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诊治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

许正杰;孙科峰

关键词:中医药, 变应性鼻炎, 实验研究
摘要:从变应原和变态反应学指标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变应性鼻炎中医方药实验研究与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综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从火论失眠

    在辨证基础上结合地理位置,遵循因时因地辨证施治原则,探讨火邪在失眠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论述火邪对脏腑正常功能的影响,论证火邪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方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经验

    为提高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质量,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做好师生互动和医患沟通、狠抓基本功和提高动手能力、定期教学查房和病案分析及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在短暂实习阶段有大收获,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张丽娟;刘瑞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的比较研究——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七)

    对中西医学神与意识,神昏与意识障碍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广义的神及狭义的神阐述了神的涵义;分述意识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医学中的特定含义;介绍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两方面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复习中医学有关神昏研究的源流及存在的问题,详述意识水平障碍和意识内容障碍的分类,为神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原儿茶醛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原儿茶醛线性范围0.028~0.84 μg,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朱山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理论在大肠癌防治中的运用

    用《金匮要略》理论阐述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分型论治,表明在防治杂病中合理运用经典著作理论的重要性,拓展了经方应用的思路.

    作者:关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考察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其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方法: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按1.25 mg/kg体重和200、500 mg/k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安定和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饮用水,1 h后,各组小鼠按45 mg/kg体重腹腔注射阈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记录注射结束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口服给药时的急性毒性:小鼠按0.8 mL/20g体重一次灌胃给予准确配制的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观察7天,记录体重变化及大体解剖肉眼所见.结果: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2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对小鼠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按5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 g/kg体重(相当于32 g生药/kg体重),但不足8 g/kg体重.结论: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按500 mg/(kg·d),一次灌胃给药时,明显缩短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灌胃给药的LD50应大于2 g/kg体重.

    作者:嵇扬;王文俊;刘文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山核桃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山核桃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极性溶剂法从山核桃叶子中分离提取出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5种提取物,采用MTT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方法观察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山核桃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强,并且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山核桃叶子中有抗肿瘤物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胡旭姣;赵肖君;周奋;余美荣;陈银银;李瑞枝;贾永慧;丁志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拟宣肺利咽止咳方结合西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利咽止咳方结合西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宣肺利咽止咳方随证加减治疗,另同时口服酮替芬片1 mg,每日2次;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复方甘草片2片、美沙芬片15 mg,每日3次,酮替芬片1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服用1~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唐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机与眼的生理病理关系

    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视觉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从脏腑气机、经络气机方面论述了眼与气机的生理病理关系.提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注重调理气机,只有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才能上达于目,目得所养眼的疾病才能痊愈.

    作者: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消疸灵治疗持续性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持续性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胆红素血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7例用消疸灵治疗,每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68例用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2组比较,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疸灵治疗持续性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有较好的降低胆红素指标作用.

    作者:郑宋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补肾清利活血法治疗肾脏病——孙伟教授经验介绍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的中医发病机制复杂.孙伟教授认为本病虚实夹杂,临证要细审病机,联合多法,多种药物同用,方可达到邪去正安,改善疾病预后的目的.

    作者:郑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从四诊诊断、理化微观指标、影像学特点、动物模型等面,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今后应需要同步的、系统的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结论:根据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阶段,把握各个时间窗的症状和体征,把气虚血瘀证和其他证型结合起来研究.

    作者:包祖晓;刘素芝;张远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脾虚证免疫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在脾虚证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改变.文章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论述了脾虚证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秦建设;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免疫性自然流产临床研究概述

    近年来研究表明,母体免疫的正常调节在维持妊娠中起十分重要作用,而母体免疫调节异常是引起流产常见病因.对母-胎同种免疫功能识别低下型、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免疫性自然流产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丽丽;罗颂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研究

    以《名老中医之路》第1辑、第2辑、第3辑为依据,研究该书所录97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的成才规律,并就其共性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必要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背景;②专业学校教育的正面作用;③不可忽视的能力--自学能力;④重视经典的学习;⑤必要的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李如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关于肾虚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思考

    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文献对肾虚质的认识、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建立的手段、试验指标的判定等多个方面,提出探讨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肾虚体质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薛昶;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周维顺教授论肺癌证治拾萃

    从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总则、中西医结合治则、中医药治则、中医药物以及具体辨证论治,阐述周维顺教授治疗肺癌理论思想和临证经验,揭示了气阴亏虚贯穿肺癌发病始终,益气养阴是中医药治疗肺癌之本.

    作者:吴林生;陈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机制简析

    中药在鼻咽癌放疗中发挥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DNA;抗菌、消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修复;减轻骨髓功能抑制、促进造血和保护机体器官;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达到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增加放疗的疗效、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作用.

    作者:陶欣;孙静;江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白介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证实白细胞介素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它被作为研究支气管哮喘的重心和治疗的靶点被重视,是现今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以白细胞介素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医药作用于支气管哮喘时白细胞介素的变化,取得了很多成果.文章从单味药的研究、古方的研究、外治法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与白细胞介素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秋;姜廷枢;李竹英;赵恒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配伍研究

    目的:探讨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佳配伍比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枳实、白术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枳、术3个不同配伍比例组均能显著对抗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与肠推进抑制(P<0.01),且优于单味枳实与白术(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显著降低,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枳术1:1组MTL显著升高(P<0.01),VIP明显降低(P<0.05).结论:FD的发病与血浆MTL含量的降低,VIP含量的升高有关.枳实、白术配伍用于治疗FD的佳比例是1∶1,枳术1∶1组可能通过提高血浆MTL,降低VIP含量,促进胃肠运动,达到治疗FD的目的.

    作者:李冀;刘蔚雯;肖洪彬;李胜志;胡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