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山健心片抗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

丁书文;焦华琛

关键词:青蒿, 常山, 青山健心片,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观察抗疟中药青蒿、常山制成的青山健心片对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作用.方法:试验组200例早搏患者服用青山健心片4周,观察早搏疗效、综合疗效、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与心律宁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青山健心片组早搏疗效、综合疗效、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青山健心片对心脏过早搏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由当归拈痛汤管窥张元素遣方用药的思想

    易水开山张元素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后世对其学术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他的学说在金元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乃至今天,对其学术思想的探究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归拈痛汤作为张氏所创的千古名方,拟以当归拈痛汤为载体,据方论理,以窥张氏遣方用药的学术思想.

    作者:安莉萍;辛小红;陈利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四诊信息采集的方法探索

    目的:探讨中华实验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探讨其四诊信息采集方法.方法:采用中国农业大学育种健康中华小型猪,体重(25±4)kg,月龄6~10个月,雌雄不限,动物在麻醉、无菌条件下开胸,分离前降支,在第一对角支远端的前降支主干放置Ameroid缩窄环,关胸.并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评价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构建成功与否.在造模过程中,参照中医的四诊信息采集办法,并参考中兽医在大动物辨证方面的经验,制定出小型猪证候观察量表,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模型动物宏观体征进行动态观察,并借助心电图、数码照相等现代手段间接地获得四诊信息.结果:模型动物在冠脉环缩术后1~8周内,精神状态、舌象、饮食、饮水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数码相机所拍舌象经Adobe Photoshop 8.0分析所得R、G、B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小型猪的四诊信息采集是可行的、客观的,但更需不断发掘、完善,制定出量化标准.

    作者:刘蕾;王伟;郭淑贞;许文玉;于永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弘扬中医原创精神加快中医理论和技术创新

    中医学对于人体健康的认识是以和谐为核心,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研究无不体现在和谐的破坏和重建;历代名医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除了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外,还创立了麻醉技术、灌肠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和导尿技术等,特别是经过数百年实践逐步形成的人痘接种技术在人类免疫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笔者认为,中医理论和技术需要不断创新,而体制的创新是保证中医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的源泉.人才是中医创新的关键,要善于发现中医学中的新的技术元素,借鉴现代动物实验方法升华中医理论和技术.

    作者:樊永平;张庆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测补肾中药对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作用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探求补肾为主中药对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服用补肾为主中药及对照实验动物模型家兔共35只的胫骨切片(HE染色),对骨皮质吸收腔面积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中药对胫骨应力性损伤作用机理.结果:训练组的骨皮质吸收腔面积比对照组增大,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骨皮质吸收腔面积逐渐增大,但服药后面积又比训练各组减少.结论:补肾为主中药明显刺激新骨形成,减少骨吸收腔面积,保护了受损的胫骨.

    作者:陈佑学;李国平;姚鸿恩;陈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骨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固邦10mg/天,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观测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0.01), BMD、 BGP、 E2明显增加(P<0.05), IL-6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骨方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对PMOP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邱仁斌;沈瑞子;张培钦;陈远林;叶红萍;张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灸法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展望

    对灸法的发展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从灸法的起源及灸法在各个不同发展时期的著名医家和医著,使人们更清楚较系统地了解灸法的历史发展概况.后对灸法的前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常小荣;严洁;王超;陈惠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ctivin A和TGF-β1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炎症因子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活性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用IL-1β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用不同剂量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含药血清作为对照.TGF-β1、Activin A和Activin A受体Act R I等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IL-1β诱导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和Activin A的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增高.各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干预均可下调Activin A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但仅高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TGF-β1的基因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结论:复方积雪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ctivin A及其受体Act R I的基因表达有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抑制炎症因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活性改变,降低肾小管间质进一步炎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福辛普利亦有相似作用,但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鲁盈;朱晓玲;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水气病气分水分血分之涵义与关系

    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关气分、水分、血分之条文,结合临床体验,对气分、水分、血分的涵义进行了归纳,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气分、水分、血分同病分析严重水气病之病机,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作者:刘玉金;孟静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预防胆囊胆红素结石的研究

    目的:观察防石胶囊预防胆红素性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每天只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喂胆红素结石诱石饲料,中药组喂胆红素诱石饲料及防石胶囊;计算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结果:实验2个月后发现:胆红素胆囊结石发生率:模型组>中药组>空白组,胆汁中胆红素含量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防石胶囊能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其机制可能和它们能降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有关.

    作者:郭绍举;李健;黄彬;张竞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络病辨证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探微

    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不明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甚至伴有肠外病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及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角度,阐述了络病辩证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提示可以按照络病的治疗方法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作者:刘端勇;赵海梅;赵宁;吕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舌色面色诊断客观化关键问题研究

    分析了采用不同颜色模型进行中医舌色、面色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报道,在众多颜色模型如RGB模式、YUV模式、HIS模式、Lab模式等中,究竟哪一种模式更适用于中医舌色、面色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更能准确的描述中医的望诊五色的各种参数特征,是中医舌色、面色望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难点问题之一.

    作者:陈群;张书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贝叶斯网络模型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以所进行的611例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为例,对应用贝叶斯网络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方法: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评定,运用贝叶斯网络进行研究.得出中医证型.结果:拟订的中医证型涵盖了抑郁症的大部分症状,包含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和周边症状的不同组合方式,体现了抑郁症临床多变的证候特点.符合临床表现,能够较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结论: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具有一定客观性、科学性,较符合中医理论.

    作者:曲淼;唐启盛;包祖晓;王耘;马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的研制

    目的:开发PC机与单片机相结合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测试系统.方法:PC机与单片机通过串口通讯,给单片机发送控制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读回,绘出伏安曲线、记录和分析处理相应的数据.单片机系统根据PC机发出的控制参数产生扫描电流加到探头上进行测量,并将电压数据读取发给PC机.结果:用本检测系统对正常人体的穴位进行测量,发现人体穴位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均表现为增程曲线上穿减程曲线,形成一个类似磁滞回线的惯性区域.结论:本检测系统可准确、稳定、可靠地检测人体穴位的伏安特性.

    作者:王霆;沈雪勇;魏建子;丁光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红景天复方对游泳小鼠血乳酸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景天复方对小鼠免疫器官和血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西洋参阳性对照组、红景天复方低剂量组和红景天复方高剂量组4组,用药4周后,小鼠进行无负重游泳40min,检测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0min和运动后40min4个时间点血乳酸浓度,测定其免疫器官质量并计算相应指数.结果:低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高剂量组、西洋参组脾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运动前血乳酸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40min血乳酸值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运动后20min血乳酸值与西洋参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复方方剂能通过促进小鼠胸腺及脾脏分化发育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提高小鼠机体对乳酸的清除或利用,从而促进小鼠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作者:吴新正;何迎春;田道法;吴新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MP-2 MMP-9水平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3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组(竹黄组)19例与银屑灵冲剂治疗组(银屑组)1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ELISA检测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血清中MMP-2, 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竹黄组效果优于银屑组(P<0.01).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能显著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 MMP-9水平.

    作者:陈晋广;杨志波;欧阳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活血解毒益气法对家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其对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荆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的表迭,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用药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表达的机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调节因PTA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再狭窄.

    作者:彭哲;王春林;祝光礼;行俊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从桂枝汤证治的变化看《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从整体与局部、原病与变证、常治与变的方、以及真假桂枝汤证方面,探讨<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作者:王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历代文献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常用药对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文献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常用药对.方法:在对老年痴呆用药频次、频率以及常用中药归经和功效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别筛取补肾填精、祛痰开窍、活血化瘀类使用频率高的3味药:熟地黄、石菖蒲和丹参.然后以3味药为核心药物,统计与之配伍且具有相同功效的各药对的频率,并运用SAS7.0软件编程方法,计算其卡方分布.结果:熟地黄与何首乌、石菖蒲与远志、丹参与川芎在方内配伍频率高.结论:在补肾益髓、祛痰开窍和活血化瘀治则下治疗老年痴呆的常用药对分别为熟地黄与何首乌、石菖蒲与远志、丹参与川芎.

    作者:闫敬来;陈燕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点滴

    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中的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周晓辉;韩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CAG脾胃湿热证与CyclinD1 CyclinE及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茵(H. pylori,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Cye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e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 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 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一定的病情发展过程,脾胃湿热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重,原因可能是脾胃温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2) CyclinD1、 CyclinE的表达增强可能与Hp感染及所继发炎症有关.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之间细胞增殖可能呈递增的趋势,而这种递增可能提示了庆病发展的方向, CydlnE蛋白阳性表迭可能是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3) Hp感染CAG尚未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黏膜细胞可能尚处于病变早期或DNA合成速度相同.

    作者:宗湘裕;柯晓;余青;傅肖岩;黄恒青;周凡;唐福康;杨春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