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MP-2 MMP-9水平的影响

陈晋广;杨志波;欧阳恒

关键词:银屑病, 竹黄颗粒剂Ⅱ号, MMP-2, MMP-9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3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组(竹黄组)19例与银屑灵冲剂治疗组(银屑组)1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ELISA检测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血清中MMP-2, 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竹黄组效果优于银屑组(P<0.01).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能显著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 MMP-9水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作者:刘喜德;张金禄;刘风云;陈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论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多重关系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引起疾病,并将这一类病因集中概括为情志病因.剖析了情志失调引发心身疾病的原因,导致心身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以及调摄情志在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作用,从而得出了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着多重关系的结论.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醇沉工艺研究

    目的:初步建立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醇沉工艺,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样品含量.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工艺为以总量18倍水提取2次,首次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2.5h,第2次8倍量水,提取1.5h;醇沉工艺为将提取液浓缩至流浸膏,边搅拌边加入计算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0%,静置6h后离心.

    作者:刘志刚;颜仁梁;罗佳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的研制

    目的:开发PC机与单片机相结合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测试系统.方法:PC机与单片机通过串口通讯,给单片机发送控制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读回,绘出伏安曲线、记录和分析处理相应的数据.单片机系统根据PC机发出的控制参数产生扫描电流加到探头上进行测量,并将电压数据读取发给PC机.结果:用本检测系统对正常人体的穴位进行测量,发现人体穴位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均表现为增程曲线上穿减程曲线,形成一个类似磁滞回线的惯性区域.结论:本检测系统可准确、稳定、可靠地检测人体穴位的伏安特性.

    作者:王霆;沈雪勇;魏建子;丁光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通过对中医证本质研究现状的分析,引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认为蛋白质组学方法在证本质研究中从认知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有独特的优势;并提出了方证结合、以方测证、以方验证等研究思路与途径.

    作者:梅武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愈疡止血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结合口服愈疡止血胶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除常规处理外,在胃镜下针对出血病灶局部喷洒愈疡止血胶Ⅰ号,并口服愈疡止血胶Ⅱ号4次/天.两组用药5天后均复查胃镜,结束临床观察.结果:在临床的止血疗效评定上,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79.31%,痊愈率分别为64.52%、37.93%,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在胃镜下溃疡愈合疗效评定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2.41%,痊愈率分别为41.94%、17.24%,两者相比较,亦以治疗组为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愈疡止血胶在胃镜下喷洒结合口服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具有确切的效果.

    作者:李恺;李健;张尚斌;郭绍举;张竞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调节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机体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年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RFER和RFIR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RFER与灸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FIR变化不明显.结论:隔药饼灸能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机体正常状态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

    作者:靳聪妮;田岳凤;李雷勇;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活血解毒益气法对家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其对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荆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的表迭,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用药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表达的机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调节因PTA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再狭窄.

    作者:彭哲;王春林;祝光礼;行俊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舌色面色诊断客观化关键问题研究

    分析了采用不同颜色模型进行中医舌色、面色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报道,在众多颜色模型如RGB模式、YUV模式、HIS模式、Lab模式等中,究竟哪一种模式更适用于中医舌色、面色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更能准确的描述中医的望诊五色的各种参数特征,是中医舌色、面色望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难点问题之一.

    作者:陈群;张书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ctivin A和TGF-β1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炎症因子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活性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用IL-1β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用不同剂量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含药血清作为对照.TGF-β1、Activin A和Activin A受体Act R I等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IL-1β诱导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和Activin A的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增高.各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干预均可下调Activin A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但仅高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TGF-β1的基因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结论:复方积雪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ctivin A及其受体Act R I的基因表达有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抑制炎症因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活性改变,降低肾小管间质进一步炎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福辛普利亦有相似作用,但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鲁盈;朱晓玲;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的影响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及各活动性指标(ESR、α1-AGP、 CRP、 RF),并将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 PCT、 MPV显著升高,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ESR、αl-AGP、 CRP、 RF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 PCT、 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2] PLT、 PCT与IgG、 ESR、 CRP、 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 PCT显著升高,且与CD59、 ESR、 CRP、 RF、 IgG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 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 PCT及炎症活动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CD59的水平,抑制过亢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刘健;纵瑞凯;余学芳;汪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贝叶斯网络模型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以所进行的611例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为例,对应用贝叶斯网络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方法: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评定,运用贝叶斯网络进行研究.得出中医证型.结果:拟订的中医证型涵盖了抑郁症的大部分症状,包含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和周边症状的不同组合方式,体现了抑郁症临床多变的证候特点.符合临床表现,能够较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结论: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研究,具有一定客观性、科学性,较符合中医理论.

    作者:曲淼;唐启盛;包祖晓;王耘;马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僵蚕生产菌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对小鼠的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对小鼠毒性作用,判断是否为僵蚕入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方法:提取球孢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以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ICR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另设Tris-HCl和空白两对照组,连续注射7天.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ALT和AST,取肝、心、脾、肺、肾5脏器进行石蜡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均未见小鼠死亡,蛋白处理组小鼠表现行为异常.病理切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白处理组小鼠肝脏及肺脏有极轻微病变,但未见细胞坏死;其余脏器未见异常.AST和ALT分析显示,各处理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各指标来看,球孢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有可能是僵蚕入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如若确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宜涛;程东庆;林美爱;丁志山;潘佩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肾炎血清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纤维连接蛋白核酸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血清干预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细胞凋亡及GMC中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机制.方法:[1]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血清+15%LN血清组、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15%LN血清组5组观察,MTT法检测GMC的增殖及抑制率,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GMC细胞凋亡.[2]RT-PCR检测GMC中纤维连接蛋白(VN)mRNA的表达.结果:[1]含药血清均可明显抑制GMC增殖、诱导GMC细胞凋亡,与对照组血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高浓度组显著.[2]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GMC中FNmRNA的表达,以高浓度组显著.结论:滋肾解毒中药的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15%Ⅳ型LN患者血清干预下的GMC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FN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分子机理.

    作者:刘学耀;李燕;刘亚敏;张秋林;史成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水气病气分水分血分之涵义与关系

    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关气分、水分、血分之条文,结合临床体验,对气分、水分、血分的涵义进行了归纳,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气分、水分、血分同病分析严重水气病之病机,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作者:刘玉金;孟静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络病辨证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探微

    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不明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甚至伴有肠外病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及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角度,阐述了络病辩证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提示可以按照络病的治疗方法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作者:刘端勇;赵海梅;赵宁;吕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黄蛭口服液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黄蛭口服液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述的影响,探讨中药黄蛭口服液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平均ABCA1荧光强度.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BCA1 mRNA的表述.结果: ox-LDL能够引起THP-1细胞ABCA1水平的上调;相对于阴性对照组中药黄蛭口服液能明显提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荧光强度以及ABCA1 mRNA的表达.结论:研究显示中药黄蛭口服液能显著上调THP-1细胞ABCA1的水平.

    作者:高玉桥;苏丹;林慧;孙雪颖;梅全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抗小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对比研究

    目的:考察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后在抗小鼠肝纤维化形成方面与单用柔肝抑纤饮有无差别,明确加用二至丸后对原方有无增效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动物随机分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吡喹酮组);D组(柔肝抑纤饮组);E组(柔肝抑纤饮+二至丸组).除A组外,各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检测ALT、 ALB、 PCⅢ、 HA、肝组织Hyp,行VG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肝组织TGF-β1、a-SMA、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E组、D组在降低ALT、 HA、 PCⅢ水平,减少Ⅲ型胶原表达等方面,均明显优于C组(P<0.05,P<0.01),但E组、D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E组在升高ALB,降低Hyp,降低胶原染色(VG)百分比含量,以及下调TGF-β1、a-SMA的表达等方面优于D组(P<0.05).结论: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后对于抗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具有增效作用,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作者:张永;王伟芹;孙玉莉;尹常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从桂枝汤证治的变化看《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从整体与局部、原病与变证、常治与变的方、以及真假桂枝汤证方面,探讨<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作者:王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芪黄汤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脑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芪黄汤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黄汤大剂量组、芪黄汤中剂量组和芪黄汤小剂量组,采用芪黄汤事先灌胃周,再对模型组和芪黄汤组大鼠运用栓线法制作局灶性脑梗塞的模型,检测血清中MDA(丙二醛)和NO(一氧化氮)的含量及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经芪黄汤治疗的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血清MDA和NO非常显著降低(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有明显好转的变化.结论:芪黄汤可有效地降低大鼠血清MDA和NO含量,改善脑组织结构,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徐安莉;熊智魁;蔡丽芬;周艳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