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姣;赵肖君;周奋;余美荣;陈银银;李瑞枝;贾永慧;丁志山
采用药线点灸穴位配合壮药施治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临床治愈4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上以壮医药线点灸法为主,壮药施治为补,良性双向的整体调节.阐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成为防治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病的重要手段,为治疗甲状腺腺瘤新思路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利咽止咳方结合西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宣肺利咽止咳方随证加减治疗,另同时口服酮替芬片1 mg,每日2次;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复方甘草片2片、美沙芬片15 mg,每日3次,酮替芬片1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服用1~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唐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考察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其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方法: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按1.25 mg/kg体重和200、500 mg/k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安定和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饮用水,1 h后,各组小鼠按45 mg/kg体重腹腔注射阈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记录注射结束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小鼠按0.8 mL/20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准确配制的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观察7天,记录体重变化及大体解剖肉眼所见.结果: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2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对小鼠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按5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 g/kg体重(相当于32 g生药/kg体重),但不足8 g/kg体重.结论: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5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明显缩短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 g/kg体重.
作者:嵇扬;王文俊;刘文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测定辽宁地区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1100LC液相色谱仪,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 C18,150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13∶7);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结果:辽宁省各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均大于药典规定的0.4%,质量均合格,其中以本溪所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高.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葛会奇;贾天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定量干扰实验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稀释5倍和10倍时有干扰作用.而稀释20倍和40倍时则无干扰作用.结论: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赵希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视觉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从脏腑气机、经络气机方面论述了眼与气机的生理病理关系.提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注重调理气机,只有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才能上达于目,目得所养眼的疾病才能痊愈.
作者: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保护江苏省的野生茅苍术资源,增加茅苍术的种群数量.方法:在茅苍术的花期对其实行人工授粉.结果:提高了野生茅苍术的结实率.结论: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辅助茅苍术的雌蕊完成受粉过程,有利于茅苍术在野外顺利繁殖,是保护和扩大茅苍术资源的有效措施.
作者:陶燕;巢建国;侯芳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糖皮质激素等抗免疫抗炎药并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护肾活血方,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激素减量至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护肾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作者:杨进;李燕林;邓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介绍近年来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进一步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1970-2006年美国MEDuNE、EMBase,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莽草酸主要是从中药八角茴香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化合物,莽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血栓形成和抗脑缺血等作用.结论:莽草酸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尤永真;吕圭源;倪竹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合性溃疡(CU)的疗效.方法:选择135例CU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69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9%和95.6%,而对照组为59.1%和86.4%.而复发率分别为21.7%和72.7%(χ2=5.082,41.772,P<0.05),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U疗效显著.
作者:邵惠珍;赵先伟;张俊华;李艳春;周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伤寒论》少阴篇,第310~313条连出4条文对少阴病咽痛进行集中论治,共计5个方证:猪肤汤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然论中除猪肤汤证,均叙证过简,学者多从药测证,然论方则总有未尽之处.故后世虑其方简不效,或嫌制法繁琐,用之者罕矣.兹考其用药之渊源,度其配方之巧妙,释其方证之原委,以资参详.
作者:谈博;操红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通过对大量当代名中医认识和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的整理,概括出新的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情况,并且阐述了如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来指导本病的辨证和治疗.
作者:王洪坤;韩景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风湿病经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并附验案举证.
作者:孙元莹;吴深涛;姜德友;王暴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介绍朱仁康治疗异位皮炎经验,总结出异位性皮炎临床常见湿热、脾湿、阴伤3型,采用不同的验方用之临床.
作者:邢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在脾虚证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改变.文章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论述了脾虚证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秦建设;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中西医学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广义的神及狭义的神阐述了神的涵义;分述意识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医学中的特定含义;介绍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两方面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复习中医学有关神昏研究的源流及存在的问题,详述意识水平障碍和意识内容障碍的分类,为神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人群易患本病,其次为50~60岁人群;40例中15例补体C3低于正常值,占37.5%;肌酶增高者有18例,占45%.经过治疗可使CK值降低,还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跳动、吞咽困难、舌肌颤动症状,使肌肉萎缩、构音障碍、肌力等症状保持稳定.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ALS可减轻合并的肌肉损伤,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刘友章;刘兆周;宋雅芳;兰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胃痛为常见病,而无通治胃痛之方,固患病有新久之殊,体质有阴阳之异,辨证有精粗之差,胃痛有兼夹之分.故在临床中,只有谨守病机、精于辨证,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①脏腑之间互影响,生克乘侮须深究,其一为肝犯胃,木土相仇,其二为胃病及肺,母病及子,其三胃病及心肾,其四脾胃俱病,其五胃肠同病.②脾湿阴虚相交错、燥湿滋阴须兼顾,常以滋阴的养胃方(自拟方)与燥湿的二陈汤同用.③诊断手段为多种,察舌观苔较实际,阴明胃腑,多气多血,胃中气血每挟邪气上潮于舌,则形成各种舌苔.④胃病原因系多端,兼证波及勿轻视,其中兼饮阴明、便秘、食滞、吐酸、吐血、中虚,皆随证治之,才能服到胃痛与兼证两痊之功.
作者:张玉波;张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的中医发病机制复杂.孙伟教授认为本病虚实夹杂,临证要细审病机,联合多法,多种药物同用,方可达到邪去正安,改善疾病预后的目的.
作者:郑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法研究莪术和三氧化二砷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莪术(RC)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浓度-效应关系.结果:①rhbFGF使PCNA蛋白表达率明显上升(89.82±2.79)%,与对照组(63.13±3.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RC和As2O3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RC和As2O3作用24h后,其PCN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1.00±3.34)%、(34.29±3.66)%、(23.06±2.91)%和(46.67±4.63)%、(21.97±1.75)%、(13.89±1.61)%.与增殖组(89.82±2.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RC和As2O3浓度升高,PCNA蛋白表达率下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莪术和三氧化二砷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黄秀榕;祁明信;吴正正;严京;胡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