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波
从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总则、中西医结合治则、中医药治则、中医药物以及具体辨证论治,阐述周维顺教授治疗肺癌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了气阴亏虚贯穿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是中医药治疗肺癌之本.
作者:吴林生;陈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山西省名老中医李可先生以善治急危重症享誉医界.本文从其治疗急危重症的诊疗程序、辨证用药特点、药物煎服法特色以及大病重症的调摄善后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归纳探讨.
作者:王祚邦;周晓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探讨中药研究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药研究的主体是具有雄厚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中医药研究者;客体是本草源流,炮制技术与成分分离、提取和纯化技术关系,中药时辰药动学,中药有效活性成分配伍整合,中药的专利化、时效性和不确定性.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是客体决定主体,主体对客体具有积极的反作用.良好的主体发挥对客体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苏彦斌;孟宪生;苏彦文;司英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母体免疫的正常调节在维持妊娠中起十分重要作用,而母体免疫调节异常是引起流产常见病因.对母-胎同种免疫功能识别低下型、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免疫性自然流产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丽丽;罗颂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视觉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从脏腑气机、经络气机方面论述了眼与气机的生理病理关系.提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注重调理气机,只有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才能上达于目,目得所养眼的疾病才能痊愈.
作者: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从变应原和变态反应学指标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变应性鼻炎中医方药实验研究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综述.
作者:许正杰;孙科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伤寒论》少阴篇,第310~313条连出4条文对少阴病咽痛进行集中论治,共计5个方证:猪肤汤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然论中除猪肤汤证,均叙证过简,学者多从药测证,然论方则总有未尽之处.故后世虑其方简不效,或嫌制法繁琐,用之者罕矣.兹考其用药之渊源,度其配方之巧妙,释其方证之原委,以资参详.
作者:谈博;操红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四二五复合汤(当归、熟地、芍药、川芎、女贞子、墨旱连、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随证增益,治疗不孕症35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结论:该方通过补肝肾、益精血、调冲任、通经脉等功效,提高受孕成功率,同时也免除了西药治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并且疗效满意.
作者:陈新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检索近年文献发现,当前临床治疗反复感冒多从虚立论,责之肺脾肾三脏不足使卫气不和、无以卫外引发.路志正教授注重从脾胃论治本证,认为土不生金非皆因虚,亦可由中焦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枢机不利所致.对青壮年之本证患者,更应注意有否脾胃不和的情况.饮食不节,上中焦郁热,炅则腠理开;脾胃寒湿,与外界风寒同气相求,以内外相引;情志不畅,木郁克土,脾运失健,不能散精于肺.此三种情况皆可导致反复感冒.后附验案2则以资说明.
作者:边永君;王秋风;路洁;张华东;路志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参阅了近10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从病机、治法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向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洪朝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用《金匮要略》理论阐述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分型论治,表明在防治杂病中合理运用经典著作理论的重要性,拓展了经方应用的思路.
作者:关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文献对肾虚质的认识、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建立的手段、试验指标的判定等多个方面,提出探讨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肾虚体质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薛昶;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介绍朱仁康治疗异位皮炎经验,总结出异位性皮炎临床常见湿热、脾湿、阴伤3型,采用不同的验方用之临床.
作者:邢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在辨证基础上结合地理位置,遵循因时因地辨证施治原则,探讨火邪在失眠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论述火邪对脏腑正常功能的影响,论证火邪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方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佳配伍比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枳实、白术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枳、术3个不同配伍比例组均能显著对抗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与肠推进抑制(P<0.01),且优于单味枳实与白术(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显著降低,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枳术1:1组MTL显著升高(P<0.01),VIP明显降低(P<0.05).结论:FD的发病与血浆MTL含量的降低,VIP含量的升高有关.枳实、白术配伍用于治疗FD的佳比例是1∶1,枳术1∶1组可能通过提高血浆MTL,降低VIP含量,促进胃肠运动,达到治疗FD的目的.
作者:李冀;刘蔚雯;肖洪彬;李胜志;胡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考察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其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方法: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按1.25 mg/kg体重和200、500 mg/k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安定和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饮用水,1 h后,各组小鼠按45 mg/kg体重腹腔注射阈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记录注射结束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小鼠按0.8 mL/20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准确配制的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观察7天,记录体重变化及大体解剖肉眼所见.结果: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2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对小鼠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按5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 g/kg体重(相当于32 g生药/kg体重),但不足8 g/kg体重.结论: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5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明显缩短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 g/kg体重.
作者:嵇扬;王文俊;刘文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利咽止咳方结合西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宣肺利咽止咳方随证加减治疗,另同时口服酮替芬片1 mg,每日2次;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复方甘草片2片、美沙芬片15 mg,每日3次,酮替芬片1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服用1~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唐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法研究莪术和三氧化二砷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莪术(RC)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浓度-效应关系.结果:①rhbFGF使PCNA蛋白表达率明显上升(89.82±2.79)%,与对照组(63.13±3.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RC和As2O3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RC和As2O3作用24h后,其PCN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1.00±3.34)%、(34.29±3.66)%、(23.06±2.91)%和(46.67±4.63)%、(21.97±1.75)%、(13.89±1.61)%.与增殖组(89.82±2.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RC和As2O3浓度升高,PCNA蛋白表达率下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莪术和三氧化二砷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黄秀榕;祁明信;吴正正;严京;胡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提高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质量,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做好师生互动和医患沟通、狠抓基本功和提高动手能力、定期教学查房和病案分析及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在短暂实习阶段有大收获,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张丽娟;刘瑞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通过追溯中医现代化的渊源,对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的历程进行一系列的回顾与评估,提出中西医结合所面临的困境,并揭示中医现代化的误区,反思中医现代化的内涵,指出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并强调传统中医的继承问题.
作者:边海云;陈利国;魏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