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研究思路

韩旭华;牛欣

关键词:方剂, 复杂性, 药效物质基础, 药效物质系统, 思路
摘要: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新进展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无论是去年SARS病毒的流行还是今年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现代社会文明人深感病毒及其变异品种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目前,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为H1N1和H3N2.

    作者:孙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国中医古籍教学方法的研究

    中国中医药古籍<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脉经>等专著,是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是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病机、病理、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著,为方书之祖,辨证施治之准绳,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继承它,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它的内容,要博览医经群书,精心细致思考,熟悉掌握其内容,运用发挥;在教学中对深邃的语言,加强语言感性认识,达到理性上的全面掌握,讲清楚经典著作中的语言、语法规律,掌握其特点、语言环境变化,分析其深刻的含义,探讨其深奥的医学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准绳,继承、弘扬祖国医学精神,为人类造福.

    作者:沙涛;沙恒玉;刘维庆;侯海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戟科中药古今炮制研究概述

    总结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规律.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进行推敲,去伪存真,使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方法更适合现代临床用药的需要.对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阐述,提示本科植物的新炮制方法和新的使用途径,并揭示了大戟科药用植物还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

    作者:马雪松;赵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ODS(4.6mm×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进样量在0.12~0.6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7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曲静;张元桐;刘铁志;姜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新药新制剂的质量药理和临床研究方法--规范研制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创新设计(2)

    目的:探索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质量标准、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实验方法.方法:根据<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中药新药新制剂质量标准、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找出了规范制定制剂质量标准、规范开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的实验方法.结论:对提高我国药厂和医院制剂室开发新药新制剂的研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杨茂春;杨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分离方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Pronase)消化法,麻醉下取胃制作翻转胃袋并注入消化酶溶液,在缓冲液中孵育,通过消化、分离和纯化来完成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收集过程,并检测所分离细胞的纯度和活度.结果:所分离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经PAS染色鉴别纯度达到60%,经台盼兰排除实验鉴定其活度可达到90%以上,在4℃环境下24h后细胞活度仍可达70%~80%.结论:该方法所分离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纯度及活度皆较高,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模型.

    作者:杨宗保;邹小平;严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尖锐湿疣与临床治疗研究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所致的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主要由性接触传播而发生的泌尿生殖器和肛门湿疣,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与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报道显示5%~10%的外阴、宫颈、肛周尖锐湿疣经过较长时期后可出现癌变和发展为原位癌和浸润癌,还发现15%阴茎癌、5%女性外阴癌是在原有尖锐湿疣基础上发生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明:人乳头病毒,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癌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作者:吴慧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清法误用举隅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高,据初略统计,约占内科处方的三分之一左右.用之得当,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危害匪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误用清法者屡见不鲜.兹将临床常见的几种误治病证简述于下.

    作者:黄九龄;毛春;邓正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卢秉久教授遣药经验琐谈

    临床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能够反映出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精当遣药是医生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医者用药犹如将军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深谙各药的药性和特点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收佳疗效.导师卢秉久教授,行医20余年,熟读四大经典,并拜名医王文彦为师,在继承名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和思维方法.

    作者:杨新莉;卢秉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益心酮片中牡荆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益心酮片的含量.方法:应用C18色谱柱,甲醇-乙腈-0.025mol/L磷酸水(5:15: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牡荆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RSD=1.0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益心酮片中牡荆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朱思遥;杨松松;才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花粉病临床分析

    花粉病可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好发于春夏,一般从5月初至9月底.呼吸道过敏反应是花粉病困扰人们的主要表现方式,病症主要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还可有耳、眼、咽喉部痒感及头痛等.过敏性哮喘可有喘、憋、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因窒息死亡.花粉病已经成为德国和欧洲的一种日趋普遍的疾病.笔者在德国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花粉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丽;金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董秋梅;阎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的思考

    肿瘤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直接导致肿瘤化疗的失败.因此,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的有效药物成为提高化疗疗效的关键之一.近年来,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目前尚难有所突破.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作者:孙建立;李春杰;梁芳;刘嘉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补肾复方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如何延缓卵巢功能衰退,恢复卵巢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探索补肾复方治疗围绝经期卵巢衰老的机理,笔者观察了补肾复方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作者:丁原全;万绍晖;南春红;张玲玲;袁家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异病同治在老年脾胃病中的具体应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生理上一升一降,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有很多老年病均与脾胃有关.如: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温脾汤化裁治疗冷秘;大剂量参术芪治疗泄泻;大建中汤加味治疗脘腹暴痛(胆道蛔虫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等.虽然各种病证不相同,但是均表现出脾胃方面异常,用调理脾胃方法而收到满意疗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来源于自然界,首先必须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也就是脾气散精,各脏腑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天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综合结论.结果:共查及的篇文献,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试验得分均在3分以下,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合并=1.13,其99%可信区间为(0.83,1.52),该R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从统计结果分析,现有证据尚不能证实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研究质量低是影响该系统评价结论的主要因素,要明确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要严格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马丽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具有调整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

    作者:李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研究思路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作者:韩旭华;牛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作者:王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的切入点

    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甚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辨证论治规律掌握不够,治疗效果突破不多,许多重大理论,尚待发掘整理与提高,故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俱显不足,为求有助于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之发展,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作者:刘海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