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旭辉;罗秀波;訾龙;朱宝玉;贾建平;杨昕;桑月红
目的:探讨慢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该病的相关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通过手术成功修补1例慢性气管食管瘘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诊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报道笔者对该病的诊疗体会.结果:患者在经胃肠造瘘、介入科植入食管支架等相关综合治疗无效后,于发病9个月后入住我科,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术后10d复查食管碘水未提示明显异常,术后12d出院,进食无呛咳,瘘口愈合,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食管瘘经保守治疗后无效者,应及时行外科手术修补,术中双层缝合瘘口,并借助临近肌肉等组织加固,可达到良好效果,对该病的诊疗特征应引起耳鼻喉医生高度重视.
作者:程庆;魏晶晶;刘邦华;钟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息肉患者术前焦虑状态与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167例CRS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术前发放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焦虑评分.记录术后8、32、56 h时患者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评分,统计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S-AI评分平均为42.45±9.98,T AI评分为41.81±8.47.术后疼痛评分:8h时为6.33±1.74,32 h时为4.21±1.51,56 h时为2.35±1.42.术后8h无痛者0例,轻度疼痛者10例,中度疼痛者107例,重度疼痛者47例,剧痛者3例;术后32 h无痛者9例,轻度疼痛者97例,中度疼痛者32例,重度疼痛者29例,无剧痛患者.至第56h时无痛者108例,轻度疼痛44例,中度疼痛15例.术前S-AI及T-AI评分与术后8、32、56 h疼痛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RS伴或不伴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8h内疼痛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程度逐渐减轻.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小婉;杨贵军;李爽;李小溪;吕春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血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行甲状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后1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单侧次全/完全切除术(组1),单侧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组2),双侧次全/单侧全切+对侧次全切除术(组3),单侧全切+对侧次/近全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组4).与组1比较,加行一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组2患者术后血钙浓度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且更倾向于发生低钙血症(P<0.05);而与组3比较,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组4患者术后血钙浓度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且更倾向于发生低钙血症(P<0.05).结论:仅行甲状腺切除术并不会影响患者围手术期血钙浓度,而加行颈部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会增加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低钙血症的概率.
作者:来益;费梦嘉;王家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食管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食管后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1例(77.78%)继发于急性食管入口处异物损伤,2例(7.41%)继发于陈旧性食管后间隙异物感染,3例(11.11%)继发于咽后脓肿,1例(3.70%)原因不明.全部患者行断层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6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保守组),6例患者行咽内切开排脓术(咽内组),15例患者经颈外切口行切开排脓闭式负压引流术(颈外组).结果:保守组6例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6 d;咽内组有5例治愈,其中2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余1例并发纵隔脓肿及肺脓肿感染性休克死亡,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8 d;颈外组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5d.结论:食管上段异物损伤及食管后间隙异物残留是食管后间隙脓肿的主要诱因.断层影像学检查能充分显示食管后间隙脓肿与其他颈深部间隙,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经颈外切口行切开排脓闭式负压引流术是有效治疗方法;经咽内切口排脓效果差,易导致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不提倡做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无呼吸困难的无基础病患者也是一种选择,但需重视对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认识及处理.
作者:陈泽;钟兆棠;梁敏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儿童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儿童AR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常合并中耳炎、过敏性结膜炎,其对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致大气污染加重,本病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1].近的国内研究结果显示,AR已成为我国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疾病[2].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局限性,为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为了验证中医在儿童AR治疗方面的优势,我院2013-05-2014-03对诊断为AR的儿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珊;李幼瑾;陈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不良反应,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使用安脱达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皮下注射治疗386例AR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86例AR患者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2/386),其中大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0/38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6/386),其中轻度全身反应(1级)34例,中度全身反应(2级)1例,严重(非致命)全身反应(3级)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4级);3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常规方案高(21.1%),成人集群方案居次(11.9%),儿童集群方案低(1.5%);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中后期及维持治疗阶段早期.结论:对AR患者进行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治疗流程并执行操作规范,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易华容;刘远华;叶菁;余杰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能够提供清晰立体的手术视野,并可通过双手进行精细操作,是目前临床上手术处理喉部病变的常规术式.尽管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支撑喉镜轻松显露术野,然而,对于一些存在肥胖、上呼吸道解剖异常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声门暴露困难,只能部分甚至完全不能显露喉部术野的情况,从而导致手术切除不彻底或完全无法进行,并且支撑喉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1-2].本文就我们在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过程中遇到的声门暴露困难(difficult laryngeal exposure,DLE)患者的处理方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崔西栋;赵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气管造瘘口狭窄(tracheostomal stenosis,TSS)是喉全切除术后常见也是重要的并发症.TSS除直接影响气道生理通气外还增加了肺脏的呼吸运动负荷,高速气流对瘘口下气管的黏膜组织产生影响,形成分泌物黏稠及黏液毯功能下降,易产生干痂阻塞气道.
作者:胡连德;朱旭;任树北;杨怀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鼻内镜下行鼻腔肿物切除术、鼻窦开放术.结果:14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为双侧病变,于嗅裂区可见广基弥漫性生长的息肉样新生物,呈粉红色或粉白色,大部分肿物质韧,触之不易出血,10例患者中鼻道及总鼻道同时可见鼻息肉;鼻窦CT检查均提示双侧鼻腔(嗅裂区)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伴不同鼻窦内黏膜增厚,密度增高,均无骨质破坏.对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均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虽罕见,但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诊断性的特异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只有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提高诊断率.
作者:邰旭辉;罗秀波;訾龙;朱宝玉;贾建平;杨昕;桑月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外皮瘤(HNHPC)的特异性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从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电子数据库中,收集2013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且包含治疗、随访和预后的中、英文HNHPC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122篇,总计有213例HNHPC病例纳入统计学分析.HNHPC复发率为24.4%(51/209),阳性手术切缘(OR=3.977,P<0.01)及低分化病理类型(OR=1.890,P<0.01)使HNHPC局部复发风险增加.HNHPC转移率为15.8%(22/139),阳性手术切缘(OR=13.833,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OR=4.661,P<0.01)及非手术治疗(OR=2.000,P<0.01)与HNHPC转移率上升有关.HNHPC死亡率为15.0%(32/213),肿瘤直径>5.0 cm(OR=2.860,P<0.05)、阳性手术切缘(OR=9.833,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OR=4.061,P<0.01)、非手术治疗(OR=2.032,P<0.01)均为增加死亡风险的因素.单纯手术者139例,综合治疗64例,非手术治疗者10例.HNHPC总生存率(OS)为85%;3、5、10年OS分别为86%、78%和74%,其中单纯手术者OS分别为95%、88%和84%,手术加放疗者分别为90%、80%和80%,手术加化疗者分别为75%、25%和25%,手术加放化疗者分别为67%、58%和46%.HNHPC手术切缘与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转移生存率(MFS)和OS之间均有生存差异(P<0.01).HNHPC病理分化与RFS、MFS和OS之间有生存差异(P<0.01).HNHPC治疗方式与MFS和OS之间均有生存差异(P<0.01).HNHPC的OS在不同肿瘤大小之间存在差异(P<0.05).阳性手术切缘为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HR=3.680,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为术后转移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2.619,P<0.05和HR=3.188,P<0.05),肿瘤直径>5.0 cm和非手术治疗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5.461,P<0.01和HR=8.563,P<0.01).结论:手术治疗是HNHPC主要治疗方式且优于综合治疗.手术切缘、肿瘤大小、病理分化和非手术治疗是HNHP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阿里木江·吾守;苗辛超;赵雅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扁周脓肿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因扁桃体周脓肿有明显复发倾向,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切除患侧扁桃体.我科采用低温等离子对44例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09-2013-08我科收治的无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扁周脓肿病史的扁周脓肿患者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22~58岁,平均35岁.16例患者选择先行切开排脓术(A组),待脓肿愈合至少1个月后择期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手术;28例患者选择立即行扁桃体切除术,其中行普通扁桃体剥离术者10例(B组),行低温等离子下扁桃体切除术者18例(C组).
作者:黄艳霞;柏建业;闻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应用汉化版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2条表(SNOT-22)对本地区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QOL)状况做一短期评价.方法:以SNOT-22量表作为工具,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对78例CRS患者术前及术后1、3、6和9个月的QOL状况连续调查评估,同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QOL状况对照,分析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QOL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患者术前22个条目中,除5个条目(咳嗽,耳胀满感,耳痛,面部疼痛或压迫感,疲劳)外,其余17个条目及总分值均高(P<0.05),术后3个月7个条目(嗅觉,味觉减退,鼻涕倒流,难以入睡,夜间睡眠不好,工作效率下降,忧愁,窘迫感)计分恢复正常(P>0.05),术后6个月9个条目(需要擤鼻涕,喷嚏,流鼻涕,鼻涕黏稠,头昏,夜间醒,醒后疲倦,注意力下降,失落感)计分恢复正常(P>0.05),术后9个月1个条目(鼻塞)及总分恢复正常(P>0.05).可见患者的QOL总体上需要9个月才能全面恢复常态.术前5大条目依次是鼻塞,嗅觉、味觉减退,流鼻涕,鼻涕黏稠,需要擤鼻涕;术后1~9个月除夜间睡眠不好替代鼻涕黏稠外,其他条目无变化.结论:汉化版SNOT-22量表能有效评价本地区CRS患者的QOL.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6个月症状总体上得到解决,生存质量基本恢复常态,但嗅觉减退、异常鼻漏和睡眠障碍等重要问题仍明显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
作者:李成文;田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房高丽;王成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孙琳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Msx2、topoⅡ-α、HPV16及VEGF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织中的定量及意义,研究上述四种因子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进一步确定Msx2和topoⅡ-α在SNIP恶变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别检测Msx2、topoⅡ-α、VEGF及HPV16在13例SNIP,10例鼻息肉(INP),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NSCC)中的表达.其中SNIP根据病理形态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结果:SNIP和NSCC组织中Msx2、topoⅡ-α、HPV16及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INP(P<0.05).Msx2、topoⅡ-α、VEGF及HPV16在SNIP的3个病理形态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得出HPV16、topoⅡ-α、VEGF、Msx2之间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Msx2和topoⅡ-α在SNIP恶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SNIP和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张峻峥;杨一兵;汤勇;吴锡芳;丛林海;阮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姚群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COX-2、p21、Ki-67的表达及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和20例鼻息肉(NP)及10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NM)中COX-2、p21、Ki-67表达情况,并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HPV感染的情况.结果:NIP组、NP组和NM组中COX-2、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依次降低的趋势;COX-2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0,P<0.05);Ki-67在NIP和N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3,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COX-2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P<0.05).p21在NIP组中未见表达.NIP组HPV病毒检出率为26.67%,均为HPV16型.结论:COX-2、Ki-67和HPV感染与NIP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COX-2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作为NIP发病的危险因素.Ki-67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可作为衡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增殖活性的指标.COX-2与Ki-67的表达在NIP的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p21与NIP发病无明显相关.HPV感染与NIP的发病有关,但不能作为NIP发病的主要因素.
作者:孟宪影;邬旭;袁益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梅燕;赵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王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鼻道容积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量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观察鼻腔解剖变异,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组患侧与正常组的骨性中鼻道容积、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组与正常组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24.24%和33.33%,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率分别为30.30%和26.67%,鼻腔解剖结构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60.00%,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中鼻道容积增大可能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有关,鼻腔解剖结构变异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无关.
作者:李海艳;梁建平;袁弘;毛一朴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