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与血清IL-6的关系及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与血清IL-6的关系,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者血清IL-6水平明显较健康者高,神经功能重度缺损者升高明显,轻度缺损者相对较轻;急性脑梗塞者血清IL-6与梗塞灶体积有关,大梗塞灶者升高明显,小梗塞灶者相对较轻;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在治疗2周和4周时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尼莫地平,在治疗1周和2周时对血清IL-6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尼莫地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水平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治疗效果;益气活血复方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改善炎症免疫反应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包祖晓;刘素芝;张丽;张远怀;陈世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为确立甲亢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①采用文献报道回顾性调查及临床实践前瞻性调查以确立甲亢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确立内外合治的方药;②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内外合治组(甲亢方内服+甲亢平膏外敷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组,对照组),每组30例,内外合治组内服甲亢方,同时用甲亢平膏外敷甲状腺,每日1次,每次使用不超过10h;对照组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每日用量300~600 mg,分3~4次服用.4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甲亢以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痰瘀互结型为多见;②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3.3%,但内外合治组在临床控制率10%(3/30)和显效率73.3%(22/3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0(0/30)、30%(9/30).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合治方法治疗甲亢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方林;刘鹏;樊孝廉;罗长青;易法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利用现代化的视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来观察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给于滋补肝肾、利水渗湿、软坚散结为主要组方的中药治疗2个月,对照组25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用维生素治疗2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图形P-VEP的检查,观察P-VEP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VEP的振幅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视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灵萍;卢奕峰;李秀娟;李元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48例(治疗组),并设对照组43例,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显著影响.
作者:项祖闯;徐晓峰;蔡慎初;郎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大黄溶剂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大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出膏率、大黄素、总蒽醌含量为指标,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大黄素及总蒽醌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佳提取条件为大化大黄用2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相对于药材中大黄素和总蒽醌的含量提取转移率约90%左右.
作者:徐晶;陈再兴;袁昌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西药常规加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组(加中药组)30例.疗程3个月,观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加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生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疗效明显,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柳士博;李京淑;张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陈氏正骨手法在近关节骨折的操作规范》(以下简称《操作规范》)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的要点及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采用手法整复的125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总结,分析手法设计、手法要点、术后夹板固定及治疗过程等.结果:随访125例,随访时间短10月,长14月,平均随访时间13月.运用《操作规范》对肱骨髁上骨折早期患者一次整复成功率高达97.6%,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效果优良率98%.结论:熟练而规范的手法操作技巧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祖荣;陈逊文;顾英华;陈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蜂毒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光镜下观察蜂毒素对正常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应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检测蜂毒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光镜下可见经蜂毒素作用后,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数目减少,管径变细,分布零乱.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蜂毒素浓度为:2.0、4.0、8.0 μg/mL时的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12.11%、29.85%和45.09%,血管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却多于沙利度胺组(P<0.01).结论:蜂毒素可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并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
作者:宋长城;吕祥;李柏;凌昌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例,探讨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的思路与方法.结论:表明通过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建立稳定、均一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屈会化;赵琰;王庆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文本挖掘技术能从大量的文本信息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将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到形神一体观的理论研究为中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郑淑美;胡立胜;李友林;程素森;王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反应过程.缺血性脑损伤后,活性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增加,通过坏死或凋亡的方式引起细胞死亡,还介导线粒体途径、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间接导致细胞凋亡.近年来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作者:张春霞;胡利民;康立源;刘利萍;郭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防己茯苓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等炎症模型,研究防已茯苓汤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动物实验表明防己茯苓汤对二甲苯、蛋清所致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论:将防己茯苓汤用于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发现其确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
作者:田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疗效,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将67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和对照组34例,通过治疗前后儿童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刺组CARS得分及ABC总分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运动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针刺治疗自闭症有效.
作者:刘刚;袁立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浙贝乙素及其衍生物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环磷酸腺苷(cAMP),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或消耗量来表示腺苷环化酶(AC)和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力.结果:浙贝乙素衍生物各样品对腺苷环化酶(AC)的影响很低,对磷酸二酯酶(PDE)有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结论:浙贝乙素衍生物通过提高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水平产生平喘作用.
作者:张勇慧;王晶;阮汉利;皮慧芳;吴继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壮医针挑并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例的疗效.方法:取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或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持针尖快速刺入皮肤0.1~0.2 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尽量不出血,每3天1次,配合艾灸,10次为1疗程.结果:显效102例,有效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仍显著.
作者:朱红梅;苏东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离和鉴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并比较疾病相关蛋白,以进一步阐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分离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凝胶经银染显色后,Bio-Rad凝胶扫描仪扫描,Imagemaster图像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两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双向电泳,建立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重症肌无力组血清双向电泳图谱可见678个蛋白点,而正常对照组可见702个蛋白点.选取9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共鉴定出5种蛋白质.结论: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该类蛋白为一些与机体免疫应答、信息调控相关的蛋白质.
作者:刘萍;丁旭峰;章怡祎;乔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总结古代医籍对玄府内涵的论述及现代中医研究玄府实质的成果,对玄府的理论探讨进行初步小结.
作者:汪峰;胡建芳;尤劲松;付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舌象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鼻咽癌变过程存在一定的舌象变化特征.
作者:周小军;王士贞;阮岩;刘蓬;邱宝珊;邹晓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作者:谢文霞;董海欣;叶天申;张劲军;夏君慧;黄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调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用腺嘌呤制备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观察调肾方对模型大鼠SOD与ET-1的影响.结果:调肾方能显著提高SOD含量,降低ET-1含量,对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调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保伟;李琳;刘林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并计凋亡细胞率及活细胞率.结果:丹参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凋亡率升高及活细胞细胞率降低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当丹参浓度及作用时间达到一定域值后,细胞凋亡率及活细胞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且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作者:邹萍;盛薇;李惠林;张志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以总黄酮量为指标,对胡枝子醇提浓度进行选择试验;考查了水、40%乙醇、55%乙醇、70%乙醇、85%乙醇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提取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绘制了曲线图;结果表明胡枝子醇提以55%~60%乙醇提取为佳.以总黄酮量、浸膏得率为指标,对胡枝子醇提工艺参数进行选择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加醇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液中总黄酮提取量、浸膏得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胡枝子醇提以55%~6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1次加7倍量,回流2.0h,第2次加5倍量水,回流1.5 h提取为佳.
作者:易延逵;邓虹蛛;张荣幸;杨永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芹菜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272 nm.结果:芹菜素在2.144~10.72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5)回收率为97.3%,RSD为1.8%(n=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有助于广金钱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思妮;张振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心康宁胶囊中野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4.6mm×250 mm不锈钢柱,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5∶75);检测波长为335nm;流速为1mL/min;柱温35℃.结果:野黄芩苷在进样量为0.171~0.68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89.87X-3.4049,相关系数r=0.9998,相对回收率为98.7%,相对标准偏差RSD=1.292%.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可行性,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志娟;张坚;赵阳;王丽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秦艽作为常用中药,由于受地域限制或不法药贩制假贩假等原因影响,其假冒伪劣之品不断的冲击市场,严重地影响了临床用药和患者的康复.麻布七就是其中之一,常常冒充秦艽使用.因此笔者采取显微和理化的鉴别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别研究.秦艽的横切片有放射状的木质部,内皮层处有众多层呈不规则增厚的厚壁组织,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麻布七的木质部排列不规则,无增厚的厚壁组织,薄壁细胞中无草酸钙针晶.秦艽粉末中可观察到草酸钙针晶,麻布七粉末中不含草酸钙针晶而含淀粉粒.理化鉴别,荧光法,秦艽断面在紫外灯下显黄白色,而麻布七显淡蓝色;显色反应,麻花秦艽碘试液不显色,麻布七显蓝色;化学定性反应,两者提取液加碘化铋钾和浓氨水,麻花艽显棕绿色,麻布七显黄白色.高效液相色谱法,秦艽的出峰时间与标准品龙胆苦苷相同,而麻布七不同.
作者:高松;韦娟;刘运富;郭萍;戴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洋参御糖丸的水提工艺进行筛选研究,以芍药中芍药苷的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佳工艺为A3B1C3,所得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高.
作者:谢宁;关慧波;侯淑峰;吴颂;王小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影响.方法:3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单纯化疗、化疗前中药和化疗后中药3组,用益气健脾法中药干预,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积分、血象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单纯化疗组明显(P<0.05),中药干预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化疗组60%(6/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化疗后中药组10%(1/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而化疗后中药组未出现Ⅲ度血液毒性病例;T细胞亚群: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干预两组反有上升(P<0.05).结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影响中医证侯,使肿瘤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益气健脾中药干预可减轻或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使CD4+/CD8+比值向CD4+方向漂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作者:郭勇;姚庆华;杨维泓;罗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肝组织的端粒长度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脾虚衰老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结合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然后分别采用苦寒法和辛热法建立脾阳虚和脾阴虚证模型.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比色法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端粒(Telomere)长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阴虚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明显,P<0.05;脾阳虚模型组肝组织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阳虚和脾阴虚模型组端粒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脾虚状态下,在机体过氧化反应异常增强,自由基积累攻击DNA、损伤端粒而导致端粒长度缩短.
作者:王彩霞;崔家鹏;吕爱平;柳承希;秦建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二神丸、二神丸去姜枣和四神丸对脾虚泄泻作用机制的配伍组方差异性.方法:建立大黄致脾虚泄泻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二神丸去姜枣、二神丸、四神丸和四神汤共7组.放免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分泌型IgA(SIgA)、白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的SIgA、IL-2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结论:二神丸、二神丸去姜枣、四神丸(汤)均能通过升高SIgA分泌量和IL-2含量,共同恢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起作用,在升高脾虚泄泻大鼠白介素-2含量方面,四神汤优,其次为二神丸组,二神丸去姜枣差;在升高SIgA含量方面,二神丸优,二神丸去姜枣差.其作用效果之差异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在升高IL-2含量方面,二神丸与五味子散配伍后体现了佳的协同作用;内豆蔻、补骨脂与生姜、大枣配伍后亦体现了较好的协同作用;但单独应用补骨脂、肉豆蔻协同作用并不显著.(2)在升高SIgA含量方面,肉豆蔻、补骨脂与生姜、大枣具有协同作用.(3)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全身免疫机能方面,生姜和大枣有重要的配伍作用.
作者:李冀;邹大威;杜雅薇;高长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苦瓜提取物(Mornordica charantia extract,MCE)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旨在建立一个分析和评价苦瓜提取物降血糖活性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通过灌胃给药比较不同样品作用效果.结果和讨论:苦瓜提取物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其降血糖效果与其放免分析数值的高低相一致.实验所使用的苦瓜提取物对实验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苦瓜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糖代谢、促进肝糖原合成引起的而非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引起的.
作者:周建武;徐黄兆;高观祯;项雷文;饶平凡;柯李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犬冠脉前降支主干中下1/3交界处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股静脉给药,观察葛根注射液对犬心率、心肌耗氧量、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葛根注射液可减慢缺血所致心率加快,明显减轻犬急性心肌缺血程度(Σ-ST)和缺血范围(N-ST),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LDH、CK、CKMB、AST释放.结论:葛根注射液对冠脉结扎致犬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蔡小军;许惠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应激大鼠胃黏膜组织及血清ECF和TGEα含量影响.探讨该方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冷水-束缚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在预先给予疏肝和胃丸混悬液给动物灌胃7d后,观察胃黏膜组织及血清EGF和TGFα含量的变化.结果:疏肝和胃丸能显著提高大鼠胃黏膜及血清EGF、TGFα含量.结论:疏肝和胃丸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激发体内合成和释放内源性EGF、TGFα,促进胃黏膜的新生修复有关.
作者:林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芪藤通络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diabetic perineuralpathies,DPN)的可能防治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给予中药汤剂灌胃治疗,连续8周,观测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坐骨神经中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中药组大鼠坐骨神经病变比模型组轻,轴突变性萎缩、髓鞘脱落较少,IGF-1在坐骨神经中的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本中药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的代谢功能,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有利于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大鼠坐骨神经IGF-1蛋白的表达量来实现的.
作者:于洋;齐素萍;张红;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了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检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AIB),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水平,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肾皮质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基因水平.结果:DN大鼠血糖,UAIb及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α下降及肾皮质PDGF-B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用中药复方治疗后血糖,UAIb及TXB2下降,6-keto-PGF1α增高,下调PDGF-B基因的过度表达,并发现PDGF-B基因水平与UAIb、TXB2均呈正相关(r=0.5204,0.5011,P<0.01,<0.05).结论:中药复方有改善DN早期肾内微循环的作用,减轻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改善肾功能.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可能是中药复方防治DN早期作用机制之一.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肾脏内PDGF-B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关欣;郑红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介绍骆仙芳老师临床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并阐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分析其主要病理因素、危险因素和辨证分型的特点,另举医案以验证.
作者:周忠辉;骆仙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于培龙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具有并发症多、证情兼夹多变、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以湿热蕴阳、气血瘀滞为主要病机,故治疗大法为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基本方以《伤寒论》茵陈蒿汤加味.且在临证时,注重祛温化瘀这一关键环节,并处处顾护脾胃盛衰为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王玉忠;宋爱军;于睿;于培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总结整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从气机升降,天人相应;气机调畅,治之所求;后天之本,居中如枢;肺与大肠,表里互通;心肾失交,应调达等方面进行阐述,其这一思想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总结张之文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疾病注重标证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提出慢性肾病的标常表现为瘀血、痰浊、水气和外邪,是导致疾病迁延,不断加重的根本.治疗以治标为先.传统的四诊必须借助于现代检查结果,注重微观辨证,病证结合.总结了相关治疗的用药经验.并举典型医案进行分析.
作者:冯全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从随意超大剂量、长期应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忽略严格炮制、品种混乱不清、缺乏准确辨证、盲目擅自配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强其认识,强化宣传和大力普及药物常识,必须控制剂量,依法严密炮制,务要辨证施治,进行合理配伍等应对方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发渭;郝爱真;邸玉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证治疗中发现一些女性患者的心率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常在经期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伴见面色(白光)白、头晕眠差、气短胸闷、乏力畏寒、血压偏低等,经用经方桂枝甘草汤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任利;张红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chrioall antoic membrane,CAM)模型以探讨黄芪失笑散的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消心痛组、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消心痛和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分别进行灌胃10天,末次灌胃后1.5h取血制成含药物的血清,黄芪失笑散小剂量组药物血清以黄芪失笑散大剂量和模型组等剂量配置而成.然后分别以贝复济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模型组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作用CAM,通过进行一级及二级血管计数来评价黄芪失笑散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黄芪失笑散大剂量在CAM一级及二级血管数目上均与贝复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失笑散具有显著促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祝光礼;范翠娟;陈铁龙;钱宝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从当前较易发现的不射精和精液异常两大病因探索了其相关的内涵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并提出了本院相应科研课题中有关8型证治中疗效分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大内科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参见《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性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相应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行针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先将医用羊肠线用中药特殊处理后,用平行针透穴法把药线植入胃俞、脾俞、下脘、上脘等穴.结果:100例中,治愈9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特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辛开苦降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减肥疗效,评价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80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开苦降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和餐后2h血糖.结果:辛开苦降组降糖有效率为72.5%,减肥有效率70%;滋阴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47.5%,减肥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减肥降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滋阴清热组,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
作者:赵昱;周丽波;董柳;陈良;全小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金香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金香丹大剂量组、金香丹小剂量组.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水平,并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K和LDH显著增高.金香丹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CK和LDH水平.光镜下,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损伤重,金香丹大、小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心肌细胞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金香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朝阳;黄少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在大负荷专项训练期铁人三项运动员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对照法.6名男运动员和15名女运动员随机平均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按照对比实验设计,实验1组给服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实验2组每日给予营养品铁红强;对照组给予淀粉胶囊安慰剂.结果:(1)血红蛋白(HB)浓度:实验2组在实验4周时,HB明显升高(P<0.05),而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铁蛋白:实验2周时,实验1组与实验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而且,实验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4周时,实验1组、实验2组铁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P<0.05).(2)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对照组实验4周的SOD浓度明显高于实验0周(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都是明显低于实验0周水平,而且实验2组的这种明显差异从实验2周就开始出现.两个实验组在实验后时的SOD浓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大摄氧量和无氧功.实验2组和对照组大摄氧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前后有显著增加(P<0.05),提示,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对提高大摄氧能力有促进作用;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实验1组和实验2组在4周时都高于实验0周的对应结果(P<0.05);总功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1组第4周的总功率都高于实验前(P<0.05),而且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1组药物的服用对运动过程中有氧能力的降低有延缓作用.结论: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与铁红强都能提高铁蛋白的浓度,增强有氧耐力,效果较明显;补血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与铁红强服用导致了SOD浓度都明显降低;铁红强能够降低MDA浓度;两种药物对提高大摄氧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和耐力胶囊效果要好于铁红强.
作者:邓运龙;黄世林;王晓波;张海忠;袭荣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中药新药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治疗脑梗死脑络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根据病情给予控制感染、脱水及降压降糖等对症处理,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灯盏细辛酚,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有16例显效,8例进步,1例无变化,无1例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为96%.结论:注射用灯盏细辛酚治疗脑梗死脑络瘀阻证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必要今后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秋汇;韩舰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叶桂在继承《内经》和《难经》有关奇经的理论上,融汇脏腑、十二经脉和奇经理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不仅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白,更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林榕;吴焕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有许多医家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并形成了很多学说.本文旨在从传统中医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气虚、血瘀、水停三方面对慢性心衰的实质,病因以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解海宁;张艳;胡晓虹;董波;宋婷婷;王艳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神是人体的整体特性,也是人的灵明之神.形是整体所化,在有形的物质中体现了整体的功能特性.在分子的作用中体现了人体的整体作用,整体依然是生命大分子运动的主宰.
作者:周忠科;刘家强;王米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信息中医学提出以血液指纹图谱建立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实现信息化处理海量生命信息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客观化.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作者:赵宏杰;张笑波;雷钧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牵引按摩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对1999-2006年来本院就诊的96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人进行治疗和随访,就病人的一般状态、疼痛、联带症状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详细的报道.
作者:朱强;姜颖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透法于温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无论邪气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何阶段,均可辨证使用.本法通过运用轻清灵动、辛香宣透之品,以达到畅气机、调气血,予邪出路,祛邪外出的治疗目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和名医医案对透法在温病不同阶段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浅析透法之妙.
作者:李斌;曲道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清代名医何梦瑶论治中风病别具特色,其特点有六:病因内风为主,摒弃单纯外风立论;诊断以详察脉理见长,善别疑似、吉凶;急救闭证以祛痰、吐痰为先,脱证灸、药、熏并用;内伤兼外风论治重病位,推崇黄芪、防风药对;内风发挥三家之说,辨治急症、后遗症内外结合;规避禁忌,养生防病.
作者:邱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临床中采用温针治疗膝关节疼痛中医辨证分型为痛痹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海、梁丘、阿是穴1~2个为主穴,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辅穴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单纯针刺留针,每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计算.结果:温针治疗48例痛痹型膝关节痛的病例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温针是治疗痹证膝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应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
作者:黄东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比浮线推拿疗法对网球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线治疗组32例,推拿组28例,浮线治疗组选取阳性反应点周围进行埋线操作,推拿组用滚法、揉法、点按法等常规手法在曲池穴周围进行治疗,治疗20天统计疗效.结果:浮线治疗组32例病人首次用浮线治疗后,全部病人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推拿组28例病人首次治疗后,10例疼痛略有减轻,其余患者1次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浮线治疗组32例全部治愈,推拿组为12例.结论:浮线对网球肘的首次镇痛效应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推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廷臣;姬长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根据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进行了探讨.拓宽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辅助考查作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利国;潘超美;杜勤;彭光天;何国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肾中精气的盛衰与衰老发生的早迟息息相关,且贯穿于整个衰老的过程,肾虚与衰老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不仅从古代文献中进行引证,也从肾虚致衰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加以证明,认为人体衰老的根本是肾中精气发生了变化,只有补肾固精,扶其根本才能大限度地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以至渐臻天年.
作者: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一 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倒陷 2.倒靥 3.倒伏 4.补空 5.蒙头二 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1.痘疹证候殊形,脏腑异状.( )主泪而水泡,( )主涕而脓浆.( )斑红艳,( )疹赤黄.惟( )经之无证,惟变黑而可妨.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