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唐小辉;胡红梅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淫羊藿苷, 虎霸胶囊
摘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ODS柱(5μm,4.6mm×250mm),乙腈一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线性范围0.14~1.76μg,r=0.9999,回收率为99.85%,RSD=1.85%.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各组n=10),低氧组(B组)和低氧+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天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低氧21天后,B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1),VA%、AI较A组明显降低(P<0.01);②C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VA%、AI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C组除VA%、AI及p53基因表达与A组比差别有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A组比较差别均无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抑制肺血管重建,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作者:王伯章;韩纪昌;魏玉菊;李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祖国医学在全科医学中的价值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的健康服务的新兴的临床学科,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科学,由于两者都以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因而在一些理论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实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中国全科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体会祖国医学中富有全科医学特征的思想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中,积极运用祖国医学的众多治疗手段,将极大地丰富全科医学的内容,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全科医学向前发展.

    作者:钟卫江;沈元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ODS柱(5μm,4.6mm×250mm),乙腈一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线性范围0.14~1.76μg,r=0.9999,回收率为99.85%,RSD=1.85%.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虎霸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小辉;胡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针刺补泻之法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作者: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目的:调查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前来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入选病例均为沈阳城区人口,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和血瘀症评分.结果: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气虚型33例、阴虚型16例、阳虚型19例、气滞型71例、血瘀型198例、寒凝型37例、痰浊偏寒型34例、痰浊偏热型48例.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平均血瘀症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和气滞证患者记分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阳虚证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的重度血瘀症(>23分)例数明显多于总体样本,但上述两种证型的中度血瘀症(15~23分)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型患者的重度血瘀症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均P<0.05).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证患者的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结论: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血瘀型分布多,但阳虚和寒凝型者病情较重,后两者春、冬季发病居多,血瘀症程度和冠脉狭窄得分较高.

    作者:张继红;苗志林;刘冬梅;杨俊英;夏丽;孙晶;张爽;王平;白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

    为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78例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针500μg,每日1次.两组均同时行颈椎牵引,1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复查治疗结果并统计.结果经过2~3个疗程治疗,观察组39例治愈2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4%;治疗组39例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国谋;吕巧儿;贺灵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逍遥散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逍遥散提取液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应用MTT分析法和克隆形成法对逍遥散提取液处理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不同剂量逍遥散提取液作用后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提取液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迪;张虹;付士波;王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缺乳的辨证论治

    乳汁由气血所化生,气血来源于中焦脾胃,而乳汁的分泌,不仅依赖于中焦脾胃的化生,同时又必须依赖肝气的疏泄与调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肾气的蒸腾与气化,因此缺乳的病机主要有精气血津液的不足与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分泌与乳腺的发育,胎盘功能以及全身情况有密切关系,病因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素减少而引起缺乳.对缺乳的治疗,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多能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几种常见证候分述如下.

    作者:张心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发展中西医结合外科的思路

    我国有中医(亦称祖国医学)和西医两种医学,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两种医学并存不但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的技术服务,而且通过两种医学的互相渗透,又可促进中医现代化,加速我国医学的发展,对在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辨证论治是其本职工作,对西医知识又有学习和掌握的机遇,对此尤其体会深刻.

    作者:李文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戟科中药古今炮制研究概述

    总结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规律.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进行推敲,去伪存真,使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方法更适合现代临床用药的需要.对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阐述,提示本科植物的新炮制方法和新的使用途径,并揭示了大戟科药用植物还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

    作者:马雪松;赵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亚健康状态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搜剔与辨析

    关于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也就是说指肌体虽无明显的疾病,经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检验无阳性结果,却呈现出生命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1~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65%左右,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

    作者:曲堂清;臧力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证候研究

    目前对晚期NSCLC,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是我国治疗肺癌的特色疗法,中医药疗法的优势体现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有关晚期NSCLC的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少,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晚期NSCLC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治疗晚期NSCLC提供参考.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作者:王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理论初探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作者:饶晓丹;于海波;皮敏;杨卓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异病同治在老年脾胃病中的具体应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生理上一升一降,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有很多老年病均与脾胃有关.如: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温脾汤化裁治疗冷秘;大剂量参术芪治疗泄泻;大建中汤加味治疗脘腹暴痛(胆道蛔虫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等.虽然各种病证不相同,但是均表现出脾胃方面异常,用调理脾胃方法而收到满意疗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来源于自然界,首先必须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也就是脾气散精,各脏腑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天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血清和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康胶囊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分析其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经确诊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乳腺康胶囊,对照组80例用乳癖消治疗,治疗前后均做血尿常规、钳靶x线、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乳腺康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胶囊组成药物配伍合理,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机理与提高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分泌,调整激素之局部不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胶原纤维分子的合成,抑制炎性渗出,抑制肿块和组织的异常增生,促进炎症纤维吸收有很大的关系,该方法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作用明显.

    作者:武守国;王宽宇;尹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张崇泉教授论治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拾萃

    张崇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批全国中医药继承工作的名老中医专家,现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师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病及老年疑难病,临床多见卓效.余有幸跟师侍诊近3年,对老师临证经验浅有体会,现将临床跟师学习治疗胸痹心痛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风雷;张炜宁;张崇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陈皮饮片干燥方法的研究

    陈皮为芸香植物橘树Gitrus rdticulatr Blanco的干燥成熟果皮.为常用的中药.陈皮的炮制方法加工方法为洗润切丝后晒干或阴干,这种方法加工陈皮适用于量少,夏秋季.而大规模加工陈皮都是使用烘干法完成.陈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如烘干温度不适宜发挥油易挥发掉,温度太低影响产量.

    作者:李宝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析失语症的康复治疗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其康复治疗中言语功能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的语言能力都能恢复到被认可的程度,如何才能大限度的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是广大康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体会报道如下,以求共勉.

    作者:柏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综合结论.结果:共查及的篇文献,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试验得分均在3分以下,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合并=1.13,其99%可信区间为(0.83,1.52),该R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从统计结果分析,现有证据尚不能证实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研究质量低是影响该系统评价结论的主要因素,要明确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要严格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马丽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