后复发,其余2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5例患者术后发现鳞状细胞癌或灶性恶变,接受放疗并随访至今,1例复发2次并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2例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手术是治疗SIP的首选方法,优势在于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有利于保护鼻腔功能.对于有恶变者采取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彻底切除肿瘤和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李德炳;何刚;赵李冰;宋林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作者:王立民;韩晓庆;李球兵;禹江涛;张盼盼;王红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