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古籍教学方法的研究

沙涛;沙恒玉;刘维庆;侯海宏

关键词:中医教育, 伤寒论, 中医药古籍, 教法改革, 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中医药古籍<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脉经>等专著,是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是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病机、病理、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著,为方书之祖,辨证施治之准绳,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继承它,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它的内容,要博览医经群书,精心细致思考,熟悉掌握其内容,运用发挥;在教学中对深邃的语言,加强语言感性认识,达到理性上的全面掌握,讲清楚经典著作中的语言、语法规律,掌握其特点、语言环境变化,分析其深刻的含义,探讨其深奥的医学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准绳,继承、弘扬祖国医学精神,为人类造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综合结论.结果:共查及的篇文献,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试验得分均在3分以下,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合并=1.13,其99%可信区间为(0.83,1.52),该R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从统计结果分析,现有证据尚不能证实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研究质量低是影响该系统评价结论的主要因素,要明确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要严格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马丽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戟科中药古今炮制研究概述

    总结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规律.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进行推敲,去伪存真,使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方法更适合现代临床用药的需要.对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阐述,提示本科植物的新炮制方法和新的使用途径,并揭示了大戟科药用植物还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

    作者:马雪松;赵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各组n=10),低氧组(B组)和低氧+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天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低氧21天后,B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1),VA%、AI较A组明显降低(P<0.01);②C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VA%、AI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C组除VA%、AI及p53基因表达与A组比差别有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A组比较差别均无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抑制肺血管重建,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作者:王伯章;韩纪昌;魏玉菊;李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补肾复方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如何延缓卵巢功能衰退,恢复卵巢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探索补肾复方治疗围绝经期卵巢衰老的机理,笔者观察了补肾复方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作者:丁原全;万绍晖;南春红;张玲玲;袁家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从单纯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药物疗法、刺络拔罐配合耳穴(耳尖放血、耳穴压丸)疗法、刺络拔罐配合其他疗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作者:陈利华;晋松;胡幼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祖国医学在全科医学中的价值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的健康服务的新兴的临床学科,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科学,由于两者都以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因而在一些理论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实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中国全科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体会祖国医学中富有全科医学特征的思想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中,积极运用祖国医学的众多治疗手段,将极大地丰富全科医学的内容,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全科医学向前发展.

    作者:钟卫江;沈元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从配伍看仲景用大黄

    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中对大黄一药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与它药配伍的前提下,对虚实寒热诸证的多种证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大黄的应用,能更好的了解仲景对大黄的配伍应用及组方思想,为临床扩大大黄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赫忠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卢秉久教授遣药经验琐谈

    临床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能够反映出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精当遣药是医生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医者用药犹如将军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深谙各药的药性和特点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收佳疗效.导师卢秉久教授,行医20余年,熟读四大经典,并拜名医王文彦为师,在继承名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和思维方法.

    作者:杨新莉;卢秉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

    首先概述了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然后结合中医药工程和医学领域阐述了数字人体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数字人体与虚拟人的区别;详细论述了数字人体理论,包括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离散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随机性、人体系统的自组织、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和人体系统的复杂巨系统;数字人体原型与模型,包括数字人体原型、数字人体物质模型、数字人体力学模型、数字人体数学模型和数字人体信息模型;数字人体技术,包括数字人体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人体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人体信息表达技术;以及数字人体标准化;后以经络为例,简述了数字人体研究示范.为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吴广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沈绍功主任医师论治月经病经验

    沈绍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师带徒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沈氏论治月经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印生;韩学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尖锐湿疣与临床治疗研究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所致的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主要由性接触传播而发生的泌尿生殖器和肛门湿疣,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与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报道显示5%~10%的外阴、宫颈、肛周尖锐湿疣经过较长时期后可出现癌变和发展为原位癌和浸润癌,还发现15%阴茎癌、5%女性外阴癌是在原有尖锐湿疣基础上发生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明:人乳头病毒,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癌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作者:吴慧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缺乳的辨证论治

    乳汁由气血所化生,气血来源于中焦脾胃,而乳汁的分泌,不仅依赖于中焦脾胃的化生,同时又必须依赖肝气的疏泄与调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肾气的蒸腾与气化,因此缺乳的病机主要有精气血津液的不足与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分泌与乳腺的发育,胎盘功能以及全身情况有密切关系,病因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素减少而引起缺乳.对缺乳的治疗,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多能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几种常见证候分述如下.

    作者:张心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益心酮片中牡荆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益心酮片的含量.方法:应用C18色谱柱,甲醇-乙腈-0.025mol/L磷酸水(5:15: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牡荆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RSD=1.0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益心酮片中牡荆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朱思遥;杨松松;才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逍遥散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逍遥散提取液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应用MTT分析法和克隆形成法对逍遥散提取液处理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不同剂量逍遥散提取液作用后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提取液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迪;张虹;付士波;王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针刺补泻之法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作者: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证候研究

    目前对晚期NSCLC,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是我国治疗肺癌的特色疗法,中医药疗法的优势体现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有关晚期NSCLC的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少,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晚期NSCLC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治疗晚期NSCLC提供参考.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会

    目的:掌握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规律,提高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针药并用,标本兼治.结论:针刺和中药相结合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佳治疗方法,无副作用.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的切入点

    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甚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辨证论治规律掌握不够,治疗效果突破不多,许多重大理论,尚待发掘整理与提高,故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俱显不足,为求有助于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之发展,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作者:刘海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析失语症的康复治疗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其康复治疗中言语功能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的语言能力都能恢复到被认可的程度,如何才能大限度的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是广大康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体会报道如下,以求共勉.

    作者:柏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腺嘌呤制作雄性Wistar大鼠不育症动物模型佳时相的小样本研究

    目的:探讨腺嘌呤制造雄性Wistar大鼠不育症动物模型的佳时相.方法:将腺嘌呤按500mg/mL浓度配制,1mL/kg·d-1剂量大鼠灌胃,每3天处死1组,做精子质量分析、用放免法检测性激素的变化、生化检测技术测定肝肾功能的变化,后参考生殖腺及肝肾的重量.结果:睾酮(T)及睾丸等生殖腺重量呈进行性下降,给药后前者第3天、后者第12天全部即出现显著性差异,FSH呈进行性上升,第9天出现显著性差异,第12天秩次高,而肝肾并非损伤重的时相.结论:初步推定将腺嘌呤按500mg/mL浓度配制,1mL/kg·d-1剂量大鼠灌胃12天为雄性Wistar大鼠不育症模型的佳时相.

    作者:李森恺;王家辉;贾金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