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经验

张丽娟;刘瑞芬

关键词:中医妇科学, 临床带教
摘要:为提高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质量,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做好师生互动和医患沟通、狠抓基本功和提高动手能力、定期教学查房和病案分析及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在短暂实习阶段有大收获,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白介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证实白细胞介素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它被作为研究支气管哮喘的重心和治疗的靶点被重视,是现今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以白细胞介素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医药作用于支气管哮喘时白细胞介素的变化,取得了很多成果.文章从单味药的研究、古方的研究、外治法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与白细胞介素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秋;姜廷枢;李竹英;赵恒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周维顺教授论肺癌证治拾萃

    从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总则、中西医结合治则、中医药治则、中医药物以及具体辨证论治,阐述周维顺教授治疗肺癌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了气阴亏虚贯穿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是中医药治疗肺癌之本.

    作者:吴林生;陈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理论在大肠癌防治中的运用

    用《金匮要略》理论阐述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分型论治,表明在防治杂病中合理运用经典著作理论的重要性,拓展了经方应用的思路.

    作者:关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四二五复合汤治疗不孕症35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四二五复合汤(当归、熟地、芍药、川芎、女贞子、墨旱连、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随证增益,治疗不孕症35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结论:该方通过补肝肾、益精血、调冲任、通经脉等功效,提高受孕成功率,同时也免除了西药治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并且疗效满意.

    作者:陈新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络病学说与王清任的治瘀名方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络病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发展于汉代,鼎盛于清代.其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王清任为清代著名治瘀大家,其许多治瘀名方都受到当时盛行的络病学说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善用引经药,引药入病络;注重气血辨证,开创补气通络之法2个方面.

    作者:周蓓;郑洪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系统在肥胖和针灸减肥中的作用机理

    目前肥胖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和防治的机理一直以来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调控中枢,对机体的各项机能起着总领和控制作用,自然倍受人们的关注.文中神经系统在肥胖产生及其在针灸减肥方面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评述.

    作者:相希;钟莉;艾炳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胃痛治疗刍议

    胃痛为常见病,而无通治胃痛之方,固患病有新久之殊,体质有阴阳之异,辨证有精粗之差,胃痛有兼夹之分.故在临床中,只有谨守病机、精于辨证,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①脏腑之间互影响,生克乘侮须深究,其一为肝犯胃,木土相仇,其二为胃病及肺,母病及子,其三胃病及心肾,其四脾胃俱病,其五胃肠同病.②脾湿阴虚相交错、燥湿滋阴须兼顾,常以滋阴的养胃方(自拟方)与燥湿的二陈汤同用.③诊断手段为多种,察舌观苔较实际,阴明胃腑,多气多血,胃中气血每挟邪气上潮于舌,则形成各种舌苔.④胃病原因系多端,兼证波及勿轻视,其中兼饮阴明、便秘、食滞、吐酸、吐血、中虚,皆随证治之,才能服到胃痛与兼证两痊之功.

    作者:张玉波;张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动态浊度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定量干扰实验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稀释5倍和10倍时有干扰作用.而稀释20倍和40倍时则无干扰作用.结论: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赵希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的比较研究——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七)

    对中西医学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广义的神及狭义的神阐述了神的涵义;分述意识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医学中的特定含义;介绍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两方面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复习中医学有关神昏研究的源流及存在的问题,详述意识水平障碍和意识内容障碍的分类,为神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人群易患本病,其次为50~60岁人群;40例中15例补体C3低于正常值,占37.5%;肌酶增高者有18例,占45%.经过治疗可使CK值降低,还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跳动、吞咽困难、舌肌颤动症状,使肌肉萎缩、构音障碍、肌力等症状保持稳定.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ALS可减轻合并的肌肉损伤,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刘友章;刘兆周;宋雅芳;兰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臁疮的中医四畔疗法

    总结了中医外治法中施药或施针于臁疮四畔的四畔疗法,体现在围敷、熏洗、热熨、膏药、针灸等疗法中,临床疗效较好.初步经验为辨证论治、结合病灶用药等其他疗法、结合现代物理疗法等,尚缺乏理论研究.

    作者:陈会苓;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灸预处理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究

    对近年针灸预处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规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总结如下:①针灸预处理的效果和穴位特异性、针灸介入的时机、方法、处理的时程等因素有关,预适应持续的时间有规律性等.②预处理的机理还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预处理可产生一些触发因子,这些触发因子通过一些中介物质的介导,后,由效应器ATP敏感的K+通道(K+ATP)、保护性蛋白(效应蛋白)如热休克蛋白(HSP)、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蛋白(Bcl-2蛋白)而产生保护作用.缺血等预处理与针灸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机制,也有不同的机制.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适宜刺激是启动机体防护体系的安全有效手段之一.③针灸预处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如预处理介入时机不一,预处理持续时间不一致,动物模型不一,穴位刺激单一等问题,刺激的方法多为电针,而且电针的参数不一,如波形、频率、刺激的时间;观察的疾病比较局限;预处理多为短时程,一般为1~5天,和针灸临床不大符合;效应的观察多注意到24h的第二时间窗,更长时间的作用未见报道.因而针灸预处理应重视研究更多的病种、更多的刺激方法以及影响针灸效应各因素间作用的规律性等.

    作者:解秸萍;李晓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李可老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学术思想初探

    山西省名老中医李可先生以善治急危重症享誉医界.本文从其治疗急危重症的诊疗程序、辨证用药特点、药物煎服法特色以及大病重症的调摄善后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归纳探讨.

    作者:王祚邦;周晓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山核桃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山核桃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极性溶剂法从山核桃叶子中分离提取出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5种提取物,采用MTT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方法观察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山核桃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强,并且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山核桃叶子中有抗肿瘤物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胡旭姣;赵肖君;周奋;余美荣;陈银银;李瑞枝;贾永慧;丁志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关于肾虚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思考

    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文献对肾虚质的认识、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建立的手段、试验指标的判定等多个方面,提出探讨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肾虚体质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薛昶;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机与眼的生理病理关系

    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视觉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从脏腑气机、经络气机方面论述了眼与气机的生理病理关系.提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注重调理气机,只有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才能上达于目,目得所养眼的疾病才能痊愈.

    作者: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肝炎的病因学说及其辨证论治新概况

    通过对大量当代名中医认识和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的整理,概括出新的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情况,并且阐述了如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来指导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作者:王洪坤;韩景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原儿茶醛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原儿茶醛线性范围0.028~0.84 μg,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朱山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灰树花多糖的免疫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灰树花多糖在免疫方面的药理作用.方法:小鼠5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灰树花高、中、低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给药后,观察其对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结果:灰树花多糖在180 mg/kg和120 mg/kg剂量下,可明显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并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结论:灰树花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

    作者:李海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紧紧把握中医学术思想积极探索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开发与创新研制

    为了阐明、强调积极开发与创新研制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并始终把握中医学术思想不动摇,回顾了针灸医疗工具的历史演变和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形成与发展的大致情况,提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医学领域,进一步加强针灸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和研制开发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且在大力推进现代针灸医疗器械开发研制与创新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中医学术特色,紧紧把握中医学术思想.

    作者:雒成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