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肝炎的病因学说及其辨证论治新概况

王洪坤;韩景献

关键词:慢性肝炎, 病因学说, 辨证论治, 综述
摘要:通过对大量当代名中医认识和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的整理,概括出新的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情况,并且阐述了如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来指导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肾衰颗粒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肾衰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8~10孔,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肾衰颗粒高剂量组、肾衰颗粒低剂量组,经处理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测定PAI-1和MMP-2的表达.结果:肾衰颗粒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MMP-2的表达有上调的作用(P<0.05).结论:肾衰颗粒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和上调MMP-2的表达而延缓慢性肾衰患者肾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王小娟;郭建生;胡芳;雷颖;郭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辽宁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辽宁地区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1100LC液相色谱仪,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 C18,150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13∶7);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结果:辽宁省各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均大于药典规定的0.4%,质量均合格,其中以本溪所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高.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葛会奇;贾天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人群易患本病,其次为50~60岁人群;40例中15例补体C3低于正常值,占37.5%;肌酶增高者有18例,占45%.经过治疗可使CK值降低,还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跳动、吞咽困难、舌肌颤动症状,使肌肉萎缩、构音障碍、肌力等症状保持稳定.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ALS可减轻合并的肌肉损伤,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刘友章;刘兆周;宋雅芳;兰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柴胡疏肝散辨证治疗对复合性溃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合性溃疡(CU)的疗效.方法:选择135例CU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69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9%和95.6%,而对照组为59.1%和86.4%.而复发率分别为21.7%和72.7%(χ2=5.082,41.772,P<0.05),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U疗效显著.

    作者:邵惠珍;赵先伟;张俊华;李艳春;周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养生流派述略

    主要探讨了中医养生的4种流派,指出了动形学派、静神学派、调气学派、固精学派等学术流派的含义、源流及养生方法.

    作者:徐大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茅苍术人工辅助授粉的初步研究

    目的:保护江苏省的野生茅苍术资源,增加茅苍术的种群数量.方法:在茅苍术的花期对其实行人工授粉.结果:提高了野生茅苍术的结实率.结论: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辅助茅苍术的雌蕊完成受粉过程,有利于茅苍术在野外顺利繁殖,是保护和扩大茅苍术资源的有效措施.

    作者:陶燕;巢建国;侯芳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从火论失眠

    在辨证基础上结合地理位置,遵循因时因地辨证施治原则,探讨火邪在失眠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论述火邪对脏腑正常功能的影响,论证火邪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方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血脂异常的病机核心为脾虚运化失司、升降失常,饮食、劳倦、情志为主要致病因素;痰、瘀为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阻络,络脉不畅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治疗可以脾论治,内清外柔.

    作者:周学文;陈民;李曦明;白光;周奇;姜树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胃癌细胞拓扑异构酶Ⅱ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证候类型胃癌细胞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方法:原发性胃癌标本52例.中医辨证分为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标记指数与胃癌中医辨证各分型均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以瘀毒内阻型topoⅡ表达强.结论:说明瘀毒内阻型胃癌细胞对于DNA调节控制及细胞核内核酸代谢过程功能较强,同对各种肿瘤抗癌药物敏感性表现也较高.

    作者:钟国存;陈怡宏;徐发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理论在大肠癌防治中的运用

    用《金匮要略》理论阐述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分型论治,表明在防治杂病中合理运用经典著作理论的重要性,拓展了经方应用的思路.

    作者:关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机制简析

    中药在鼻咽癌放疗中发挥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DNA;抗菌、消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修复;减轻骨髓功能抑制、促进造血和保护机体器官;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达到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增加放疗的疗效、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作用.

    作者:陶欣;孙静;江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紧紧把握中医学术思想积极探索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开发与创新研制

    为了阐明、强调积极开发与创新研制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并始终把握中医学术思想不动摇,回顾了针灸医疗工具的历史演变和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形成与发展的大致情况,提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医学领域,进一步加强针灸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和研制开发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且在大力推进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开发研制与创新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中医学术特色,紧紧把握中医学术思想.

    作者:雒成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从四诊诊断、理化微观指标、影像学特点、动物模型等面,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今后应需要同步的、系统的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结论:根据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阶段,把握各个时间窗的症状和体征,把气虚血瘀证和其他证型结合起来研究.

    作者:包祖晓;刘素芝;张远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系统在肥胖和针灸减肥中的作用机理

    目前肥胖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和防治的机理一直以来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调控中枢,对机体的各项机能起着总领和控制作用,自然倍受人们的关注.文中神经系统在肥胖产生及其在针灸减肥方面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评述.

    作者:相希;钟莉;艾炳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补肾清利活血法治疗肾脏病——孙伟教授经验介绍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的中医发病机制复杂.孙伟教授认为本病虚实夹杂,临证要细审病机,联合多法,多种药物同用,方可达到邪去正安,改善疾病预后的目的.

    作者:郑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机与眼的生理病理关系

    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视觉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从脏腑气机、经络气机方面论述了眼与气机的生理病理关系.提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注重调理气机,只有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才能上达于目,目得所养眼的疾病才能痊愈.

    作者: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白介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证实白细胞介素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它被作为研究支气管哮喘的重心和治疗的靶点被重视,是现今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以白细胞介素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医药作用于支气管哮喘时白细胞介素的变化,取得了很多成果.文章从单味药的研究、古方的研究、外治法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与白细胞介素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秋;姜廷枢;李竹英;赵恒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硬化注射法治疗直肠前突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硬化注射法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性.方法:对49例经排便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硬化注射法治疗,对照组行经肛直肠粘膜闭式修补术,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排便造影检查并观察治疗前后前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疗效自身对照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硬化注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直肠前突的方法,可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

    作者:陶弘武;柳越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经验

    为提高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质量,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做好师生互动和医患沟通、狠抓基本功和提高动手能力、定期教学查房和病案分析及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在短暂实习阶段有大收获,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张丽娟;刘瑞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苷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多苷对UUO小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探讨抗风湿中药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用雷公藤多苷进行干预,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蒙诺作为对照.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或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UUO模型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及α-SMA、Vimentin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雷公藤和蒙诺治疗均可显著降低肾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结论:抗风湿药雷公藤多苷可显著降低肌成纤维细胞的积聚,可能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周大为;林京莲;王军;朱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