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洋洋;郑洪新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信息中医学提出以血液指纹图谱建立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实现信息化处理海量生命信息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客观化.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作者:赵宏杰;张笑波;雷钧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有许多医家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并形成了很多学说.本文旨在从传统中医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气虚、血瘀、水停三方面对慢性心衰的实质,病因以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解海宁;张艳;胡晓虹;董波;宋婷婷;王艳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利用现代化的视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来观察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给于滋补肝肾、利水渗湿、软坚散结为主要组方的中药治疗2个月,对照组25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用维生素治疗2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图形P-VEP的检查,观察P-VEP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VEP的振幅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视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灵萍;卢奕峰;李秀娟;李元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证治疗中发现一些女性患者的心率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常在经期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伴见面色(白光)白、头晕眠差、气短胸闷、乏力畏寒、血压偏低等,经用经方桂枝甘草汤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任利;张红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金香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金香丹大剂量组、金香丹小剂量组.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水平,并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K和LDH显著增高.金香丹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CK和LDH水平.光镜下,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损伤重,金香丹大、小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心肌细胞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金香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朝阳;黄少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影响.方法:3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单纯化疗、化疗前中药和化疗后中药3组,用益气健脾法中药干预,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积分、血象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单纯化疗组明显(P<0.05),中药干预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化疗组60%(6/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化疗后中药组10%(1/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而化疗后中药组未出现Ⅲ度血液毒性病例;T细胞亚群: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干预两组反有上升(P<0.05).结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影响中医证侯,使肿瘤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益气健脾中药干预可减轻或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使CD4+/CD8+比值向CD4+方向漂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作者:郭勇;姚庆华;杨维泓;罗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调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用腺嘌呤制备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观察调肾方对模型大鼠SOD与ET-1的影响.结果:调肾方能显著提高SOD含量,降低ET-1含量,对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调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保伟;李琳;刘林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芹菜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272 nm.结果:芹菜素在2.144~10.72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5)回收率为97.3%,RSD为1.8%(n=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有助于广金钱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思妮;张振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辛开苦降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减肥疗效,评价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80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开苦降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和餐后2h血糖.结果:辛开苦降组降糖有效率为72.5%,减肥有效率70%;滋阴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47.5%,减肥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减肥降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滋阴清热组,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
作者:赵昱;周丽波;董柳;陈良;全小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西药常规加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组(加中药组)30例.疗程3个月,观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加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生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疗效明显,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柳士博;李京淑;张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肾中精气的盛衰与衰老发生的早迟息息相关,且贯穿于整个衰老的过程,肾虚与衰老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不仅从古代文献中进行引证,也从肾虚致衰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加以证明,认为人体衰老的根本是肾中精气发生了变化,只有补肾固精,扶其根本才能大限度地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以至渐臻天年.
作者: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牵引按摩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对1999-2006年来本院就诊的96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人进行治疗和随访,就病人的一般状态、疼痛、联带症状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详细的报道.
作者:朱强;姜颖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叶桂在继承《内经》和《难经》有关奇经的理论上,融汇脏腑、十二经脉和奇经理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不仅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白,更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林榕;吴焕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反应过程.缺血性脑损伤后,活性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增加,通过坏死或凋亡的方式引起细胞死亡,还介导线粒体途径、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间接导致细胞凋亡.近年来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作者:张春霞;胡利民;康立源;刘利萍;郭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行针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先将医用羊肠线用中药特殊处理后,用平行针透穴法把药线植入胃俞、脾俞、下脘、上脘等穴.结果:100例中,治愈9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特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并计凋亡细胞率及活细胞率.结果:丹参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凋亡率升高及活细胞细胞率降低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当丹参浓度及作用时间达到一定域值后,细胞凋亡率及活细胞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且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作者:邹萍;盛薇;李惠林;张志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总结整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从气机升降,天人相应;气机调畅,治之所求;后天之本,居中如枢;肺与大肠,表里互通;心肾失交,应调达等方面进行阐述,其这一思想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从随意超大剂量、长期应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忽略严格炮制、品种混乱不清、缺乏准确辨证、盲目擅自配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强其认识,强化宣传和大力普及药物常识,必须控制剂量,依法严密炮制,务要辨证施治,进行合理配伍等应对方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发渭;郝爱真;邸玉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舌象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鼻咽癌变过程存在一定的舌象变化特征.
作者:周小军;王士贞;阮岩;刘蓬;邱宝珊;邹晓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优选大黄溶剂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大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出膏率、大黄素、总蒽醌含量为指标,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大黄素及总蒽醌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佳提取条件为大化大黄用2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相对于药材中大黄素和总蒽醌的含量提取转移率约90%左右.
作者:徐晶;陈再兴;袁昌鲁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