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环三萜类单体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黄炜;吴其年;黄敏珊;罗惠玲;张东方;杨凤仪

关键词:人乳腺癌细胞, 熊果酸, 齐墩果酸, 18β-甘草次酸, 凋亡, 细胞内Ca2+
摘要:目的:探讨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分别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的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18、88.36和234.33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熊果酸、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及100μmol/L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20μmol/L熊果酸、75μmol/L齐墩果酸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具有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测补肾中药对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作用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探求补肾为主中药对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服用补肾为主中药及对照实验动物模型家兔共35只的胫骨切片(HE染色),对骨皮质吸收腔面积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中药对胫骨应力性损伤作用机理.结果:训练组的骨皮质吸收腔面积比对照组增大,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骨皮质吸收腔面积逐渐增大,但服药后面积又比训练各组减少.结论:补肾为主中药明显刺激新骨形成,减少骨吸收腔面积,保护了受损的胫骨.

    作者:陈佑学;李国平;姚鸿恩;陈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查出的113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组55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58例,两组病例先根据其舌脉差异进行辨证分型,分别归入心气虚弱、心血瘀阻、痰浊内阻证型中,然后进行治疗,以3个月为治疗终点,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胸闷、舌质舌苔、脉象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肝肾功能的变化,记录服药不良反应,据此评价药物效果.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的心电图对比,心肌缺血获得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两组对心气虚弱、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型患者都有治疗作用.但治疗组对心气虚弱型、心血瘀阻型的作用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分别P<0.01、P<0.05),对痰浊内阻型的作用则两组接近(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大便常规加隐血实验亦无异常改变.结论:补气活血豁痰法治疗已生育妇女无痛性下壁心肌缺血安全、有效.

    作者:叶世龙;刘爱芹;周莉娟;覃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H22荷瘤小鼠的个体化辨证论治尝试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对H22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腋下接种H22瘤株,出瘤后,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辨证治疗组(以下简称非辨组)、辨证治疗组(以下简称辨证组).采用小鼠四诊标准化、计量化采集方法,收集相关诊断指标,进行辨证,非辨组给予固定方治疗,辨证组根据具体证型给予相应的辨证论治.综合评估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期限.结果:用药组生存期均长于模型组;辨证组各项四诊指标和证候的严重程度优于非辨组、模型组.结论:荷瘤小鼠是可以实现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经辨证论治对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均有帮助.

    作者:肖芸;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袁亚丽;陈宝英;侯俐;廖明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点滴

    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中的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周晓辉;韩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柴黄理气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柴黄理气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柴胡、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用TLC法能检出柴胡、白芍;黄芩苷进样量在80.15~721.35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8%, RSD=0.83%(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柴黄理气胶囊的质量.

    作者:王志刚;徐涓;黄森;张静;张海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僵蚕生产菌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对小鼠的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对小鼠毒性作用,判断是否为僵蚕入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方法:提取球孢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以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ICR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另设Tris-HCl和空白两对照组,连续注射7天.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ALT和AST,取肝、心、脾、肺、肾5脏器进行石蜡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均未见小鼠死亡,蛋白处理组小鼠表现行为异常.病理切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白处理组小鼠肝脏及肺脏有极轻微病变,但未见细胞坏死;其余脏器未见异常.AST和ALT分析显示,各处理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各指标来看,球孢白僵菌胞外分泌蛋白有可能是僵蚕入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如若确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宜涛;程东庆;林美爱;丁志山;潘佩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骨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固邦10mg/天,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观测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0.01), BMD、 BGP、 E2明显增加(P<0.05), IL-6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骨方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对PMOP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邱仁斌;沈瑞子;张培钦;陈远林;叶红萍;张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ctivin A和TGF-β1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炎症因子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活性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用IL-1β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用不同剂量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含药血清作为对照.TGF-β1、Activin A和Activin A受体Act R I等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IL-1β诱导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和Activin A的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增高.各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干预均可下调Activin A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但仅高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TGF-β1的基因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结论:复方积雪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ctivin A及其受体Act R I的基因表达有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抑制炎症因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活性改变,降低肾小管间质进一步炎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福辛普利亦有相似作用,但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鲁盈;朱晓玲;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从肝脾论治小儿过敏性咳嗽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从肝脾论治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儿均用西药酮替芬、舒喘灵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煎剂,脾虚肝旺型用二陈汤合四逆散加减,肺虚肝旺型用沙参麦冬汤合黛蛤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有效病例起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降低患儿血清中IgE水平,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中西结合从肝脾论治小儿过敏性咳嗽,比单纯用西药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邓雪梅;陈凤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四诊信息采集的方法探索

    目的:探讨中华实验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探讨其四诊信息采集方法.方法:采用中国农业大学育种健康中华小型猪,体重(25±4)kg,月龄6~10个月,雌雄不限,动物在麻醉、无菌条件下开胸,分离前降支,在第一对角支远端的前降支主干放置Ameroid缩窄环,关胸.并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评价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构建成功与否.在造模过程中,参照中医的四诊信息采集办法,并参考中兽医在大动物辨证方面的经验,制定出小型猪证候观察量表,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模型动物宏观体征进行动态观察,并借助心电图、数码照相等现代手段间接地获得四诊信息.结果:模型动物在冠脉环缩术后1~8周内,精神状态、舌象、饮食、饮水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数码相机所拍舌象经Adobe Photoshop 8.0分析所得R、G、B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小型猪的四诊信息采集是可行的、客观的,但更需不断发掘、完善,制定出量化标准.

    作者:刘蕾;王伟;郭淑贞;许文玉;于永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血塞通注射液加入兔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其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血塞通注射液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嵇扬;沈娟;聂渝琼;王文俊;高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从桂枝汤证治的变化看《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从整体与局部、原病与变证、常治与变的方、以及真假桂枝汤证方面,探讨<伤寒论>的辩证思想.

    作者:王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的研制

    目的:开发PC机与单片机相结合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测试系统.方法:PC机与单片机通过串口通讯,给单片机发送控制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读回,绘出伏安曲线、记录和分析处理相应的数据.单片机系统根据PC机发出的控制参数产生扫描电流加到探头上进行测量,并将电压数据读取发给PC机.结果:用本检测系统对正常人体的穴位进行测量,发现人体穴位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均表现为增程曲线上穿减程曲线,形成一个类似磁滞回线的惯性区域.结论:本检测系统可准确、稳定、可靠地检测人体穴位的伏安特性.

    作者:王霆;沈雪勇;魏建子;丁光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醇沉工艺研究

    目的:初步建立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醇沉工艺,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样品含量.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工艺为以总量18倍水提取2次,首次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2.5h,第2次8倍量水,提取1.5h;醇沉工艺为将提取液浓缩至流浸膏,边搅拌边加入计算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0%,静置6h后离心.

    作者:刘志刚;颜仁梁;罗佳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水气病气分水分血分之涵义与关系

    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关气分、水分、血分之条文,结合临床体验,对气分、水分、血分的涵义进行了归纳,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气分、水分、血分同病分析严重水气病之病机,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作者:刘玉金;孟静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芪黄汤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脑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芪黄汤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黄汤大剂量组、芪黄汤中剂量组和芪黄汤小剂量组,采用芪黄汤事先灌胃周,再对模型组和芪黄汤组大鼠运用栓线法制作局灶性脑梗塞的模型,检测血清中MDA(丙二醛)和NO(一氧化氮)的含量及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经芪黄汤治疗的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血清MDA和NO非常显著降低(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有明显好转的变化.结论:芪黄汤可有效地降低大鼠血清MDA和NO含量,改善脑组织结构,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徐安莉;熊智魁;蔡丽芬;周艳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作者:刘喜德;张金禄;刘风云;陈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MP-2 MMP-9水平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3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组(竹黄组)19例与银屑灵冲剂治疗组(银屑组)1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ELISA检测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血清中MMP-2, 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竹黄组效果优于银屑组(P<0.01).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能显著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 MMP-9水平.

    作者:陈晋广;杨志波;欧阳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活血解毒益气法对家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其对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荆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的表迭,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用药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表达的机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调节因PTA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再狭窄.

    作者:彭哲;王春林;祝光礼;行俊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预防胆囊胆红素结石的研究

    目的:观察防石胶囊预防胆红素性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每天只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喂胆红素结石诱石饲料,中药组喂胆红素诱石饲料及防石胶囊;计算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结果:实验2个月后发现:胆红素胆囊结石发生率:模型组>中药组>空白组,胆汁中胆红素含量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防石胶囊能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其机制可能和它们能降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有关.

    作者:郭绍举;李健;黄彬;张竞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