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王鸿燕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治疗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提取液对光老化无毛小鼠皮肤组织HYP MDA含量及SOD活力的影响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黄芪提取液是否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拟UV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给药组照射同时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的黄芪提取液,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对其皮肤组织HYP含量、MDA含量、SOD活力进行测定,以40倍光镜观察真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病理切片呈现光老化状态.模型+黄芪高剂量组的皮肤羟脯氨酸及MDA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黄芪高剂量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模型+黄芪中剂量、模型+黄芪低剂量组可提高羟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分别是P<0.05,P<0.01).结论:黄芪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黄芪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黄芪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作者:王诗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下位夹脊电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位夹脊电针疗法能较快地松解粘连,缓解痉挛,对痛觉冲动的传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晓辉;刘军玲;钟会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对单卵双生子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的动态变化观察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作者:王米渠;杨杰;高峰;丁维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作者:王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理论初探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作者:饶晓丹;于海波;皮敏;杨卓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目的:调查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前来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入选病例均为沈阳城区人口,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和血瘀症评分.结果: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气虚型33例、阴虚型16例、阳虚型19例、气滞型71例、血瘀型198例、寒凝型37例、痰浊偏寒型34例、痰浊偏热型48例.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平均血瘀症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和气滞证患者记分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阳虚证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的重度血瘀症(>23分)例数明显多于总体样本,但上述两种证型的中度血瘀症(15~23分)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型患者的重度血瘀症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均P<0.05).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证患者的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结论: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血瘀型分布多,但阳虚和寒凝型者病情较重,后两者春、冬季发病居多,血瘀症程度和冠脉狭窄得分较高.

    作者:张继红;苗志林;刘冬梅;杨俊英;夏丽;孙晶;张爽;王平;白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逍遥散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逍遥散提取液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应用MTT分析法和克隆形成法对逍遥散提取液处理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不同剂量逍遥散提取液作用后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提取液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迪;张虹;付士波;王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香菇多糖对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改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角度探讨LNT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ewis肺癌接种于小鼠腹腔内,以中药单体一香菇多糖为受试因素,以DC细胞为靶细胞,以药物对DC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肿瘤细胞核抗原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手段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判断并证实香菇多糖对DC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及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揭示该药抗癌作用机理.结果:①LNT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②LNT通过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作用.③LNT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增强其对肿瘤的浸润功能,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④LNT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LNT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降低西药对小鼠的毒副作用,提高小鼠生存质量,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

    作者:荣微;井欢;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从单纯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药物疗法、刺络拔罐配合耳穴(耳尖放血、耳穴压丸)疗法、刺络拔罐配合其他疗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作者:陈利华;晋松;胡幼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风湿病辨治的临床思路与方法

    风湿,痹证之属.系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乘虚而入,致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过去的数十年中,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已获不小进展,却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其病情发展与演变.如何诊治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医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近期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概况,总结出临床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供同道商榷.

    作者:张荒生;王进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丹参饮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及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胃液,测其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制备胃组织匀浆,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并使胃组织中MDA含量降低.结论:丹参饮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是通过增强防御因子即增加黏膜血流量,削弱攻击因子即提高机体抗氧化作用来实现的.

    作者:李冀;柴剑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ODS柱(5μm,4.6mm×250mm),乙腈一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线性范围0.14~1.76μg,r=0.9999,回收率为99.85%,RSD=1.85%.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小辉;胡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董秋梅;阎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王以文运用马钱子的经验

    先师王以文(1906-1986),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1983年首批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治医5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善用大毒之品马钱子屡建功效,现举其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作者:宋力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麦冬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的主要成分之一麦冬多糖药理作用的文献,归纳出麦冬具有免疫活性、抗心肌缺血、降血糖、耐缺氧、抗过敏等方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麦冬多糖药效提供参考.

    作者:范俊;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10年来胃癌中医治疗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胃癌辨证分型的有43篇,共1266例,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虚型、瘀毒内阻型、肝胃不和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型.

    作者:陶丽;杨金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新药新制剂的质量药理和临床研究方法--规范研制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创新设计(2)

    目的:探索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质量标准、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实验方法.方法:根据<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中药新药新制剂质量标准、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找出了规范制定制剂质量标准、规范开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的实验方法.结论:对提高我国药厂和医院制剂室开发新药新制剂的研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杨茂春;杨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针刺结合维丁胶性钙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60例.结果:60例中治愈33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

    作者:宋理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研究思路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作者:韩旭华;牛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葛兰心宁软胶囊药物组成对心脑血管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述

    近年来,通过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中医复方配伍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组分配伍因其具有多组分、多靶点、有效部位配伍明确、协同作用等特点.组分明确、靶点清楚的药物对改善病理指标作用明显,受到医药工作者、患者和制药企业的共同青睐.

    作者:杨戈;王阶;李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