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子不育的两大病因及诊疗

王明辉;王风雷

关键词:不射精, 精液异常, 男子不育, 诊治, 中西医结合
摘要:从当前较易发现的不射精和精液异常两大病因探索了其相关的内涵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并提出了本院相应科研课题中有关8型证治中疗效分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大内科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参见《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性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相应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48例(治疗组),并设对照组43例,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显著影响.

    作者:项祖闯;徐晓峰;蔡慎初;郎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防己茯苓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防己茯苓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等炎症模型,研究防已茯苓汤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动物实验表明防己茯苓汤对二甲苯、蛋清所致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论:将防己茯苓汤用于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发现其确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

    作者:田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鼻咽癌变过程舌象特征调查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舌象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鼻咽癌变过程存在一定的舌象变化特征.

    作者:周小军;王士贞;阮岩;刘蓬;邱宝珊;邹晓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二神丸与四神丸对脾虚泄泻大鼠分泌型IgA白介素-2含量影响的配伍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二神丸、二神丸去姜枣和四神丸对脾虚泄泻作用机制的配伍组方差异性.方法:建立大黄致脾虚泄泻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二神丸去姜枣、二神丸、四神丸和四神汤共7组.放免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分泌型IgA(SIgA)、白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的SIgA、IL-2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结论:二神丸、二神丸去姜枣、四神丸(汤)均能通过升高SIgA分泌量和IL-2含量,共同恢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起作用,在升高脾虚泄泻大鼠白介素-2含量方面,四神汤优,其次为二神丸组,二神丸去姜枣差;在升高SIgA含量方面,二神丸优,二神丸去姜枣差.其作用效果之差异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在升高IL-2含量方面,二神丸与五味子散配伍后体现了佳的协同作用;内豆蔻、补骨脂与生姜、大枣配伍后亦体现了较好的协同作用;但单独应用补骨脂、肉豆蔻协同作用并不显著.(2)在升高SIgA含量方面,肉豆蔻、补骨脂与生姜、大枣具有协同作用.(3)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全身免疫机能方面,生姜和大枣有重要的配伍作用.

    作者:李冀;邹大威;杜雅薇;高长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

    根据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进行了探讨.拓宽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辅助考查作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利国;潘超美;杜勤;彭光天;何国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辛开苦降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减肥疗效,评价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80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开苦降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和餐后2h血糖.结果:辛开苦降组降糖有效率为72.5%,减肥有效率70%;滋阴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47.5%,减肥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减肥降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滋阴清热组,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

    作者:赵昱;周丽波;董柳;陈良;全小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幼幼集成·卷五卷六

    一 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倒陷 2.倒靥 3.倒伏 4.补空 5.蒙头二 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1.痘疹证候殊形,脏腑异状.( )主泪而水泡,( )主涕而脓浆.( )斑红艳,( )疹赤黄.惟( )经之无证,惟变黑而可妨.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正交设计优选泻心滴丸中大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大黄溶剂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大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出膏率、大黄素、总蒽醌含量为指标,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大黄素及总蒽醌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佳提取条件为大化大黄用2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相对于药材中大黄素和总蒽醌的含量提取转移率约90%左右.

    作者:徐晶;陈再兴;袁昌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浮线疗法治疗网球肘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浮线推拿疗法对网球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线治疗组32例,推拿组28例,浮线治疗组选取阳性反应点周围进行埋线操作,推拿组用滚法、揉法、点按法等常规手法在曲池穴周围进行治疗,治疗20天统计疗效.结果:浮线治疗组32例病人首次用浮线治疗后,全部病人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推拿组28例病人首次治疗后,10例疼痛略有减轻,其余患者1次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浮线治疗组32例全部治愈,推拿组为12例.结论:浮线对网球肘的首次镇痛效应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推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廷臣;姬长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叶天士对奇经辨证论治研究的成就

    叶桂在继承《内经》和《难经》有关奇经的理论上,融汇脏腑、十二经脉和奇经理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不仅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白,更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林榕;吴焕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方心康宁胶囊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心康宁胶囊中野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4.6mm×250 mm不锈钢柱,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5∶75);检测波长为335nm;流速为1mL/min;柱温35℃.结果:野黄芩苷在进样量为0.171~0.68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89.87X-3.4049,相关系数r=0.9998,相对回收率为98.7%,相对标准偏差RSD=1.292%.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可行性,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志娟;张坚;赵阳;王丽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辨析思路与方法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例,探讨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的思路与方法.结论:表明通过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建立稳定、均一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屈会化;赵琰;王庆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双向电泳-质谱法探索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疾病相关蛋白

    目的:分离和鉴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并比较疾病相关蛋白,以进一步阐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分离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凝胶经银染显色后,Bio-Rad凝胶扫描仪扫描,Imagemaster图像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两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双向电泳,建立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重症肌无力组血清双向电泳图谱可见678个蛋白点,而正常对照组可见702个蛋白点.选取9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共鉴定出5种蛋白质.结论: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该类蛋白为一些与机体免疫应答、信息调控相关的蛋白质.

    作者:刘萍;丁旭峰;章怡祎;乔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

    目的:观察平行针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先将医用羊肠线用中药特殊处理后,用平行针透穴法把药线植入胃俞、脾俞、下脘、上脘等穴.结果:100例中,治愈9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特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浙贝乙素及其衍生物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环磷酸腺苷的影响

    目的:观察浙贝乙素及其衍生物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环磷酸腺苷(cAMP),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或消耗量来表示腺苷环化酶(AC)和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力.结果:浙贝乙素衍生物各样品对腺苷环化酶(AC)的影响很低,对磷酸二酯酶(PDE)有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结论:浙贝乙素衍生物通过提高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水平产生平喘作用.

    作者:张勇慧;王晶;阮汉利;皮慧芳;吴继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创建信息中药学及其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信息中医学提出以血液指纹图谱建立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实现信息化处理海量生命信息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客观化.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作者:赵宏杰;张笑波;雷钧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铁人三项运动员机能和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在大负荷专项训练期铁人三项运动员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对照法.6名男运动员和15名女运动员随机平均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按照对比实验设计,实验1组给服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实验2组每日给予营养品铁红强;对照组给予淀粉胶囊安慰剂.结果:(1)血红蛋白(HB)浓度:实验2组在实验4周时,HB明显升高(P<0.05),而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铁蛋白:实验2周时,实验1组与实验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而且,实验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4周时,实验1组、实验2组铁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P<0.05).(2)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对照组实验4周的SOD浓度明显高于实验0周(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都是明显低于实验0周水平,而且实验2组的这种明显差异从实验2周就开始出现.两个实验组在实验后时的SOD浓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大摄氧量和无氧功.实验2组和对照组大摄氧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前后有显著增加(P<0.05),提示,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对提高大摄氧能力有促进作用;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实验1组和实验2组在4周时都高于实验0周的对应结果(P<0.05);总功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1组第4周的总功率都高于实验前(P<0.05),而且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1组药物的服用对运动过程中有氧能力的降低有延缓作用.结论: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与铁红强都能提高铁蛋白的浓度,增强有氧耐力,效果较明显;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与铁红强服用导致了SOD浓度都明显降低;铁红强能够降低MDA浓度;两种药物对提高大摄氧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效果要好于铁红强.

    作者:邓运龙;黄世林;王晓波;张海忠;袭荣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作者: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洋参御糖丸佳水提工艺研究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洋参御糖丸的水提工艺进行筛选研究,以芍药中芍药苷的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佳工艺为A3B1C3,所得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高.

    作者:谢宁;关慧波;侯淑峰;吴颂;王小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运用《陈氏正骨手法在近关节骨折的操作规范》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目的:总结《陈氏正骨手法在近关节骨折的操作规范》(以下简称《操作规范》)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的要点及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采用手法整复的125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总结,分析手法设计、手法要点、术后夹板固定及治疗过程等.结果:随访125例,随访时间短10月,长14月,平均随访时间13月.运用《操作规范》对肱骨髁上骨折早期患者一次整复成功率高达97.6%,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效果优良率98%.结论:熟练而规范的手法操作技巧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祖荣;陈逊文;顾英华;陈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