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周学文;陈民;李曦明;白光;周奇;姜树民

关键词:血脂异常, 病因, 病机, 病理产物
摘要:血脂异常的病机核心为脾虚运化失司、升降失常,饮食、劳倦、情志为主要致病因素;痰、瘀为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阻络,络脉不畅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治疗可以脾论治,内清外柔.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柴胡疏肝散辨证治疗对复合性溃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合性溃疡(CU)的疗效.方法:选择135例CU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69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9%和95.6%,而对照组为59.1%和86.4%.而复发率分别为21.7%和72.7%(χ2=5.082,41.772,P<0.05),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U疗效显著.

    作者:邵惠珍;赵先伟;张俊华;李艳春;周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胃癌细胞拓扑异构酶Ⅱ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证候类型胃癌细胞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方法:原发性胃癌标本52例.中医辨证分为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标记指数与胃癌中医辨证各分型均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以瘀毒内阻型topoⅡ表达强.结论:说明瘀毒内阻型胃癌细胞对于DNA调节控制及细胞核内核酸代谢过程功能较强,同对各种肿瘤抗癌药物敏感性表现也较高.

    作者:钟国存;陈怡宏;徐发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的比较研究——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七)

    对中西医学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广义的神及狭义的神阐述了神的涵义;分述意识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医学中的特定含义;介绍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两方面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复习中医学有关神昏研究的源流及存在的问题,详述意识水平障碍和意识内容障碍的分类,为神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研究

    以《名老中医之路》第1辑、第2辑、第3辑为依据,研究该书所录97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的成才规律,并就其共性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必要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背景;②专业学校教育的正面作用;③不可忽视的能力--自学能力;④重视经典的学习;⑤必要的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李如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茅苍术人工辅助授粉的初步研究

    目的:保护江苏省的野生茅苍术资源,增加茅苍术的种群数量.方法:在茅苍术的花期对其实行人工授粉.结果:提高了野生茅苍术的结实率.结论: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辅助茅苍术的雌蕊完成受粉过程,有利于茅苍术在野外顺利繁殖,是保护和扩大茅苍术资源的有效措施.

    作者:陶燕;巢建国;侯芳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方为主治疗湿疹100例观察

    西医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各示主方,配合抗组织胺类药物开瑞坦及扑尔敏或赛庚啶,再外用洗、敷、擦等药物,加强中药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洪淑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以逍遥散为基础方,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为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满意.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

    目的:介绍近年来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进一步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1970-2006年美国MEDuNE、EMBase,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莽草酸主要是从中药八角茴香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化合物,莽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血栓形成和抗脑缺血等作用.结论:莽草酸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尤永真;吕圭源;倪竹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版《中国药典》饮片浅析

    目的:建议《中国药典》对饮片明确定性,以便正确定位.方法:罗列新版《中国药典》5大类型饮片.结果:5类饮片性质、内涵和定位均有不同.结论:辨析新版《中国药典》饮片种类,对正确执行药典很有帮助.

    作者:李水福;潘莉;吴俊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朱仁康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经验

    介绍朱仁康治疗异位皮炎经验,总结出异位性皮炎临床常见湿热、脾湿、阴伤3型,采用不同的验方用之临床.

    作者:邢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灸预处理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究

    对近年针灸预处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规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总结如下:①针灸预处理的效果和穴位特异性、针灸介入的时机、方法、处理的时程等因素有关,预适应持续的时间有规律性等.②预处理的机理还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预处理可产生一些触发因子,这些触发因子通过一些中介物质的介导,后,由效应器ATP敏感的K+通道(K+ATP)、保护性蛋白(效应蛋白)如热休克蛋白(HSP)、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蛋白(Bcl-2蛋白)而产生保护作用.缺血等预处理与针灸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机制,也有不同的机制.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适宜刺激是启动机体防护体系的安全有效手段之一.③针灸预处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如预处理介入时机不一,预处理持续时间不一致,动物模型不一,穴位刺激单一等问题,刺激的方法多为电针,而且电针的参数不一,如波形、频率、刺激的时间;观察的疾病比较局限;预处理多为短时程,一般为1~5天,和针灸临床不大符合;效应的观察多注意到24h的第二时间窗,更长时间的作用未见报道.因而针灸预处理应重视研究更多的病种、更多的刺激方法以及影响针灸效应各因素间作用的规律性等.

    作者:解秸萍;李晓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纤维化病机治法研究概况

    参阅了近10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从病机、治法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向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洪朝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少阴病咽痛之方证考释

    《伤寒论》少阴篇,第310~313条连出4条文对少阴病咽痛进行集中论治,共计5个方证:猪肤汤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然论中除猪肤汤证,均叙证过简,学者多从药测证,然论方则总有未尽之处.故后世虑其方简不效,或嫌制法繁琐,用之者罕矣.兹考其用药之渊源,度其配方之巧妙,释其方证之原委,以资参详.

    作者:谈博;操红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脾虚证免疫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在脾虚证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改变.文章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论述了脾虚证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秦建设;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周维顺教授论肺癌证治拾萃

    从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总则、中西医结合治则、中医药治则、中医药物以及具体辨证论治,阐述周维顺教授治疗肺癌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了气阴亏虚贯穿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是中医药治疗肺癌之本.

    作者:吴林生;陈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研究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的分析

    探讨中药研究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药研究的主体是具有雄厚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中医药研究者;客体是本草源流,炮制技术与成分分离、提取和纯化技术关系,中药时辰药动学,中药有效活性成分配伍整合,中药的专利化、时效性和不确定性.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是客体决定主体,主体对客体具有积极的反作用.良好的主体发挥对客体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苏彦斌;孟宪生;苏彦文;司英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方法是检验临床疗效的重要尺度.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和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作者:任现志;汪受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肝炎的病因学说及其辨证论治新概况

    通过对大量当代名中医认识和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的整理,概括出新的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情况,并且阐述了如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来指导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作者:王洪坤;韩景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免疫性自然流产临床研究概述

    近年来研究表明,母体免疫的正常调节在维持妊娠中起十分重要作用,而母体免疫调节异常是引起流产常见病因.对母-胎同种免疫功能识别低下型、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免疫性自然流产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丽丽;罗颂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衰颗粒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肾衰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8~10孔,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肾衰颗粒高剂量组、肾衰颗粒低剂量组,经处理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测定PAI-1和MMP-2的表达.结果:肾衰颗粒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MMP-2的表达有上调的作用(P<0.05).结论:肾衰颗粒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和上调MMP-2的表达而延缓慢性肾衰患者肾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王小娟;郭建生;胡芳;雷颖;郭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