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恺;王家辉;贾金铭
岳在文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前,在察舌辨苔方面,知常达变,析因论机,指导临床,获效如鼓.兹今从舌之无苔辨治举隅,以窥一斑.
作者:周丽萍;岳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作者:韩旭华;牛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黄芪提取液是否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拟UV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给药组照射同时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的黄芪提取液,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对其皮肤组织HYP含量、MDA含量、SOD活力进行测定,以40倍光镜观察真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病理切片呈现光老化状态.模型+黄芪高剂量组的皮肤羟脯氨酸及MDA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黄芪高剂量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模型+黄芪中剂量、模型+黄芪低剂量组可提高羟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分别是P<0.05,P<0.01).结论:黄芪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黄芪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黄芪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作者:王诗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陈皮为芸香植物橘树Gitrus rdticulatr Blanco的干燥成熟果皮.为常用的中药.陈皮的炮制方法加工方法为洗润切丝后晒干或阴干,这种方法加工陈皮适用于量少,夏秋季.而大规模加工陈皮都是使用烘干法完成.陈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如烘干温度不适宜发挥油易挥发掉,温度太低影响产量.
作者:李宝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众多现代疾病的向导,有效地控制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依据独特的祖国医学理论,运用中医中药,中医养生对其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施治,审因施养,并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弥补了西方医学对亚健康治疗的空白.
作者:尉平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作者:王米渠;杨杰;高峰;丁维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生理上一升一降,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有很多老年病均与脾胃有关.如: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温脾汤化裁治疗冷秘;大剂量参术芪治疗泄泻;大建中汤加味治疗脘腹暴痛(胆道蛔虫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等.虽然各种病证不相同,但是均表现出脾胃方面异常,用调理脾胃方法而收到满意疗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来源于自然界,首先必须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也就是脾气散精,各脏腑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天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能够反映出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精当遣药是医生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医者用药犹如将军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深谙各药的药性和特点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收佳疗效.导师卢秉久教授,行医20余年,熟读四大经典,并拜名医王文彦为师,在继承名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和思维方法.
作者:杨新莉;卢秉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下位夹脊电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位夹脊电针疗法能较快地松解粘连,缓解痉挛,对痛觉冲动的传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晓辉;刘军玲;钟会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质量标准、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实验方法.方法:根据<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中药新药新制剂质量标准、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找出了规范制定制剂质量标准、规范开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的实验方法.结论:对提高我国药厂和医院制剂室开发新药新制剂的研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杨茂春;杨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康胶囊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分析其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经确诊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乳腺康胶囊,对照组80例用乳癖消治疗,治疗前后均做血尿常规、钳靶x线、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乳腺康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胶囊组成药物配伍合理,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机理与提高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分泌,调整激素之局部不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胶原纤维分子的合成,抑制炎性渗出,抑制肿块和组织的异常增生,促进炎症纤维吸收有很大的关系,该方法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作用明显.
作者:武守国;王宽宇;尹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高,据初略统计,约占内科处方的三分之一左右.用之得当,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危害匪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误用清法者屡见不鲜.兹将临床常见的几种误治病证简述于下.
作者:黄九龄;毛春;邓正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针刺结合维丁胶性钙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60例.结果:60例中治愈33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
作者:宋理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ODS柱(5μm,4.6mm×250mm),乙腈一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线性范围0.14~1.76μg,r=0.9999,回收率为99.85%,RSD=1.85%.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小辉;胡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沈绍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师带徒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沈氏论治月经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印生;韩学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甚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辨证论治规律掌握不够,治疗效果突破不多,许多重大理论,尚待发掘整理与提高,故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俱显不足,为求有助于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之发展,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作者:刘海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综合结论.结果:共查及的篇文献,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试验得分均在3分以下,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合并=1.13,其99%可信区间为(0.83,1.52),该R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从统计结果分析,现有证据尚不能证实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研究质量低是影响该系统评价结论的主要因素,要明确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要严格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马丽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对晚期NSCLC,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是我国治疗肺癌的特色疗法,中医药疗法的优势体现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有关晚期NSCLC的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少,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晚期NSCLC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治疗晚期NSCLC提供参考.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先师王以文(1906-1986),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1983年首批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治医5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善用大毒之品马钱子屡建功效,现举其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作者:宋力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花粉病可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好发于春夏,一般从5月初至9月底.呼吸道过敏反应是花粉病困扰人们的主要表现方式,病症主要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还可有耳、眼、咽喉部痒感及头痛等.过敏性哮喘可有喘、憋、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因窒息死亡.花粉病已经成为德国和欧洲的一种日趋普遍的疾病.笔者在德国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花粉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丽;金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