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雷;张炜宁;张崇泉
超滤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之一,是一种用以分离、提纯和浓缩物质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膜表面孔径的选择性筛分作用.以多孔膜为分离介质,使被分离的溶液借助外界的压力以一定的流速,沿着具有一定孔径的超滤膜表面流动,低分子的溶质通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以此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食品、环境等各个领域.
作者:邱礼新;唐由之;陆丽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的主要成分之一麦冬多糖药理作用的文献,归纳出麦冬具有免疫活性、抗心肌缺血、降血糖、耐缺氧、抗过敏等方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麦冬多糖药效提供参考.
作者:范俊;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作者:饶晓丹;于海波;皮敏;杨卓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GLA口服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及结果:GLA口服55、275mg/kg剂量(以含r-亚麻酸量计)对小鼠自发活动无影响,口服7.5、3.75mg/kg对麻醉狗的呼吸、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董杰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有中医(亦称祖国医学)和西医两种医学,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两种医学并存不但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的技术服务,而且通过两种医学的互相渗透,又可促进中医现代化,加速我国医学的发展,对在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辨证论治是其本职工作,对西医知识又有学习和掌握的机遇,对此尤其体会深刻.
作者:李文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众多现代疾病的向导,有效地控制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依据独特的祖国医学理论,运用中医中药,中医养生对其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施治,审因施养,并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弥补了西方医学对亚健康治疗的空白.
作者:尉平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10年来胃癌中医治疗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胃癌辨证分型的有43篇,共1266例,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虚型、瘀毒内阻型、肝胃不和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型.
作者:陶丽;杨金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的健康服务的新兴的临床学科,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科学,由于两者都以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因而在一些理论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实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中国全科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体会祖国医学中富有全科医学特征的思想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中,积极运用祖国医学的众多治疗手段,将极大地丰富全科医学的内容,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全科医学向前发展.
作者:钟卫江;沈元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其康复治疗中言语功能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的语言能力都能恢复到被认可的程度,如何才能大限度的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是广大康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体会报道如下,以求共勉.
作者:柏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肾脏疾病病程长,病机虚实错杂.刘明教授治疗根据其病机特点,动静结合,补泻相宜,方能切中病机.故治疗上常以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相结合,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疗效更确切.
作者:李琳;刘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作者:韩旭华;牛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关于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也就是说指肌体虽无明显的疾病,经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检验无阳性结果,却呈现出生命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1~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65%左右,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
作者:曲堂清;臧力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直接导致肿瘤化疗的失败.因此,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的有效药物成为提高化疗疗效的关键之一.近年来,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目前尚难有所突破.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作者:孙建立;李春杰;梁芳;刘嘉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沈绍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师带徒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沈氏论治月经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印生;韩学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78例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针500μg,每日1次.两组均同时行颈椎牵引,1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复查治疗结果并统计.结果经过2~3个疗程治疗,观察组39例治愈2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4%;治疗组39例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国谋;吕巧儿;贺灵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从单纯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药物疗法、刺络拔罐配合耳穴(耳尖放血、耳穴压丸)疗法、刺络拔罐配合其他疗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作者:陈利华;晋松;胡幼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作者: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董秋梅;阎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逍遥散提取液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应用MTT分析法和克隆形成法对逍遥散提取液处理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不同剂量逍遥散提取液作用后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提取液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迪;张虹;付士波;王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及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胃液,测其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制备胃组织匀浆,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并使胃组织中MDA含量降低.结论:丹参饮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是通过增强防御因子即增加黏膜血流量,削弱攻击因子即提高机体抗氧化作用来实现的.
作者:李冀;柴剑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