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氨酶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

陈振江;多力坤

关键词:儿童,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肥胖, 转氨酶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否是引起儿童肝损伤的义一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7例患儿分为OSAHS组(130例)和对照组(77例).均行PSG、BMI、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检查.结果:OSAHS组转氨酶升高者17例,对照组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OR=5.64,CI 1.27-24.97);肥胖组转氨酶升高者15例,非肥胖组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OR=1.97,CI 1.06-3.67);转氨酶升高的脂肪肝组中同时患OSAHS者14例(93.3%),而转氨酶正常的非脂肪肝组中患OSAHS者37例(67.3%).结论:OSAHS为独立于肥胖之外的又一引起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尤其是伴有OSAHS的肥胖儿童转氨酶升高更为明显.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探讨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方法及主客观疗效.方法:54例OSAHS患者(锻炼组)自选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法治疗,治疗前行Epworth嗜睡评分、PSG监测和320排CT检查上气道,记录其AHI、LSaO2、BMI,腭后区和舌后区的小矢径和小横径,计算各壁的顺应性.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再次行Epworth嗜睡评分、PSG监测与320排CT检查;并与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30例(对照1组)、21例因故未做任何治疗者(对照2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主客观疗效及上气道顺应性变化.结果:锻炼6个月和12个月后复查PSG和320排CT,按2009年OSAHS指南有效率分别为31.48%和44.44%,其中轻中度者6个月有效率为44.74%,12个月有效率为63.16%;Epworth嗜睡评分由平均7.67分降至3.54分和3.25分,AHI由锻炼前平均、22.84次/h下降至15.45次/h和13.60次/h(P<0.05),LSaO2由平均74.05%改善至81.18%和81.93% (P<0.01),锻炼前后主客观疗效显著(P<0.05).对照1组6个月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锻炼组(P<0.05),但12个月有效率为36.67%,与锻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排CT测量各平面咽壁顺应性提示:锻炼12个月后腭后区前后壁顺应性较锻炼前下降(P<0.01),其余各壁顺应性无明显变化.锻炼前后BM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部分OSAHS患者能改善其症状,无创,无需治疗成本,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不适宜手术或不愿手术也不愿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轻中度患者,也可作为其他针对OSAHS治疗的补充方法.

    作者:唐世雄;王耀文;卿菁;江远明;陆徐;姚寿国;张旭群;叶贤旺;张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OSAHS患者手术前后上气道CT测量与PSG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UPPP前后上气道形态学改变及意义.方法:30例中、重度OSAHS患者术前、术后通过多层螺旋CT上气道扫描及PSG监测,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上气道小截面积、左右径、前后径与呼吸紊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后上气道小截面积CT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呼吸紊乱指数与小截面积、左右径有负相关性,与前后径无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UPPP手术后小截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扩大.手术前后小截面积和左右径的变化与AHI的变化有相关性.

    作者:黄卫;宋黎涛;叶青;岳荷英;胡华;于阅尽;郝亚楠;谭峻;樊永将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梅尼埃病的影像学评估:球囊耳石可能是病因?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3D CT来评估悔尼埃病(MD)患者的连合管(RD)、球囊管(SD)和内淋巴囊(ES)的显影情况.方法: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与平衡委员会的诊断标准,我们采用3D CT对62例确诊为单侧MD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并与其对侧耳及正常对照组(26耳)进行比较,观察它们在3D CT影像中RD、SD和ES的通畅性.结果:MD患耳在3D CT影像中表现为连续性中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 CT成像中,MD耳与对照耳相比,RD、SD和ES的显影明显减弱,提示内淋巴流动可能被致密物质阻断,该物质可能为球囊上脱落的耳石.RD、SI)和ES可能参与MD的发病.

    作者:HIDEOYAMANE;KISHIKOSUNAMI;HIROYOSHIIGUCHI;HIRAMORISAKAMOOTO;TOSHIOIMOTO;HELGERASK-ANDERSEN;张甦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儿童气管异物的诊疗要点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异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急救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1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3例患儿于气管镜下手术取出异物;余1例患儿异物为图钉,气管镜下取出困难,经气管切开术取出异物.植物性异物158例,塑料异物5例及图钉1例.除1例术后出现皮下纵隔气肿,治疗后痊愈外,其他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32例患者术后3d复查胸透或电子气管镜均未见异物残留.结论:对于气管异物应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快速判断.拍击音对诊断气管异物有高度特异性.在诊断气管异物方面电子气管镜检查相对胸透有更高的准确性.

    作者:王桂香;刘世琳;张亚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咽淋巴滤泡与鼻窦黏膜免疫相关淋巴组织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滤泡性咽炎的淋巴滤泡与黏膜免疫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相关性.方法:将10例慢性滤泡性咽炎的患者各取1个滤泡,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S-100蛋白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性强弱,并与10例鼻窦黏膜中的MAL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咽淋巴滤泡与MALT相比无典型的MALT形态,无淋巴上皮,无“外套”,亦无典型的“生发中心”.S-100蛋白染色,淡染,与鼻窦MALT类似.结论:咽淋巴滤泡与MALT不相关.

    作者:翟伟刚;姚敏;陈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转氨酶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否是引起儿童肝损伤的义一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7例患儿分为OSAHS组(130例)和对照组(77例).均行PSG、BMI、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检查.结果:OSAHS组转氨酶升高者17例,对照组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OR=5.64,CI 1.27-24.97);肥胖组转氨酶升高者15例,非肥胖组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OR=1.97,CI 1.06-3.67);转氨酶升高的脂肪肝组中同时患OSAHS者14例(93.3%),而转氨酶正常的非脂肪肝组中患OSAHS者37例(67.3%).结论:OSAHS为独立于肥胖之外的又一引起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尤其是伴有OSAHS的肥胖儿童转氨酶升高更为明显.

    作者:陈振江;多力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CXCL8和IL-10在OSAHS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测定与意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8(CXC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在OSAHS咽喉部病理生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筛选经PSG监测确诊为OSAHS并行UPPP联合经口舌根梭形切除术患者28例为病例组,选择因慢性扁桃体炎行扁桃体摘除术患者9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血清中的CXCL8、IL-10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软腭组织标本CXCL8、IL-10水平进行测定,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OSAHS中、重度组血清及组织中的CXCL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软腭组织中的IL-1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患者血清中的CXCL8含量与软腭组织中的CXCL8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4(P<0.05);④血清中的低IL-10含量与软腭组织中的高IL-10含量无相关性;⑤软腭组织中的CXCL8含量与IL-10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2(P<0.01).结论:OSAHS患者体内CXCL8、IL-10与OSAHS患者软腭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葛丽荞;侯瑾;闫静;康全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支撑喉镜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在支撑喉镜下局部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结果:16例患者中,注射3次4例,注射4次3例,注射5次9例.治愈12例(75%),显效4例(25%).结论:支撑喉镜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疗效佳、创伤小的方法.

    作者:李烁;杨海弟;杜政德;高进良;张红伟;高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早期鼻腔淋巴瘤6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2007-05-2012-10收治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鼻腔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鼻腔淋巴瘤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2~65岁,平均48岁.6例患者的共同临床表现为患侧鼻腔间断堵塞,其中1例有患侧鼻唇沟区轻度肿胀,间断流浓涕,间断发热病史;2例患者伴有患侧溢泪;余3例无其他特殊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专科检查均发现患侧下鼻甲异常肿胀肥大,表面稍粗糙,未见明显新生物与溃烂,对麻黄碱收缩效果差.

    作者:袁群芳;王为;周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脂肪压塞技术修补前颅底脑脊液鼻漏和脑膜脑膨出

    目的:总结经鼻径路内镜下脂防压塞技术修补前颅底脑膜脑嘭出和脑脊液鼻漏的初步经验.方法:接受经鼻内镜下脂肪压塞技术修补外伤性脑膜脑嘭出患者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5例(外伤性1例,自发性4例);对术前和术中定位、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症状和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均经螺旋CT和MRI检查,6例术前均初步判定瘘孔位置,术中发现的瘘孔位置与术前影像定位一致;6例脑脊液鼻漏均一次修补成功;术后7 d均无发热、无颅内感染征象;术后7 d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出院,术后3~4周彻底清理鼻腔填充物,术后3、6个月内镜随访显示黏膜上皮化好;术后3年电话随访均无再漏、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脂肪压塞技术是修补前颅底特别是筛顶区域小型硬脑膜瘘孔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葛文彤;倪鑫;李云川;张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RP78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P78在90例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GRP78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32.22%、8.89%,三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的表达与人喉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均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GRP78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表达水平随癌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可能参与了人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张灵敏;田秀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RNA干扰沉默NF-kB p65基因表达对喉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靶向转录因子NF-kB p65的siRNA对人喉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喉癌Hep-2细胞注射人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将15只裸鼠喉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NF-kB p65siRNA、FAM-Control siRNA和PBS治疗3周.治疗过程中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治疗结束时处死裸鼠,肿瘤称取质量,取肿瘤组织切片进行TUNEL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kB p65及Bcl-x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平均瘤重(0.53±0.03)g,低于阴性对照组[(0.70±0.04)g]和正常对照组[(0.72±0.0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瘤体积(1313.58±114.72)mm3,小于阴性对照组[(1536.92±80.30)mm3]和正常对照组[(1661.01±161.84)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F-kB p65、Bcl x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siRNA明显抑制了NF-kB p65表达,并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xL蛋白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金红军;娄卫华;桑建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变应性鼻炎的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张樊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鼻后滴漏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咳嗽、鼻涕倒流、咽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的病因,探讨如何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6例PNDs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并对其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SNOT-20评分,比较鼻涕倒流和咳嗽症状评分,探讨疾病发生原因和评估术后恢复状况.结果:56例PNDs患者中,慢性鼻-鼻窦炎22例(39.3%),鼻息肉11例(19.6%),鼻中隔偏曲5例(8.9%),腺样体肥大10例(17.9%),真菌性鼻窦炎5例(8.9%),上颌窦出血性息肉2例(3.6%),鼻腔鼻窦肿瘤1例(1.8%).SNOT 20评分量表评分结果示r术前=0.674(P<0.01),r术后=-0.0624(P>0.01),即鼻涕倒流与咳嗽症状的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手术前后的鼻涕倒流症状改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手术治疗PNDs取得明显效果;咳嗽症状手术前后改善得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NDs患者鼻涕倒流和咳嗽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经FESS术后,上述2种症状明显得以改善.

    作者:陈安;赵玉林;王玉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OSAHS是否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EH)或OSAHS的住院患者78例(研究组)及健康体检人员22例(对照组).将研究组78例患者分为EH组26例、OSAHS组25例、EH+OSAHS组2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等检测.根据资料和设计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IVSd、LVPWd均低于研究组(EH组、OSAHS组及EH+OSAHS组),而EH+ OSAHS组的IVSd、LVPWd又分别高于EH组及OSAHS组(P<0.05);Stepwise逐步回归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HI、SBP是影响IVSd、LVPW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SAHS及SBP是导致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龙朝庆;邹华;蔡谦;郑亿庆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晚期喉癌患者术后生存回顾性分析

    目的:比较临床Ⅲ、Ⅳ期喉癌患者部分喉及全喉切除术后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26例临床Ⅲ、Ⅳ期喉癌患者,用乘积限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各因素与晚期喉癌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中临床Ⅲ期80例,临床Ⅳ期46例.行部分喉切除术65例,行全喉切除者61例.126例患者中5年内共死亡24例,其中部分喉切除者15例,全喉切除者9例.部分喉切除术、全喉切除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8%、68.74%.2组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喉癌患者,在手术适应证掌握良好的前提下,可行部分喉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与行全喉切除术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马玥莹;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及楔形切除棘/嵴突矫正鼻中隔偏曲

    据Sehultz-Coulon报道[1],有超过50%的鼻中隔穿孔为医源性,在分离鼻中隔黏骨膜时常因棘或嵴的张力而破裂,导致鼻中隔穿孔.韩德民等[2]提出了鼻中隔三线减张术,该术式在矫正偏曲的同时,不但保留了鼻中隔软骨及骨性结构,减少了创伤,还降低了鼻中隔穿孔、鼻中隔飘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我科2010-06-2011-12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及楔形切除棘/嵴突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并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诗侗;王明婕;崔振英;邓泽海;陈妮娜;李靖;后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完整保留腮腺筋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完整保留腮腺筋膜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减少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对35例腮腺良性肿物患者实施保留腮腺筋膜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55例患者全部得到了随访,26例完整保留了腮腺筋膜患者中无一例发生Frey’s综合征,9例未能完整保留腮腺筋膜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Frey’s综合征,完整保留和未能完整保留腮腺筋膜者在预防Frey’s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选择得当能完整保留腮腺筋膜,从而避免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崔广学;张永春;宋荣学;程志富;刘建伟;王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电子纤维喉镜在诊断和治疗食管入口异物中的作用

    对我院2010-01-2011-01期间怀疑为食管入口异物的患者常规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并补充食管影像学检查,对终确诊为食管入口异物的21例患者的诊治情况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15~75岁.其中12例患者在电子纤维喉镜下直接发现异物;6例患者电子纤维喉镜下虽然未能直接窥见确切异物,但发现黏膜异常,后经食管点片或食管CT证实确有异物存在;另有3例患者电子纤维喉镜下未发现任何异常,后经食管CT检查证实确有异物存在.

    作者:臧健;于刚;姜学钧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前端偏曲的矫正方法

    鼻中隔偏曲的处理在鼻腔、鼻窦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恰当地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矫正对恢复鼻腔的功能(呼吸、嗅觉)至关重要.鼻中隔前端偏曲的矫正一直是鼻中隔手术中的一个难点,成功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前端并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鼻腔功能是鼻科工作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2009-03-2011-09收治的42例鼻中隔前端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认为个性化处理鼻中隔前端偏曲对恢复鼻腔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常明章;周剑勇;严飞鹏;吕洁瑜;熊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